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02:54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8-22 22:10
培训过程要坚持的原则根据ISO10015(1999)【国标GB /T 19025——2001】《质量管理——培训指南》中的要求,从培训过程的四个方面提出要求,分别是:
(a) 确定培训需求;
(b) 设计和策划培训;
(c) 提供培训;
(d) 评价培训结果。
从以上四个方面,对培训过程的原则详细说明分别是:
1、确定培训需求的原则:
组织应确定影响产品质量的每项工作的能力需求,评价进行该项工作的人员的能力,并制定计划以弥补可能存在的任何能力方面的差距。需求的确定应建立在对组织当前的和预期的需求与其人员的现有能力相比较的分析的基础上。
2、设计与策划培训的原则
组织应该根据培训需求分析的结果,设计与策划培训工作,特别是培训计划的制定。其中培训计划的制定必须满足以下原则或条件:
——依法规定的各种要求;
——组织确定的方针要求;包括那些与人力资源有关的要求;
——财务考虑;
——时间和日程要求;
——接受培训人员的可用性、积极性和能力;
——某些因素,如能否获得进行培训的内部资源或声誉好的培训提供者;
——任何其他可用资源的制约条件。
3、提供培训的原则
此项原则从三个过程说明要求,即:
A、培训前支持:
——向培训提供者简要介绍有关的信息;
——向学员简要介绍培训的性质和准备弥补的能力差距;
——使培训双方能够接触。
B、培训中支持
——为培训双方提供有关的工具、设备、文件、软件和住宿;
——为学员提供恰当的和充分的机会以应用得到发展的能力;
——应培训者和(或)受培训人员双方要求就工作业绩给予反馈。
C。培训后支持
——从学员中收集反馈信息;
——从培训者处收集反馈信息;
——向管理者和参与培训过程的人员提供反馈信息
4、评价培训结果的原则
评价的目的是确认组织目标和培训目标已经实现,即培训是有效的。培训结果的评价输入是培训需求说明和培训计划,以及培训实施记录。当学员在工作中被观察和考验前,培训的结果常常不能被充分的分析和证实。在学员已完成培训后规定的期间内,组织的管理者应确保进行评价以验证其能力所达到的水平。
更加详细的内容,请参照附件中ISO10015《质量管理——培训指南》中的具体要求。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8-22 22:10
这里关键就在于磨练,如何将一个有用的人才磨练成能与自己本身的企业文化相吻合的人才,这和杯子的装水换成装油的道理一样。 桌面上有两个盛满液体的杯子,一杯是水,一杯是油。怎样把油倒进装满水的杯子里?正常的解释是,只有把水倒掉,成为一个空杯,才可能接受新进入的。但是任何一个细心的人都会发现,当你把一个杯子中的水倒掉再把油倒进去的时候,原来装水的杯子底部始终有一层水,新倒进去的油始终浮在水的上面,碰不倒杯底。到底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如果用倒的办法,杯子里的水是不可能倒干净的!而后来的油永远比原来的水轻,最后只可能浮在水面上。对于很多企业在新员工培训上几乎都是在原有的基础上用加法的方法填鸭式训练。可是培训做了,知识和技能传授了,员工的效率却始终没有得到预计中的提高。这其实是没有倒干净的“水”在起作用。这里把“水”分成两部分,容易倒掉的和不容易倒掉的。容易倒掉的“水”往往就是旧的知识和技能,因为新的东西是有带来明显的提高,而且比较容易让你接受;而不容易倒掉的“水”就是旧的态度和思维,毕竟要人接受一种全新的思维模式是很难的事情。可是新的知识和技能往往是和新的思维联系在一起的。1:培训对象应该平等开放首先,平等开放应该是一个原则。平等更多的是一种机会上平等。著名的“木桶原理”说,一个木桶由许多块木板组成,如果组成木桶的这些木板长短不一,那么这个木桶的最大容量不取决于长的木板,而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这由许多块木板组成的“木桶”不仅可象征一个企业、一个部门、一个班组,也可象征某一个员工,而“木桶”的最大容量则分别象征着企业、部门、班组和员工个人最大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员工培训实质上就是通过培训来增大这一个个“木桶”的容量。如果培训不是平等的,那么很可能没有接受培训的员工就成为了企业中最短的那块板了。开放则是内容的开放,不拘泥于僵化的计划。2:对于新进员工的培训不能马虎了事,不能故此失比,而且一定要以严格的要求培训每一个员工杯子一定要倒空,别看这那点水倒掉可惜。所以无论是万人的大企业还是一个人的小企业,也无论招聘进来的是智高百斗的大人才还是初出茅庐的小人才,要想做到淋漓尽致的发挥每一个人的潜能,为企业服务,就要求企业一定要从一开始就严格的把关好人才就业前的培训这一关。要让每一位新员工知道企业的自身文化,让他们忘掉过去的所有风光,一股脑投进新的工作环境,从0开始。3:要为企业营造长期的、活跃的培训环境,慢慢去除遗留下来的水分对员工的培训要是长期的,要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和长期培训体系。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员工就像孩子,一天不学就会落后,二天不培训就会迷失方向。我们现实中有很多企业,在最初的招聘的时候总是虎视眈眈,*高扬,订出每周开会学习的计划,每天绩效考核的工作模式,可是结果就像新官上任三把火,三分钟热度。一个月不到还是牛归牛、马归马,该怎么样还是怎么样。笔者在多年的企业品牌管理咨询中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有90%以上的企业破坏企业制度的人就是制定企业制度的人。这种现象在我们一些私人的中小型企业、复杂的国内合资企业更是普遍。通常我们制定制度、形成企业文化的人都是所谓的老板、总经理的人物,可是往常我们这些老板、总经理总是有些事情要早员工离开公司,早上睡到10点钟才晃晃悠悠的来到公司,还咪咪着眼睛给自己找个借口:“昨晚陪客户喝酒到12点”。往常我们的企业制度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被一次一次的践踏,一次一次的变成一纸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