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的传统习俗有哪些?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02:48
我来回答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4-26 22:39
过年习俗早在春节前就已经开始了,从小年开始南北方的差异就显现出来了
小年是春节中比较重要的一个环节,在这个时间段,每家每户都要进行扫尘和祭灶,南北方饮食文化的差异就决定了这一天干得活不一样,除了一起打扫之外,基本上其他习俗都不一样,在祭灶这个项目上,江浙一带会将“灶王爷”奉上饴糖做的“金元宝”等等,而北方人到了小年之后,就要着手准备蒸花馍,还经常会给“灶王爷”特地蒸一个大枣山。
但是这都不是最大的差异,最大的差异是南北方的小年相差一天,北方是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南方是腊月二十四过年。按传统节日来讲,本应该是腊月二十四是小年,在晋代的《风尘记》中记载:腊月二十四日夜,祀灶,谓灶神翌日上天,拜一岁事,故先一日祀之。所以小年按照远古的习俗来讲应该是腊月二十四,但是北方为何会在腊月二十三就过小年呢?
这还要追溯到清朝时期,雍正为了能省一点钱,将祭天和祭灶一起进行,就把时间提前到了腊月二十三,后来北方的人就沿用了这个传统,纷纷改日子过小年。
小年说完了,我们来说说年夜饭,南方的年夜饭可是相当的丰盛,大鱼大肉都有,十分的大气,而且年糕是必不可少的食物,这是因为谐音“节节高升”,吃了这份年糕,预示着下一年的生活就会节节高升。
北方的年夜饭也差不多,也是相当的丰盛,满桌子的“硬菜”,和南方一样,鱼也是必不可少的,毕竟“年年有余”。但是北方人比南方人多了一份执着,可能有的家庭年夜饭不是很丰盛,但是少什么都不少一份饺子,有的家庭过年的时候可能只会准备一份饺子。饺子承载了北方人太多的眷恋,凡是有喜庆的节日,饺子都是不可缺少的,这一份执着,让南方人不解。
南北方除了的喜好也有很大的差异,北方人喜欢葫芦,南方人喜欢金桔,在北方人眼里,葫芦同“福禄”,而南方认为金桔有“大吉大利”的意思,所以过年的时候基本上家家户户都会摆上大桔的植物花卉。
北方在过年期间有很多庙会,有些农村每天都有鞭炮声。南方的传统文化气息就愈发浓厚,张灯结彩,舞龙舞狮,还有各种大型游街活动,北方很多地区都很羡慕这种氛围,除此之外,广州等地还会有花市,绚烂多彩十分夺目。
南北方的差异还有很多,中国地大物博,不能一一道尽。有机会亲自体验一下才能感受。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4-26 23:57
1、过春节首先要办年货,也就是采购过年所需的物品,例如食品、礼物、衣服、装饰品等物品。
2、过年之前要扫尘,民谚说: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也就是将室内屋外,房前屋后,彻底进行打扫,衣被用具洗刷一新,干干净净、整整齐齐地迎新春。
3、过年了家家户户要贴春联,春联是从两千多年前战国时期的“桃符”演变而来的。朱元璋曾下旨:“公卿士庶之家,须写春联一副,以缀新年”。此后,春联得以推广。
4、过年时大人们最喜欢听到小孩说“福倒了”这三个字,春节倒贴福字,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民间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
5、贴年画是过年必不可少的一项,以前每逢过农历新年时,每家都会买几张年画贴在大门上,从大门到厅房,贴满了各种花花绿绿、象征吉祥富贵的年画,让新春充满欢乐热闹的气氛。
6、一般大年30夜晚就是吃年夜饭的时候了。大年夜,丰盛的年菜摆满一桌,阖家团聚,围坐桌旁,共吃团圆饭,心头的充实感真是难以言喻。
7、另一个就是压岁钱了,压岁钱可在晚辈拜年后当众赠予,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着时,由家长悄悄地放在孩子的枕头底下。
8、最后就是放爆竹了,春节燃放爆竹之俗始于汉代。古时放爆竹,是用竹子放进火内燃烧,由于竹内空气受热膨胀,便发出“噼噼啪啪”的响声,以此避邪驱鬼,企盼来年吉祥幸福。到了唐宋以后,则有了用火药制成的鞭炮。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4-27 01:32
1.扫尘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 ,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 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
2.贴春联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编写的春联专著《槛联丛话》对楹联的起源及各类作品的特色都作了论述。
春联的种类比较多,依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披、春条、斗方等。“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披”贴于门媚的横木上;“春条”根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的地方;“斗斤”也叫“门叶”,为正方菱形,多贴在家俱、影壁中。
3.贴窗花和倒贴“福”字
在民间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剪纸在我国是一种很普及的民间艺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所以也被称其为“窗花”。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张手法将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将节日装点得红火富丽。
在贴春联的同时,一些人家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有的人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民间还有将“福”字精描细做成各种图案的,图案有寿星、寿桃、鲤鱼跳龙门、五谷丰登、龙凤呈祥等。
4.年画
春节挂贴年画在城乡也很普遍,浓黑重彩的年画给千家万户平添了许多兴旺欢乐的喜庆气氛。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反映了人民朴素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他们对未来的希望。年画,也和春联一样,起源于“门神”。 随着木板印刷术的兴起,年画的内容已不仅限于门神之类单调的主题,变得丰富多彩,在一些年画作坊中产生了《福禄寿三星图》、《天官赐福》、《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迎春接福》等经典的彩色年画、以满足人们喜庆祈年的美好愿望。 我国出现了年画三个重要产地: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和山东潍坊;形成了中国年画的三大流派,各具特色。
我国现今我国收藏最早的年画是南宋《随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的木刻年画,画的是王昭君、赵飞燕、班姬和绿珠四位古代美人。民间流传最广的是一幅《老鼠娶亲》的年画。描绘了老鼠依照人间的风俗迎娶新娘的有趣场面。*初年,上海郑曼陀将月历和年画二者结合起来。这是年画的一种新形式。这种合二而一的年画,以后发展成挂历,至今风靡全国。
5.守岁
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最早记载见于西晋周处的《风土志》: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
“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天”,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在一起,吃过年夜饭,点起蜡烛或油灯,围坐炉旁闲聊,等着辞旧迎新的时刻,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这种习俗后来逐渐盛行,到唐朝初期,唐太宗李世民写有“守岁”诗:“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直到今天,人们还习惯在除夕之夜守岁迎新。
古时守岁有两种含义:年长者守岁为“辞旧岁”,有珍爱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是为延长父母寿命。自汉代以来,新旧年交替的时刻一般为夜半时分。
6.爆竹
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爆竹是中国特产,亦称“爆仗”、“炮仗”、“鞭炮”。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放爆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随着时间的推移,爆竹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品种花色也日见繁多,每逢重大节日及喜事庆典,及婚嫁、建房、开业等,都要燃放爆竹以示庆贺,图个吉利。现在,湖南浏阳,广东佛山和东尧,江西的宜春和萍乡、浙江温州等地区是我国著名的花炮之乡生产的爆竹花色多,品质高,不仅畅销全国,而且还远销世界。
7.拜年
新年的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去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拜年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的是同族长带领若干人挨家挨户地拜年;有的是同事相邀几个人去拜年;也有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贺,称为“团拜”。由于登门拜年费时费力,后来一些上层人物和士大夫便使用各贴相互投贺,由此发展出来后来的“贺年片”。
春节拜年时,晚辈要先给长辈拜年,祝长辈人长寿安康,长辈可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压岁钱有两种,一种是以彩绳穿线编作龙形,置于床脚,此记载见于《燕京岁时记》;另一种是最常见的,即由家长用红纸包裹分给孩子的钱。压岁钱可在晚辈拜年后当众赏给,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着时,由家长偷偷地放在孩子的枕头底下。现在长辈为晚辈分送压岁钱的习俗仍然盛行。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4-27 03:23
藏族春节风俗:藏族人民过年,是依照本人的历法过藏积年。藏历和汉族夏历相近。藏积年普通是在汉族春节当时的几天内降临的。在元旦前一天,当太阳将近落山的时分,家家户户都把脏水污物往西边倒失,让那些脏工具随着太阳落山而撤除,以示辞旧迎新,渴望生齿兴隆,万物生长。元旦这天,要举行盛大、浩大的“跳神会”。人们穿着美丽的打扮,戴上奇形怪状的面具,在海螺、大鼓、唢呐等乐器伴奏下,高歌狂舞,以示去旧迎新,驱邪降福。元旦早晨,藏民们喜好吃的食品是油饼、奶饼、血肠、手抓肉等。大年终一晚上,妇女们僦先去河滨或井旁背“不祥水”,意味百口不祥,安康短命。接着,家家户户都在夺目的红桌上摆上意味性的供品“竹素其玛”。“竹素其玛”便是元宝式的长形大彩盆(相似汉族地域的五谷斗),在一头装满麦粒,另一头装满用白糖、酥油和青稞面做成的糕点,并在下面插上几束染了颜色的麦穗和青稞穗,祝望五谷丰收,人畜兴隆。高兴的人们在摆着“竹素其玛”的屋子里,围在一同互敬青稞酒,赠献哈达,纵情唱歌舞蹈,庆贺新春。春节时期,亲朋和邻人之间,都相互贺年,互赠哈达,祝福痛快幸福。并用青稞酒、酥油茶和糕点款待主人。广场上和田野中更是繁华十分,青年们聚在一同举行赛骊和射击竞赛,歌声和喝采声此起彼伏。竞赛完毕后,各人围在一同,点起篝火,弹唱勾结祝愿歌,跳起“锅庄”、弦子舞,狂欢入夜。 傣族新年风俗:傣族人民的新年,依照傣历约莫是夏历明朗节当前的第七天。节日时期,傣族同胞举行繁华特殊的泼水、赛龙船、放高升运动。泼水运动是傣族人民过年的最低潮,也是傣积年中最精美的局面,因此通常称做积年节为“泼水节“。 这一天,人们相互泼水,用水表达朴拙的情谊,纯真的恋爱,心中的祝愿。泼水有文泼水和武泼水之分。文泼水是对父老,舀起一勺净水,说着祝愿的话,拉开对方的衣领,让水沿着脊梁流下去。被泼的人快乐地承受祝愿,不得跑开。武泼水则没有牢固的方式,用瓢、盆、桶都可以,相互追逐迎头迎脸地泼。被人泼的水越多,阐明遭到的祝愿越多,被泼的人越感触快乐。 壮族春节风俗:壮族人民除过春节外,还在正月三旬日再过一个“暮年”。两个节日异样盛大。节日的晚上,天气将明,妇女们奔向河边、井台担取新水,这一天,喝的用的,都不克不及是前一天的存水。过来,有些地域,取回新水后立刻过秤,和同量旧水比,假如新水重,就预示有歉收年景。
藏族春节风俗:藏族人民过年,是依照本人的历法过藏积年。藏历和汉族夏历相近。藏积年普通是在汉族春节当时的几天内降临的。在元旦前一天,当太阳将近落山的时分,家家户户都把脏水污物往西边倒失,让那些脏工具随着太阳落山而撤除,以示辞旧迎新,渴望生齿兴隆,万物生长。
元旦这天,要举行盛大、浩大的“跳神会”。人们穿着美丽的打扮,戴上奇形怪状的面具,在海螺、大鼓、唢呐等乐器伴奏下,高歌狂舞,以示去旧迎新,驱邪降福。元旦早晨,藏民们喜好吃的食品是油饼、奶饼、血肠、手抓肉等。大年终一晚上,妇女们僦先去河滨或井旁背“不祥水”,意味百口不祥,安康短命。接着,家家户户都在夺目的红桌上摆上意味性的供品“竹素其玛”。“竹素其玛”便是元宝式的长形大彩盆(相似汉族地域的五谷斗),在一头装满麦粒,另一头装满用白糖、酥油和青稞面做成的糕点,并在下面插上几束染了颜色的麦穗和青稞穗,祝望五谷丰收,人畜兴隆。高兴的人们在摆着“竹素其玛”的屋子里,围在一同互敬青稞酒,赠献哈达,纵情唱歌舞蹈,庆贺新春。
春节时期,亲朋和邻人之间,都相互贺年,互赠哈达,祝福痛快幸福。并用青稞酒、酥油茶和糕点款待主人。广场上和田野中更是繁华十分,青年们聚在一同举行赛骊和射击竞赛,歌声和喝采声此起彼伏。竞赛完毕后,各人围在一同,点起篝火,弹唱勾结祝愿歌,跳起“锅庄”、弦子舞,狂欢入夜。
傣族新年风俗:傣族人民的新年,依照傣历约莫是夏历明朗节当前的第七天。节日时期,傣族同胞举行繁华特殊的泼水、赛龙船、放高升运动。泼水运动是傣族人民过年的最低潮,也是傣积年中最精美的局面,因此通常称做积年节为“泼水节“。
这一天,人们相互泼水,用水表达朴拙的情谊,纯真的恋爱,心中的祝愿。泼水有文泼水和武泼水之分。文泼水是对父老,舀起一勺净水,说着祝愿的话,拉开对方的衣领,让水沿着脊梁流下去。被泼的人快乐地承受祝愿,不得跑开。武泼水则没有牢固的方式,用瓢、盆、桶都可以,相互追逐迎头迎脸地泼。被人泼的水越多,阐明遭到的祝愿越多,被泼的人越感触快乐。
壮族春节风俗:壮族人民除过春节外,还在正月三旬日再过一个“暮年”。两个节日异样盛大。节日的晚上,天气将明,妇女们奔向河边、井台担取新水,这一天,喝的用的,都不克不及是前一天的存水。过来,有些地域,取回新水后立刻过秤,和同量旧水比,假如新水重,就预示有歉收年景。节日时期,有年男女聚集在村处路旁或山坡上对唱山歌。偶然竟要连唱三昼夜。在一般地域,青年男女在节日时期还喜好分队举行抛绣球(用各色布缝制,四角和底部缀有五绺流苏,两头系彩绳。球心充以谷糠,重约半公斤的运动运动。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4-27 05:31
北方除夕夜会全家一起包饺子,还会在个别饺子里放一枚硬币或者是一颗糖,吃到的人意味着来年风调雨顺、平安顺喜。而南方除夕夜是吃元宵,也就是我们俗称的“汤圆”,意味着团团圆圆、和和美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