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不可诉行政行为”以及“公法上的利害关系”的案例浅析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10-05 16:46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9 19:20
“AB基地项目”,由A公司于2014年12月通过C县*转报方式向S市*申请项目核准。
2015年1月,S市*作出《关于A公司和B公司合资建设“AB基地项目”核准的批复》,同意A公司、B公司合资设立项目公司建设“AB基地项目”。核准文件的有效期为2年,若在核准文件有效期内未开工建设项目的,应在有效期届满前向S市*申请延期。
2015年3月,C县*向A公司发出《关于转发<关于A公司和B公司合资建设“AB基地项目”核准的批复>的通知》,将前述批复转发给A公司,并要求A公司严格落实批复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之后,由于土地收储及出让等工作的迟延,导致“AB基地项目”无法在核准文件的2年有效期内开工建设。于是,2016年12月,A公司根据批复的要求,向C县*提交了核准文件的延期申请。但C县*并未将该延期申请文件转报到S市*,导致项目核准文件过期失效。
出于某些原因,对于上述情况,A公司、B公司皆未提起行政诉讼或向县、市*提出任何异议。但B公司的股东之一W公司却认为C县*不转报申请的行为属于“行政不作为”,侵害了其合法权益,准备就该“行政不作为”提起行政诉讼。
引例中,W公司拟起诉的C县*不转报申请的行为,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该行为属于下级行政机关与上级行政机关的内部行为,并无直接的对外效力。这就不难让人产生疑问:C县*不转报申请的行为是否具有可诉性?
关于不可诉行政行为的类型、范围,主要规定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以下简称“《行政诉讼法》”)第十三条,以及《最高人民*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解释》(法释[2018]1号,以下简称“《行政诉讼法司法解释》”)第一条。
根据《行政诉讼法》第十三条,国防外交等国家行为、抽象行政行为、内部人事管理行为、行政终局裁决行为不属于行政诉讼受案范围。
根据《行政诉讼法司法解释》第一条,以下行为不属于行政诉讼受案范围:
1、刑事司法行为;
2、行政机关的调解或仲裁行为;
3、行政指导行为;
4、驳回当事人对行政行为提起申诉的重复处理行为;
5、不产生外部法律效力的行为;
6 、过程性行为(包括准备、论证、研究、层报、咨询等);
7、根据*文件作出的执行行为;
8、上级对下级作出的行为(如检查、听取报告等);
9、针对信访事项作出的行为(如登记、受理、交办、转送、复查、复核意见等)
10、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权利义务不产生实际影响的行为。
不难发现,W公司拟起诉的C县*不转报申请的行为,属于《行政诉讼法司法解释》第一条列举的 “层报”类过程性行为 ,并且其不直接产生外部法律效力。故而,笔者初步认为该行为的可诉性存在问题。
部分研究者认为,行政行为需具有职权性、单方性、效果性。职权性,即是行政主体运用行政职权的行为;单方性,即以行政主体单方的意思表示即可发生法律效力; 效果性,即该行为发生了法律效果。[1] 内部行政行为对外不直接发生效力,因而并不具有效果性,一定意义上也不具备单方性。
在《颍上县恒运矸石厂、安徽省颍上县凯事建材有限责任公司再审审查与审判监督行政裁定书》(案号“(2017)最高法行申295号”)中,最高*认为,行政行为需具有单方性、个别性、法效性。“ 法效性强调的则是,行为直接对外发生法律效果。所谓直接,是指法律效果必须直接对相对人发生,亦即行政行为一旦作成,即导致法律关系的发生、变更、消灭。所谓对外,是指行政行为对于行政主体之外的人发生法律效果,行政机关之间或行政机关内部的意见交换等行政内部行为因欠缺对外性而不具有可诉性 。” 就本文引例而言,C县*的内部层报行为,显然不具有直接对外的法效性。
不过,前沿行*理论和司法实践早已对内部行政行为的外化及其可诉性进行研究。最高人民*在其发布的《指导案例69号:王明德诉乐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工伤认定案》中认为,当事人认为行政机关作出的程序性行政行为侵犯其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 对其权利义务产生明显的实际影响,且无法通过提起针对相关的实体性行政行为的诉讼获得救济 ,而对该程序性行政行为提起行政诉讼的,人民*应当依法受理。
按照该指导案例及相关观点,过程性行为要获得可诉性, 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1、过程性行为对当事人的权利义务产生了实质性影响;2、当事人无法通过提起针对相关的实体性行政行为的诉讼获得救济。
具体到本文引例,为便于讨论,我们假设准备起诉的系行政相对人A公司,笔者认为A公司似可通过提起针对S市*的不作为(即对其延期申请无任何反馈)获得救济。本案行*律关系实际发生于行政机关S市*与行政相对人A公司之间,C县*仅起接受材料和内部层报职能。对于A公司而言,其关注的事实应该是提交的延期申请未获市*答复,而不是C县*是否履行了内部层报手续。因而, 本文引例的过程性行为并不满足最高院在指导案例69号中明确的可诉性条件 。
本文引例中,作为行政相对人的A公司以及A公司的合作方B公司皆不准备采取维权措施,B公司的股东之一W公司却有意起诉。那么,W公司是否属于适格的原告?
按照《行政诉讼法》第二十五条的规定,与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的主体可以提起行政诉讼。《行政诉讼法司法解释》第十二条对“与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进行了列举式解释,但该等解释不能用来直接回答上述问题。
在《王龙英、常州市金坛区*城乡建设行政管理:房屋登记管理(房屋登记)再审审查与审判监督行政裁定书》(案号“(2017)最高法行申4983号”)、《关卯春、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城乡建设行政管理:其他(城建)再审审查与审判监督行政裁定书》(案号“(2017)最高法行申4361号”)以及《刘英超、上海市*再审审查与审判监督行政裁定书》(案号“(2017)最高法行申4295号”)中,最高人民*皆认为:
1、 在行政诉讼中,利害关系是指公法上的利害关系,并不包括私法意义上的利害关系。
2、公法上利害关系的判断,一般以行政机关作出行政行为时所依据的行政实体法和所适用的行政实体法律规范体系,是否要求行政机关考虑、尊重和保护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所诉请保护的权利或法律上的利益,为重要标准。
3、只有行政实体法对当事人所主张的权益明确加以保护的情形下,该权益才能成为行*上受保护的权益,当事人与行政行为之间形成行*上的利害关系,并取得可请求司法保护的原告主体资格。换言之, 只有当起诉人诉请保护的权益,恰好落入行政机关作出行政行为时所依据的行政实体法律规范的保护范围时,起诉人的原告主体资格才能被承认。
4、人民*对行政行为合法性进行评价,主要依据行政行为作出时的事实和法律状态,一般不受事后变化了的事实等影响,因而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主张的权益,应当是行政机关作出行政行为时已经存在和需要考虑的权益。
具体到本文引例,笔者认为:
1、A公司作为行政相对人,具有成为相关行政诉讼适格原告的可能性。
2、B公司作为A公司的合作方,且系项目核准批复中明确的“AB基地项目”的建设方之一,故而其项目建设和经营权可被认定为属于与核准行政行为相关的利益,具有成为相关行政诉讼适格原告的可能性。
3、W公司是B公司的股东,在民商法的私法层面,享有相关股东权益,并通过股权对于“AB基地项目”的建设和经营具有私法上的利害关系。但是,若讨论其通过股权所建立的利害关系是否能够被认定为公法意义上的利害关系,笔者暂持否定态度。
行政行为的可诉性问题以及原告的主体适格性问题一直是行政诉讼的常见争议焦点,律师办案及司法实践中需要重点关注。本文引例案情虽然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但其反映的问题却十分典型,故进行初步的研究和总结,望能产生抛砖引玉之效。
参考文献:
[1] 周律格. 试论内部行政行为的外化和其可诉性[J].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8)第31卷第10期:86页
有关“不可诉行政行为”以及“公法上的利害关系”的案例浅析
当事人认为行政机关作出的程序性行政行为侵犯其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 对其权利义务产生明显的实际影响,且无法通过提起针对相关的实体性行政行为的诉讼获得救济 ,而对该程序性行政行为提起行政诉讼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受理。
请帮忙阐述“法律上利害关系”
因为“法律上利害关系”之构成便意味着利害关系人的原告资格,所以,作为形成“法律上利害关系”之唯一“推动力”的行政行为必须是可诉的行政行为,否则具有原告资格者向法院提起的诉讼便会失去其诉讼标的。 根据我国行政法学的一般原理,对行政行为可以作这样两个层次的划分:一是基于行政行为的过程性,可将行政行为划分为...
公法论衡丨行政法鉴定式案例分析方法和示例在规范和事实之间来回...
行政行为的可诉性判断并非易事,例如交通信号灯设置虽具体,但是否构成行政行为,需要精细区分。行政行为成立的四个要件,特别是告知义务,常常引发讨论。而在管辖和原告资格问题上,如《行政诉讼法》25条和司法解释12条,提供了明确的指引,如深圳市人民政府与张忠案,展示了实质相对人判断的法律标准。...
利害关系人的内容规定
[22]尽管将抽象行政行为纳入行政诉讼范围有其必要性和可行性,而且也可能是将来行政诉讼受案范围扩张的对象,但是就目前的司法救济而言,只有具体的行政行为才是可诉的。综合上述两点,作为形成“法律上利害关系”之唯一“推动力”的行政行为只能定位于一个成熟的具体行政行为。 存在公法上的权利和一个成熟的具体行政行为...
法律优位原则在行政诉讼中如何运用该原则
该《司法解释》第1条第1款将受案范围总体上表述为: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具有国家行政职权的机关和组织及其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不服,依法提起诉讼的,属于人民法院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该条第2款对六类不可诉行为进行列举:《行政诉讼法》第12条规定的行为;公安、国家安全等机关依照刑事诉讼法明确授权实施的行为;...
婚姻登记行为具有可诉性吗
婚姻自由是人身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婚姻登记作为身份关系产生、变更、消灭的法定要件之一,对相关当事人的人身权利有重大影响,并且不属于《行政诉讼法》明确规定的不可诉行政行为,因此婚姻登记行政行为具有可诉性。 案号:(2009)海行初字第18号 审理法院:福建省厦门市海沧区人民法院 3.婚姻登记机关违反法定程序批准离婚...
什么是准法律行为
第二,社会性。法律行为作为人的活动,具有社会性的特征,法律行为并不是一种孤立的行为,而是其他社会行为的一种形式或一个方面。第三,法律行为是能够为人的意志所支配的行为,具有意志性。法律行为是人所实施的行为,受人的意志所支配。反应了人们对一定的社会价值的认同,一定利益和行为结果的追求...
有关国家赔偿法 的文献,本人高分悬赏
11、《立案指南 行政诉讼·国家赔偿·执行卷》作者: 罗书平主编 出版日期: 2004年01月第1版 P.S: 其实03年之前还有一些《国家赔偿法》方面的教程,鉴于你要04年以后出版,就不再罗列了,我国的国家赔偿法1995年就开始实施了,其实在基础方面作为文献参考也不用过于拘泥于出版时间,关于2010年4月的...
什么是无厉害关系的人
利害关系人一般认为是权益受到行政行为侵害的直接当事人。“法律上利害关系”是公民、法人或其它组织的合法权益与行政行为之间存在的一种因果关系,所以,从合法权益、行政行为及其两者之间的因果关系这三个维度来探讨“法律上利害关系”的构成是较合乎逻辑的研究进路。一、合法权益:公法上的权利 合法权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