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1年 塔里木河是怎么改道的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10-05 05:57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7 09:55
1921年,由于尉犁县的豪绅在穷买里西塔里木河干流上筑堤堵水,使南流入台特马湖的塔里木河*向东,冲垮尉犁东的小水磨渠,通过长达一百二十里的拉依河与孔雀河相汇。
塔里木河河水主要靠上游山地降水及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从阿克苏河口到尉犁县南面的群克尔一带河滩广阔,河曲发育,河道分支多。洪水期无固定河槽,水流氾滥,分散,河流容易改道。在河谷洼地易形成湖泊、沼泽。群克尔以下河道又合成一支。历史上塔里木河河道南北摆动,迁徙无定。最后一次在1921年,主流东流入孔雀河注入罗布泊.
参考资料:
光绪初(1875年),新疆巡抚刘锦棠等派员探查古道时,发现罗布泊的主体“黑泥海子”已南移至喀喇苦顺中心,其面积“水涨时东、西长八、九十里,南、北宽二、三里及数十丈不等”。由于河水和东北风带来的大量物质在湖泊四周的堆积,使塔里木河及其支流为沙丘所阻,改道向南注入台特马湖。再加上气候干燥,湖面蒸发的加强,罗布泊的面积大大退缩了。同时,由于罗布泊北部雅丹塔格区地壳抬升,南部地堑下陷,湖盆逐渐向西南倾斜,也是造成湖水西南移的因素。
1921年,由于尉犁县的豪绅在穷买里西塔里木河干流上筑堤堵水,使南流入台特马湖的塔里木河*向东,冲垮尉犁东的小水磨渠,通过长达一百二十里的拉依河与孔雀河相汇。孔雀河又向东越过沙漠,沿着一条被当地居民称做库姆河(沙河)和库鲁克河(乾河)已干涸的旧河床注入北纬40至41度间的罗布泊①,罗布泊又再次北移并扩大起来。
1952年新疆解放后,为解决农田水利的需要,在拉伊河口修筑了塔里木大坝,使塔里木河归入1921年改道前的故道,即重新注入台特马湖,罗布泊的湖水又因失去水源而日渐退缩。
近年来,由于原先注入罗布泊的几条主要河流塔里木河、孔雀河、车尔臣河等流域新辟了大规模的农场,截去了这些河流的水源,罗布泊正趋向于全面干涸,湖底显现出一片白茫茫的结着盐皮的碱土。随着人们全面利用塔里木河的水利资源,对这一变化不定的河流的征服,位于塔里木河三角洲的孔雀河下游的河道亦将消失,罗布泊将成为历史上的遗迹。
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瑞典人斯文赫定来到罗布淖尔地区进行考察,到达孔雀河的下游库鲁克河南面的铁干里克附近,见到阿布尔库尔、喀喇库尔、艾喀库尔、阿尔喀库尔等呈南北向的一连串的四个小湖,误认为系罗布泊南徙后所遗留②。后来,1928年,斯文赫定再次来到罗布泊时,却看到原来干涸的罗布泊已一片汪洋,他不知道这是1921年尉犁筑堤堵水使孔雀河重新注入罗布泊的结果,而以为是湖水北迁,便作出了罗布泊是“游移湖”的错误推断③。1930—1931年,国人陈宗器到罗布泊考察,见到了当时罗布泊积水面积约有二千平方公里,呈南北向延伸,长一百七十里,宽四十至九十里。接着黄文弼也深入罗布泊考察。陈、黄二氏基本上赞同斯文赫定的说法①。直到解放初期所出版的一些地理著作,仍多因袭此说,称罗布泊为“交替湖”,可见其在地理学界的影响之深。
1959年,中国科学院新疆综合考察队地貌组对罗布泊地区进行了实际调查。他们根据调查所得的资料,以及对卫星照片的分析,看到罗布泊洼地是受北西和北东向等数组断裂构造的控制,形成了一系列地堑谷,罗布泊断陷盆地即处于这样的地堑谷中。因受断裂的控制,湖泊西岸岸线较稳定,而在湖泊东岸则遗留有一圈圈古湖岸的痕迹。可以推断在这片洼地里,历史上曾散布许多湖泊和沼泽。当径流丰富时,它们可连成较大的湖泊,干旱时又重新分散或消失。只是由于地壳下沉,部分地抵偿了湖底淤积抬高的厚度,才使罗布泊免遭完全淤平的厄运。从卫星照片上看,整个罗布泊湖盆地象一个巨大的耳轮,从它上面所分布的古湖岸堤出露的顺序,可以推断出不同历史时期的湖泊范围,表明罗布泊从第四纪以来,在漫长的历史演变中,始终只在湖盆内进行着涨缩的变化,湖水从未越出湖盆范围以外,从而证实了罗布泊是游移湖说法的谬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