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在烈日和暴雨下》评课稿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10-01 22:33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1-17 17:47
上午去听五十五中姚平老师的课,老舍的《骆驼祥子》节选《在烈日和暴雨下》。
这是一本最使我满意的作品,我放下笔的时候,心中并没有休息,依然是在思索;思索的时间长,笔尖上就能滴出血与泪来——老舍。
导学案摘录:1、哪些段落写烈日?哪些段落写暴雨?2、作者渲染烈日天气目地是什么?对塑造人物有什么作用?
听课结束后,按惯例该听评课了。教研员把着门组织,没让走。我也就跟着坐住凳子,可别跑了。要是以往,哪能听完再走,早溜之大吉了。不知在何方呢?何方也无需知我是哪里神圣,游哉、悠哉、惬意!教研员发话了,希望兄弟姐妹学校说说对课的看法,交流一下对这节课的思考,留下保贵的意见。我们高新区教研组长先发制人,已经气势上压倒一片。五个优点,半个不算缺点的缺点。评完之后,好长时间的冷场。教师对评课这一项还要学习,不自信。就跟一个人坐着听课不行,非得扎人堆里才踏实。教研员吉老师打破尴尬的气氛,希望青年教师发表一下自己的想法,也是一个互相认识,表现自我的一个机会。一听说让教研员认识一下,有所了解。有顾虑的老师放开多了,纷纷站起来评课,也有硬被教研员点将,不得不评的。评的角度多了,方向也就多了,面也宽而广泛了。
个人意见还是留给我自己吧,写入我的博客中,自己享受、享用。这节课姚老师以小说的三要素、环境描写,衬托祥子在烈日下、在暴雨中地煎熬,揭示那个时代像祥子一样朴实、忠厚的`劳动者的悲惨命运,老舍的深切同情都表述在字里行间。学生的语言流畅,我想这方面则透露着姚老师,平时的潜移默化。有时一个语文老师的语言精练的程度无需特别对学生有意训练,课上、课下、无意间的一个对话,对学生都是影响很大的。因为这样的语文老师从话语中,从表情上、从眼睛里、从肢体上,由表及里都渗着智慧、人文和精神!姚老师的教学“等待中”也非常重要,她在等待学生寻找,发现、思考、表达、适当的引导,把握文章的方向。其它评课老师有的认为评价很重要,姚老师没有及时跟进。个人觉得要根据教材内容,这节课师生都融化在作品中,好的文章有时会让我们暂时忘记评价的鼓励,未尝不可。我相信学生能通过作品感受到姚老师没有给他们评价,原于,老师的沉浸。这也是老舍先生给予我们师生的无声的而又非常有份量的评价。如果你不能很好的感受出来,是因为我们还停留在课堂教学表面。我们只是听课者的角度去品评,而没有像姚老师那样,带学生走进作品中,走进祥子、走进祥子那个时代。这才是小说的魅力所在。而我们恰恰要告诉学生的是,你不需要这样的鼓励,走进好的作品,你们会收获意想不到的可能是终生的激励,即便是岁月的流逝,每想起一次,你就会激动一次,然后让自己因这样勉励,而转变......这就是精典作品带给人类的巨大作用。姚老师给人的感觉就是无需评价学生研读的准确无误,师生双方在沉浸中,就是最好的评价。我想留给我自己的是,一种听课者的听课感觉。我相信所有老师都有这种感觉,听完课、感觉很好、很好地感觉,或者很有感觉。我后边有一位老师,我觉得,她也是有感觉的。听课时,她对姚老师的评价是“这个老师很有深度。”和她一起的同事说:“分析也很细致,修辞方法的运用强调都很到位......”出于礼貌,我没有回头看。当观点一致时会另人接爱认可。比方说,刚才评课者的语言、角度......身后这位老师,也给予肯定“这个老师评的好”.很有想法的老师,她却不为讲授者评课,批着手里的卷子......
所以总结出:站着说话的不一定就对,坐着不说话的,一定不是没有想法。可能习惯这种形式,不能改变什么,说了,又能怎样?总体感觉,姚老师的教学过程清晰明了,稳中求实的感觉,在文学作品中研读分析很有深度,很吸引我,让我从听课者,从感官上有种平静的感觉,不觉中下课了。我又收获了,我从评课中提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