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10-04 08:08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3 21:55
自古以来妖魔鬼怪之说,一直充斥着人的大脑。虽然科学表明世界上没有鬼神,但是大多数人还是对这一类的说辞。本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想法。
《增广贤文》中提到:“万事劝人休瞒昧,举头三尺有神明”,既说出了为人之道,又表现出人们对神灵的敬畏之心。
从古至今人们都没有改变对鬼神的恐惧。而荒坟和古庙则是“鬼”的居所,这两个地方都有一种怪异的存在,觉得里面住着传说中的“鬼”。
平时路过荒坟或者古庙,总会有一股阴森森的感觉,经常让人心里发毛、发慌。
荒坟和古庙相比,觉得荒坟比较恐怖。一个一个胡乱堆砌的坟冢,好像诉说着每个人悲痛的过去。路过荒坟的时候就感觉冷风习习,所以就要快步的走出这一片“无人区”。相对来说古庙好像感觉更好一些,毕竟是一个遮风挡雨的地方。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古人云:“宁可夜宿荒坟,不可夜居古庙”,就说出了荒坟和古庙的恐怖之处。
荒坟虽然是无人问津的坟墓,但是毕竟在荒郊野外,即使有天灾人祸,也能够想方设法来躲避祸患,然而古庙里却让人无处遁形。
荒坟就是一片孤零零的坟墓。古代由于战争频繁,老百姓的生活食不果腹,所以在战争中死亡或者饿死、冻死者比比皆是。
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很多无名尸体无人认领,只能扔在乱葬岗里。好心者可能会为他们,建一个没有墓碑的坟墓。
乱葬岗成了人们掩埋无名尸体的地点,古往今来、年复一年,穷人家里有人去世或者路人无故死亡,都会直接掩埋在乱葬岗。这个地方常年杂草丛生,充满了死亡和恐怖的气息,所以人们都会以最快的速度逃离此处。
古庙是为古人建的小庙,古代人为了供奉自祖先,或者心中虚无缥缈的神灵,会特意为其搭建一个小庙,子孙后代经常在此烧香参拜。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历史的变迁,供奉者或搬家或死亡,导致寺庙年久失修,长时间无人打理,变成了破败的古庙。
人们供奉祖先的初衷比较好,但是也不可避免的由于外在因素,导致古庙长久以来无人问津。年久失修的古庙布满灰尘,到处是残垣断壁和蜘蛛网。外出路过古庙,如果在里面遮风避雨,危险系数非常高。
“宁可夜宿荒坟,不可夜居古庙”有一定的道理。晚上无处可去野宿荒坟,只是在心理上产生一定的阴影,虽然说人们心中都对“鬼”,有一个自己的认识,但是自古以来没有人亲眼看到“鬼”。
所以对荒坟的恐惧主要来自内心,只要心里坦荡总能够化险为夷。
夜居古庙具有一定的危险性,首先就是环境带来的危害。
由于古庙非常破败,如果晚上留宿在古庙里,难免会出现残垣断壁跌落、古庙坍塌的现象。晚上在古庙睡着了,遇到意外事件难以快速脱身。
古庙的危险性还包括人为因素,古庙往往坐落在荒郊野外。
这种无主的“房屋”正是盗贼们聚集的场所,很多山贼草寇,经常聚集在远离市区的古庙里,研究自己的行动计划。如果发现古庙里有人借宿,自然就会想到劫财。
古庙的氛围,让人从内心产生一种恐惧感。
人迹罕至的古庙是藏尸体、掩埋罪证的场所之一,这种情况古庙无疑就是另一种荒坟,让人内心感觉周围环境越来越恐怖,有一种杯弓蛇影的恐惧心理。
如果说荒坟是孤魂野鬼的“家”,那么古庙同样也是鬼魂生活的场所。古人外出的时候,由于路途遥远,会爬山涉水、翻山越岭,如果错过了客栈就只能在野外露宿,有的人会选择在古庙休息一晚。
而这个选择,可能会让人后悔一生,古庙看似能够遮风挡雨,但是群里不存在着很多危险性。首先是古庙可能是盗贼藏尸体的地点,住在这里同样心生恐惧。
其次就是曾经被祭拜者祭拜,由于常年无人来上香,庙中就会有一种难以驱散的怨气,给人的精神造成无形的压力,总感觉猪有很多双眼睛在看着自己。
结 语
“宁可夜宿荒坟,不可夜居古庙”,是古代留下的一句民间俗语,既表现出对鬼神的敬畏,又告诉我们出于安全考虑,最好不要住古庙。俗话说:“平时不做亏心事,半夜不怕鬼叫门”,出门在外露宿荒坟,要比走进古庙更加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