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计》 第四计 以逸待劳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10-04 00:19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2 10:02
《三十六计》是一部兵家谋略典籍,蕴含着丰富的谋略知识,很多人喜欢谋略,谋略能帮助人们克服困难,开启成功之门;谋略能帮助人们赢得别人的尊重,获得应对艰难生活的从容……善用谋略是智慧的象征,而从战争中总结出来的“三十六计”正是智慧的结晶。经典作品总是给人常读常新的感觉,陆续给大家分享《三十六计》。
第四计 以逸待劳
原文赏读
困敌之势,不以战;损刚益柔。
今译
在敌人气势正盛之际,采取不直接进攻的战略,而是坚守自己的阵地,消磨敌人士气,使敌人疲于奔命。同时审时度势,寻找最有利的战机,从而后发制人,一举破敌。
按语
此即致敌之法也。兵书云:“凡先处战地而待敌者逸,后处战地而趋战者劳。故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兵书论敌,此为论势,则其旨非择地以待敌,而在以简驭繁,以不变应变,以小变应大变,以不动应动,以小动应大动,以枢应环也。如:管仲寓军令于内政,实而备之;孙膑于马陵道伏击庞涓;李牧守雁门,久而不战,而实备之,,战而大破匈奴。
解析
这就是战胜敌人的方法。以逸待劳是掌握战争主动权的艺术,不仅指选择有利地形等待敌人,还指以简单控制烦琐,以不变应付变化,以静制动,就好像以枢轴控制圆周一样。像管仲欲强军事先强内政,以实力为准备;孙膑在马陵道伏击庞涓;李牧防守雁门久驻不战,都是以逸待劳之计的使用。
计策应用
王翦固守待天时
公元前225年,秦王嬴政命李信,蒙括率二十万大军进攻楚国,结果被项燕带领的楚军打败。秦王很郁闷,遂拜王翦为大将,并亲自为他饯行,出征楚国。王翦与秦王在灞上长揖而别,统帅着六十万大军直入楚地。
“将军,我们是否要即刻组织进攻。”
“不,传我的令,全军进入阵地后的首要任务是构筑营垒,然后好好休养。”
一到达楚国境内,王翦便向部将下达了命令。大军于是就地扎营,高筑营垒,整修工事。
不久,楚国调集了所有的军队前来对阵,一日数次地派兵到秦军营前叫阵挑战。可是,秦军高悬免战牌数月,就是不予理睬。
在秦军营内。士兵们除了例行的操练外,就是吃喝玩睡。王翦还特地让军需部队部门从后方调运了大批牛羊到军中,宰杀给士兵们享用。不久,秦军士兵便被养得像一头头健壮的公牛了。
王翦闭门不战的消息终于传到京城,于是有人到秦王面前去告王翦胆怯畏敌。
“不要瞎猜想,王老将军自有破敌良策。”秦王对王翦充满了信任。正所谓“将能而君不御者胜”,果然,不久,前线的捷报传来了。秦军于楚军交战大获全胜,秦军还杀死了楚国名将项燕。
原来,秦将王翦使用的是以逸待劳之计。秦军闭门休战,养兵修整,士气十分旺盛。而楚军长时间暴露在秦军营垒之外,日子一久,一个个精疲力竭,疲惫不堪,不用说交战,就是不交战也已坚持不下去了。楚军将领被拖得无可奈何,只得率兵撤退。而这又正是王翦所期待的。一见楚君后撤,王翦即令秦军全线进攻。健壮骁勇的秦兵锐不可当,顷刻间边把楚军打得大败。
心得
以逸待劳的待,不是消极地坐等战机,而是一方面自己要养精蓄锐,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去调动敌人,不断地消耗敌人的锐气,待敌人锐气尽消之时,再动手消灭他。即要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收获。在现实生活中就是要懂得厚积薄发。一个人不能急于成功,急于行动,先安定下来,掌握牢固的基础知识,做好充分的规划,接下来才是主导人生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