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春节叫做过年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9-27 17:14
我来回答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1-25 04:43
春节是中国人最为看重的传统节日,人们习惯把过春节叫做过年。每年农历十二月三十日(小月二十九日)半夜子时过后,春节就算正式到来了。春节为什么又叫过年?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传说来源于叫“年”的怪兽
在远古的神话传说中,有一种叫做“年”的凶猛怪兽,每到腊月三十,便窜村挨户,觅食人肉,残害生灵。有一个腊月三十晚上,“年”到了一个村庄,适逢两个牧童在比赛牛鞭子。“年”忽闻半空中响起了啪啪的鞭声,吓得望风而逃。它窜到另一个村庄,又迎头望到了一家门口晒着件大红衣裳,它不知其为何物,吓得赶紧掉头逃跑。
后来它又来到了一个村庄,朝一户人家门里一瞧,只见里面灯火辉煌,刺得它头昏眼花,只好又夹着尾巴溜了。人们由此摸准了“年”有怕响,怕红,怕光的弱点,便想到许多抵御它的方法,于是逐渐演化成今天过年的风俗。
2、由古代的丰收祭祀活动演变
另外,春节从起源上来看,是由古代的丰收祭祀活动演变来的。《说文解字》中说:“年,谷熟也。”谷物多少意味着年景的好坏,因而,收获五谷称“有年”,丰收称“大有年”,亦称“丰年”。“过年”或“过大年”的意思就是庆祝五谷丰登。五谷皆熟为有年,五谷皆大熟为大有年。
3、春节作为一年开端
自古以来,人们都强调春节作为一年开端的意义。《尚书·大传》中说:“正月一日为岁之朝,月之朝,日之朝,故曰:‘三朝’,亦曰:‘三始’。”意思是说,正月一日是一年的开端,一月的开端,一日的开端。
年”是时间的单位,一年365天,春夏秋冬周而复始,称为一年。大约在西周时期,年就由谷物成熟之义引申为表示时间的词了。并且,“年”和“春”常常联系在一起。古时候,人们根据二十四节气安排生产,人们习惯将春天看做是一年的开始,有谚语“一年之计在于春”,说明春季对人们的意义重大,既是一年之始,又要力争有一个好的开头、开门红。
收获之后,结束了田间农活,首先想到的应是酬谢神灵的保佑、祖先的荫庇。用新米做饭、酿酒,祭祀神灵、祖先,祈求来年再获丰收。祭祀活动多是在新旧二年交替的这段日子之中举行,形成了一年一度的规律。人们在特定日子庆祝丰收以及进行祭祀活动,就叫做“过年”。
4、以前“过年”和“春节”是两个概念
关于春节的起源有很多说法,但其中为公众普遍接受的说法是,春节由虞舜兴起。公元前2000多年的一天,舜即天子位,带领着部下人员,祭拜天地。从此,人们就把这一天当作岁首。据说这就是农历新年的由来,后来*节。
以前“过年”和“春节”可是两个概念。古代民间所说的春节指的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这一天。南北朝,甚至把春节泛指为整个春季。
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定在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同时,采用世界通用的公元纪年。同时把阳历一月一日称为“元旦”,农历正月初一则称为“春节”。这使得“春节”的地位更加稳固。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1-25 04:43
春节是中国人最为看重的传统节日,人们习惯把过春节叫做过年。每年农历十二月三十日(小月二十九日)半夜子时过后,春节就算正式到来了。春节为什么又叫过年?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传说来源于叫“年”的怪兽 在远古的神话传说中,有一种叫做“年”的凶猛怪兽,每到腊月三十,便窜村挨户,觅食人肉,残害生灵。有一个腊月三十晚上,“年”到了一个村庄,适逢两个牧童在比赛牛鞭子。“年”忽闻半空中响起了啪啪的鞭声,吓得望风而逃。它窜到另一个村庄,又迎头望到了一家门口晒着件大红衣裳,它不知其为何物,吓得赶紧掉头逃跑。后来它又来到了一个村庄,朝一户人家门里一瞧,只见里面灯火辉煌,刺得它头昏眼花,只好又夹着尾巴溜了。人们由此摸准了“年”有怕响,怕红,怕光的弱点,便想到许多抵御它的方法,于是逐渐演化成今天过年的风俗。2、由古代的丰收祭祀活动演变另外,春节从起源上来看,是由古代的丰收祭祀活动演变来的。《说文解字》中说:“年,谷熟也。”谷物多少意味着年景的好坏,因而,收获五谷称“有年”,丰收称“大有年”,亦称“丰年”。“过年”或“过大年”的意思就是庆祝五谷丰登。五谷皆熟为有年,五谷皆大熟为大有年。3、春节作为一年开端 自古以来,人们都强调春节作为一年开端的意义。《尚书·大传》中说:“正月一日为岁之朝,月之朝,日之朝,故曰:‘三朝’,亦曰:‘三始’。”意思是说,正月一日是一年的开端,一月的开端,一日的开端。年”是时间的单位,一年365天,春夏秋冬周而复始,称为一年。大约在西周时期,年就由谷物成熟之义引申为表示时间的词了。并且,“年”和“春”常常联系在一起。古时候,人们根据二十四节气安排生产,人们习惯将春天看做是一年的开始,有谚语“一年之计在于春”,说明春季对人们的意义重大,既是一年之始,又要力争有一个好的开头、开门红。收获之后,结束了田间农活,首先想到的应是酬谢神灵的保佑、祖先的荫庇。用新米做饭、酿酒,祭祀神灵、祖先,祈求来年再获丰收。祭祀活动多是在新旧二年交替的这段日子之中举行,形成了一年一度的规律。人们在特定日子庆祝丰收以及进行祭祀活动,就叫做“过年”。 4、以前“过年”和“春节”是两个概念关于春节的起源有很多说法,但其中为公众普遍接受的说法是,春节由虞舜兴起。公元前2000多年的一天,舜即天子位,带领着部下人员,祭拜天地。从此,人们就把这一天当作岁首。据说这就是农历新年的由来,后来*节。以前“过年”和“春节”可是两个概念。古代民间所说的春节指的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这一天。南北朝,甚至把春节泛指为整个春季。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定在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同时,采用世界通用的公元纪年。同时把阳历一月一日称为“元旦”,农历正月初一则称为“春节”。这使得“春节”的地位更加稳固。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1-25 04:44
相传远古时代有一种凶恶的怪兽叫年,每到春节期间便出来害人。后来人们掌握了年怕响怕红怕光的弱点,找到许多驱赶它的方法。 因逃过“年”这一难关,于是有了过年的说法。

农历的正月初一是春节,也叫阴历年,俗称过年。那么为什么我们要将过春节俗称为“过年”呢?
据民间流传的一种说法,过年的年在古时候竟然是一种野兽。这头名叫“年”的野兽头长尖角,凶猛之极,这头野兽常年深居海底,只是每年春节期间,便从海底爬上岸来吞食牲畜祸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之夜,各村各寨男女老少都会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的伤害。

有一年的腊月三十,正当乡亲们忙着收拾东西逃往深山中避难时,村里来了个白发老人,对一户老婆婆说只要让他在这里暂住一晚,他便为村里驱赶这头野兽。众人听了纷纷不信,老婆婆也劝其老人与大家一同上山躲避,可是这位白发老人坚持留下,大家看他不愿意上山,便纷纷上山躲避去了。
除夕这一晚,“年”像往年一样从海底爬上岸,冲向村庄。这时,白发老人燃起了炮竹,炮竹噼里啪啦的响声传来,“年”浑身胆颤,炮竹燃放的火光让“年”不敢睁开眼,“年”不敢继续向村庄靠近。突然院里出现了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年”见到这位老*惊失色,仓皇而逃,原来“年”还惧怕红色。

第二天,当村里人从山上回到村庄里后,发现村里一切安然无恙,这才恍然大悟,原来这位白发老人是下凡驱赶“年”的神仙。人们还在村里发现了神仙驱赶“年”的三样法宝,从此以后,每到除夕,家家户户贴对联,燃放炮竹,灯火通明,守更待岁。

这风俗后来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春节”,也俗称为“过年”,民间意为把“年”这头野兽赶跑。
此外,还有一种说法:
古时候,人们认为有两个怪兽,一个叫“夕”,一个叫“年”,前者是个坏兽,专干坏事,后者是好兽,专干好事,这两个兽,前者喜欢冷,后者喜欢热,所以前者在冬天出现,后者在春天才出来。
由于春节正是冬春交替的时候,正是夕睡年醒的时候,所以人们就在这个赶走坏兽,迎接好兽。冬天的最后一天叫“除夕”,就是赶走前者的意思,而迎新年又是指迎接后者。
现在春节就有两个意思,一个是过春节本身,二是迎接新年,后来合起来,就成了“过年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1-25 04:44
现今的春节在过去叫“大年”、“年节”或“年岁”。
这里重点解释一下“年岁”这一概念,因为“年岁”这个汉语词语是一个充满文化内涵的词语,如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在《暮春寄元九》一诗中写道:“但觉日月促,不嗟年岁徂。”唐代诗人刘希夷在《代悲白头翁》也感慨道:“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年岁”的概念,源自上古历法,《盘古王表》与《三命通会》等古典文献中如是解释:“天皇氏始制干支之名,以定岁之所在。”
“岁”是“摄提”的意思,“摄提”是干支这一名词的最古典叫法,又名为“岁星”、“太岁”。在我国干支纪年法中,岁以六十甲子为运转周期,循环往复。
在传承发展中后世将这套多音节的“摄提纪元”术语简化为一个字,其与简化后的干支在《尔雅》与《史记》均有对照关系的记载。如《尔雅·释天》中明确记载:太岁在寅曰摄提格,在卯曰单阏,……在子曰困敦,在丑曰赤奋若。古人以天干地支来作为载体,天干承载的是天之道,地支承载的是地之道;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在人成运;故设天干地支以契天地人事之运。
解释完了“年岁”,再来看一下“春节”这一名词的含义。
“春节”是一个古老的汉语词汇,据文献史料记载,“春节”在汉代时是指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这一天,南朝宋时期历史学家范晔编撰纪传体史书《后汉书·杨震传》就记载:“春节未雨,百僚焦心,而缮修不止,诚致旱之征也。”
这一时期的“春节”是一个专有名词,它特指的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这一天,是立春之节,是迎春的节日。南北朝时,人们则将整个春季称为春节。但历代王朝大多将“立春”称为春节。所以,古代的春节并不是新年岁首。
据史料记载,夏朝以正月初一为岁首,商朝以农历十二月初一为岁首,周朝以农历十一月初一为岁首,在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有一篇叫《七月》的诗歌,生动地记载了西周时期人们*收获后酿酒宰羊的欢聚场景:“十月获稻,为此春酒,以介眉寿。……十月涤场,……曰杀羔羊。”但《七月》中的这一场景并非岁首和节俗活动。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1-25 04:45
把“春节”叫做“过年”,是因为在远古神话传说中,有一个叫“年”的凶猛怪兽,在每年的腊月三十,都会到村落里残害生灵。人们无意中发现怪兽“年”害怕鞭炮声,之后便在每年的腊月三十燃放鞭炮抵御怪兽“年”,逐步演变为现在的“过年”。
为什么把春节叫做过年
春节是一年之岁首,是我国传统意义上的年节。春节具有悠久的历史,由上古时代岁首祈年祭祀演变而来的。春节的起源蕴含着深邃的文化内涵,在传承发展中承载了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在春节期间,全国各地均有举行各种庆贺新春活动,带有浓郁的各地域特色,热闹喜庆的气氛洋溢。春节期间的活动,形式丰富多彩,凝聚着中华传统文化精华,不仅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思想信仰、理想愿望、生活娱乐和文化心理,而且还是祈福攘灾、饮食和娱乐活动的狂欢式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