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的审美特征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9-27 05:20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9 06:26
(一)情感的审美性
情感性是诗歌的主要审美特征。“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别林斯基说:情感是诗的天性中一个重要的活动因素;没有情感。就没有诗人。也没有诗。”充沛的生命情感是创作诗歌的先决条件。
古今中外的一切优秀诗篇无不饱含着浓郁而真挚的情感。它们所写的不论是爱、是恨、是悲哀、是欢乐、还是愤怒,都是心灵情感的颤动、爆发。屈原的《离*》:“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抒发了忧国忧民的哀婉情怀;雪莱的《西风颂》:“让预言的号角奏鸣!哦,风啊,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表达了诗人对自由解放的追求和热切向往;海涅的《西西里亚纺织工人》:“德意志我们在织你的尸布,我们织进去三重诅咒,我们织,我们织!”倾吐了对*统治无比的憎恨;郭沫若的《凤凰涅桨》是对祖国“更生”之后的欢呼;舒婷的《致橡树》表达了富有尊严的浓烈爱情。
(二)艺术的虚幻性
诗是诗人所创造的独立自洽的艺术世界。这一世界是虚幻的.或者说诗的艺术具有虚幻性。谢冕在《和新中国一起歌唱》中曾说,诗的“基本方式,应该是生活的折光。这种折光,犹如太阳光在三棱镜中泛出异彩一般.可以把生活反射得瑰丽而奇妙。”诗人为了表达内心独特的意识与情感,通过自由的联想与想象.大胆神奇的夸张与变形,对事物表象进行新的组合。从而建构起表达自身情感所需要的意象。正是艺术表现的虚幻性,才获得了诗性情感的真实。如李白的《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是大胆的夸张和变形,但却表现了内心真实的愁绪。用“抽刀断水水更流”比喻“举杯消愁愁更愁”,本来是极度夸张.却让人感到了高度的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