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独,终归是要守规矩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9-24 11:10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2 21:15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以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大学》和《中庸》提到了同一个词“慎独”。《大学》里解释慎独的原因是“诚于中,形于外”做个表里如一的君子。《中庸》里解释的理由是为了坚守道,实际上也是为了让道内化于心,外化于形。
而劝诫要“慎独”的方式,两部书却不相同。《大学》用”十目所指见视,十手所指”这样不慎独后果的严重性来警告,并从正面解释了“诚于中,形于外”的良好发展驱势“德润身,心宽体胖”。
《中庸》则通过剖析不“慎独”者的侥幸心理,告诉他们“莫见乎隐,莫显乎微”,尽管自认为丧德的事做得很隐避,很小,但终有一天会被放大,曝光出来。
至于如何慎独,《大学》举小人闲居为不善的反例来说明,而《️庸》更直接,提出了“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的具体要求。
学生认为“戒慎”和“恐惧”两词用得很好,写出了一种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状态。这样对待慎独的要求也是相当高了。在外人面前,学生尚不能做到一丝不苟,行事毫无指责之处,更何况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呢?
同时“戒慎”和“恐惧”又对慎独的要求标准化,使慎独的具有可操作性。试想在什么情况下我们会来采取“戒慎”和“恐惧”的态度?
比如学生刚经历的一场面试,面试前精心准备一套回答,尽可能的让文词优美,用语礼貌,一遍遍练习自己的举手投足,以便在面试官面前做到端庄有礼。如果用这样的要求对得平日的自己,养成习惯以后自会受益。
《中庸》对“慎独”要求之具体还体现在另外两个字上——睹和闻。睹是别人看到,闻是使人听到,合起来就是言和行都应予以规范。
但是为何《大学》《中庸》都如此强调要“慎独”?从文中可认为是为了固守道,可进一步想,什么要固守是为了国守道,可进一步想,什么要固守道?道像是一种形而上的东西,从实用主义看像是个精美的摆设?
从开头一句话理解,《中庸》劝人“慎独”其实是在“教”人“修道”,遵循合乎自然规律的原则去做事就是道。说白了,道就是规矩。《中庸》就是在让人守规矩。
在这里钻一下“教”的牛角尖,应当做“教诲”讲,带一种“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感觉,是以一种柔性的方法,让人从内心开始守规矩,提高道德修养,然后由内而外,影响社会。和它相对的应该是“法”,刚性的方法,强制约束人的行为,以图由外到内影响人。
法治德治孰优孰劣尚不比较,但可以看出中国古代的教化是偏向以德服人的。别人教“慎独”是让人守规矩,自己“慎独”又是更高境界了,反映古人对内心高尚的道德修养和通透的理想人格的追求,这里不再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