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全切术后怎样调理?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9-25 18:27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8 22:40
胃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男性发病率较高,以45~64岁为高发年龄组。胃癌早期多无明显症状,待病人就诊多数已属晚期,因此,必需依靠普查提高早期胃癌的发现率,以达到早诊断早治疗的目的。
1、病因
胃癌的病因与发病条件目前尚未确切,国内外大量调查研究资料表明,胃癌的发生是外界环境因素与机体内在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1)胃癌的外界因素:
①环境因素:胃癌的发病率在不同国家与不同的种族之间有明显差异一般在高纬度地区发病率高。
②饮食因素:熏制食品含较多的环烃类致癌合物。
③亚硝胺类化合物的致癌作用:亚硝胺类化合物是胃癌的重要诱发原因之一。
(2)机体内在因素:
①遗传因素:据调查胃癌病人亲属中发病率比对照组高4倍。
②萎缩性胃炎与胃癌发生密切关系。
③胃溃疡:久治不愈者胃癌发病率高。
④胃息肉:多发性、直径大于2cm显示有恶性倾向。
⑤肠上皮化生:人体化生肠上皮结构能吸收脂类致癌物质,如黄曲霉素等,从而导致胃癌发生。
2、分类
(1)临床分类:
①表浅型:病变限于粘膜或粘膜下层。
②肿块型。呈菜花或蕈型。
③溃疡型。肿瘤主要向深部生长,*坏死而形成深而广的溃疡。
④浸润型。此类型细胞分化低,恶性程度高,易发生转移。
(2)组织学分类:可分为腺癌(最常见)、粘液腺癌、低分化癌和未分化癌(生物活性高、转移快、预后差)。
3、临床表现
胃癌早期无明显症状,随着肿瘤的生长而影响胃功能时,才出现明显症状。
(1)胃脘痛:是胃癌的最常见症状,常易忽视。多数病人发病初期都有胃部疼痛,开始仅感上腹不适,膨胀压迫感,有时心窝部隐隐作痛,易误诊为胃炎、溃疡病。
(2)食欲减退、消瘦、乏力:频为常见,仅次于胃脘痛。多数病人首先出现食后饱胀、暖气,常在多食之后,逐渐发作较频,患者常自动*饮食,而逐渐消瘦和乏力。
(3)恶心、呕吐:随肿瘤生长病人可出现呕吐。胃窦部癌增长到一定程度可出现幽门梗阻,可呕吐*隔夜食物。
(4)出血和黑便:此症状可在胃癌早期出现。有时黑便为唯一症状。
(5)其它症状:病人还可因胃酸缺乏或胃排空加快而出现腹泻有时则表现为便秘及下腹部不适。
(6)晚期征象:当症状进一步发展可出现较晚期征象,病人可在上腹部触及肿块。肿块质较坚硬,呈结节状。还可出现转移灶,左锁骨上淋巴结转移最常见。腹水是很晚期征象,腹水多为血性。
4、诊断
(1)病史:
①原因不明的食欲不振、上腹不适、消瘦。
②原因不明的呕吐、黑便或大便潜血阳性。
③有长期胃病史,近期症状加重;中年患者,尤其以男性既往无胃病史,短期内出现胃部症状者。
④患胃溃疡、息肉、萎缩性胃炎者,应有计划地随访。
⑤多年胃良性疾患作胃大部切除,近期出现消化道症状。
(2)X线检查:是目前诊断胃癌的重要方法之一。近20余年由于采用了双重对比造影技术,对表浅型胃癌的检出率明显提高,直径在2~3cm以上的病变采用双重对比造影技术检查极易发现。
(3)胃镜检查:是提高胃癌早期诊断的一种有效方法,尤其适于对早期表浅、粘液型胃癌的早期诊断。
(4)脱落细胞学检查:是一种比较准确可靠的方法。操作简便,阳性率高,痛苦较少,易于推广普及,但脱落细胞学检查尚存在诊断不能定位的缺点,需与X线、胃镜检查等方法配合,效果更好。
(5)生化免疫学检查:此法取材方便,操作简便。目前适用于临床的主要方法有:锌离子、血清(水试验、四环素荧光)以及皮试(草履虫、胎盘提取液)。胃癌的免疫诊断,有胎儿硫糖蛋白抗原、胃液相关抗原、a2—糖蛋白等。
5、治疗与护理
外科治疗是目前治疗胃癌的主要方法。根治性切除为彻底切除原发灶,转移淋巴结和受累邻近器官,依据肿瘤原发部位不同分别采用根治性全胃切除或根治性胃次全切除:姑息切除:主要用于肿瘤已有不能清除的淋巴结转移或累及重要脏器及血管,原发肿瘤在解剖上尚能作胃大部切除;短路手术:原发肿瘤已无法切除,肿瘤造幽门梗阻或可引起幽门梗阻,可作胃空肠吻合术,起到解决梗阻,缓解症状,提高生存质量的作用。术前辅助化疗、放疗,可抑制细胞活性,提高手术切除率。也可采用术中放疗,清除不能切除或肉眼看不见的癌灶,可提高手术疗效。
(1)术前注意病人的营养与进食情况:按病情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少渣软食、半流食或流食。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准确记录出入量,对重度营养不良、血浆蛋白低、贫血者,术前补蛋白质或输血。有幽门梗阻者,术前3天每晚用温盐水洗胃,消除胃内积存物,减轻胃粘膜水肿。严重幽门梗阻者,应于术前1~3天作胃肠减压,使胃体积缩小。予术日晨放置胃管,抽尽胃液后留置胃管。
(2)术后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硬膜外麻醉4~6小时或全麻清醒血压、脉搏平稳后半坐卧位。注意保持卧位正确,以利呼吸和腹腔引流。鼓励深呼吸、咳痰、翻身及早期活动,预防肺部感染及其它并发症。注意口腔卫生,预防腮腺炎。
(3)腹腔引流腹腔引流管接无菌瓶,每3天更换1次,以防逆行感染。必须严密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量,并准确记录。一般在24小时内量多,为血浆样渗出液,以后逐渐减少。如引流液为鲜红色,且超过500ml应考虑有出血。要勤巡视,随时观察引流管是否通畅以及有无扭曲、脱落。
(4)持续胃肠减压:保持胃管通畅,以减少胃内容物对吻合口的刺激,预防吻合口水肿和吻合口瘘。每2小时用生理盐水冲洗胃管1次,每次量不超过20ml并相应吸出,避免压力过大,冲洗液过多而引起出血。注意引流液的性质及量,并准确记录引流量。如有鲜血抽出,必须及时报告医生处理。胃管应妥善固定,不可随意移动,并注意有无脱落或侧孔吸胃壁,使胃肠减压停止。
(5)术后饮食:术后3天禁食、禁水,静脉补液,每日3000ml左右。在停止胃肠减压后,可饮少量水。次全胃切除术和全胃切除术的术后饮食要求有一定的区别,术后饮食常规见表
术后饮食常规
术后日数 次全切除
全胃切除
第4天 清流200ml/2小时,两餐间饮
水200ml,每日7次
禁食
第5天 清流全量 禁食
第6天 流质全量 清流50ml/小时
第7天 流质全量 清流100ml/小时
第8天 流质全量 清流200ml/小时
第9天 半流 清流全量
第10天 半流 清流全量
第11天 半流 流质全量
第12天 普食 流质全量
第13天 普食 半流
第14天 普食 半流
第15天 出院 半流
第16天 普食
第17天 普食
第18天 普食
第19天 出院
(6)观察术后并发病:
①倾倒综合征:多发生在术后7~14天,病人进食后感到头重、心悸、脉快及出汗或上腹部胀满、恶心、呕吐、腹痛、肠鸣音增加、腹泻等。应少食多餐,进低糖、半固体饮食,嘱病人平卧位进食,并卧床休息1小时,症状可逐渐消失。
②空肠梗阻:远端肠梗阻可有上腹部胀痛,胃管内无胆汁,可发生十二指肠残端及腹膜炎。其梗阻多发生于术后7~14天,表现为进食后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胆汁,应及时报告医生。
6、预防
胃癌病因尚不明确,应祛除与胃癌有关致病因素。
(1)建立良好饮食习惯,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少吃食盐、咸菜及烟薰食物。忌烟、酒。
(2)积极治疗胃溃疡,萎缩性胃炎,多发性息肉等,预防癌变。
(3)对高风险人群定期普查,以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8 22:40
第一阶段以流质饮食为主.术后三四天,已有排气,胃管拔除,表明胃肠功能开始恢复.此时可进食少量流质食物,如米汤、鸡汤等.开始每顿30 50毫升,逐渐增加到100 200毫升.每日可吃5 6顿,持续3 4天.
第二阶段以半流质饮食为主.开始可食牛奶、稀粥、烂面条,随后增加品种,如瘦肉粥、鸡蛋羹、小云吞、小水饺.再过2 3周可添加蔬菜(从菜泥开始)、水果(从果泥开始)、肉松、肉末等.食物不能过硬,尽量不吃刺激性强或渣过多的食品.这一阶段每天可吃4 5顿,每顿食量由少到多,基本有饱感即可.如适应良好,两个月后可转入第三阶段.
第三阶段以普通膳食为主.基本上和普通人饮食相同.饮食要有保护意识,不可大意.比如,饮食选择营养丰富、易于消化的食品,以减轻胃的负担;不吃硬、冷、烫、刺激性强的食物;不暴饮暴食,杜绝烟酒.如无食后不适,则食量不宜过少;相反,应该尽量吃饱,让胃的容积逐渐增大.一般在术后三个月,饮食结构即可恢复到和手术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