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9-24 02:24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1 03:45
即认为人体各部位均有神真护卫,乃是存神的重要思想依据之一。最早的身神观念可能是所谓“五神”。《汉书·郊祀志》载谷永言“化色五仓之术”,颜师古注引李奇云:“思身中有五色,腹中有五仓神;五色存则不死,五仓存则不饥。”《老子河上公章句》更明确指出:“人能养神则不死,神谓五藏之神”;“怀道抱一,守五神也”。《太平经》亦言五行精神进入体内则为五脏神,并说“神长二尺五寸,随五行五藏服饰”,人能存思不止,“五藏神能报二十四时气,五行神且来救助之,万疾皆愈”稍后,才出现了三丹田神、上中下三部之八景神(共计二十四真),乃至各部位均有神灵的观念。例如,纬书《龙鱼河图》提到呼发、耳、目、鼻、齿神名却邪法。东汉边韶奉桓帝之命所撰《老子铭》称:“世之好道者”以为老子“存想丹田太一紫房”而“蝉蜕度世”。魏晋之际成书的《黄庭外景经》更谓“观志游神三奇灵”;略述黄庭、中池神真服色。晋葛洪在《抱朴子内篇》中也描述了“一”在三丹田的服色、形长和居处,并著录关于存神的道书多种,其中《二十四生经》大概就是上清派所传《太微帝君二十四神回元经》和灵宝派所传《洞玄灵宝二十四生图经》的蓝本。他所说的“一”实际上是有形色的身内三丹田神。存神法起于汉代,而盛于东晋南北朝时期。东晋时形成的上清派多注重个人修持成仙,故而力倡存神,并系统地继承和发展了存神法。存神遂成为上清派的主要特征。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1 03:45
即认为人体各部位均有神真护卫,乃是存神的重要思想依据之一。最早的身神观念可能是所谓“五神”。《汉书·郊祀志》载谷永言“化色五仓之术”,颜师古注引李奇云:“思身中有五色,腹中有五仓神;五色存则不死,五仓存则不饥。”《老子河上公章句》更明确指出:“人能养神则不死,神谓五藏之神”;“怀道抱一,守五神也”。《太平经》亦言五行精神进入体内则为五脏神,并说“神长二尺五寸,随五行五藏服饰”,人能存思不止,“五藏神能报二十四时气,五行神且来救助之,万疾皆愈”稍后,才出现了三丹田神、上中下三部之八景神(共计二十四真),乃至各部位均有神灵的观念。例如,纬书《龙鱼河图》提到呼发、耳、目、鼻、齿神名却邪法。东汉边韶奉桓帝之命所撰《老子铭》称:“世之好道者”以为老子“存想丹田太一紫房”而“蝉蜕度世”。魏晋之际成书的《黄庭外景经》更谓“观志游神三奇灵”;略述黄庭、中池神真服色。晋葛洪在《抱朴子内篇》中也描述了“一”在三丹田的服色、形长和居处,并著录关于存神的道书多种,其中《二十四生经》大概就是上清派所传《太微帝君二十四神回元经》和灵宝派所传《洞玄灵宝二十四生图经》的蓝本。他所说的“一”实际上是有形色的身内三丹田神。存神法起于汉代,而盛于东晋南北朝时期。东晋时形成的上清派多注重个人修持成仙,故而力倡存神,并系统地继承和发展了存神法。存神遂成为上清派的主要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