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做好初中语文分层教学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9-24 23:00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4 17:05
一、分层教学模式的提出及其意义
分层教学,其实是老瓶新标,早在二千多年前孔老夫子就提出了类似的话题——因材施教。它指的是在同一级别的学生中根据知识层次的差异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施予不同的教学内容,使他们各自得到最大满足的一种教学模式。
然而,面对这传统而又新兴的教学模式,赞成者有之、反对者尤甚。持赞同意见的学生认为:分层教学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创造一个竞争的环境,有利于教育教学的开展、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潜力的挖掘,同时也让层次低的学生从“失败”中觉醒,重新审视自我;持反对意见的学生则认为:分层教学伤害了他们的自尊心、挫伤了他们的积极性,是学校在回避矛盾、舍弃包袱,但又觉得“差生如鸡肋、弃之可惜”等等。
先让我们看看混合型班级语文成绩不理想的学生的现状:语文基础差,作文病句成堆、错字别字离奇、条理不明、结构紊乱,综合能力低、主观题则审题不准、表意不清。正由于成绩不理想,他们对学习没有兴趣,对自己失去了自信,产生了自卑,平时学习敷衍了事:作业不交、背诵懒记、考试作弊,“下课一条龙,上课一条虫”,甚至出现了旷课、逃课的现象。恶性循环,愈演愈烈,老师的谆谆教诲成了毫无用处的空壳支票。这些学生有的成了名副其实的差生。可见,这种混合型的教学模式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既不利于学生的正常发展,也不利于教师教育教学的安排。这种现象,与帮助人成功的教育的本质是背道而驰的。
伽利略曾说过:“人不可只被教,重要的是帮助他发现自己。”德国教育家第斯多德也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之多,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成绩不理想的学生缺少的是基础、缺乏的是兴趣、不足的是自信。因此,如何培养兴趣、唤醒自觉、鼓舞信心,让他们发现自我、正视自我、善待自我,已是当今教育教学所面临的重大的课题。可以说,分层教学应运而生、适时而出,是“疗治”“差生”的一付最好的良药。
多背、多读、勤写是语文最质朴的规律。语文学习重视的是日积月累、潜移默化、耳濡目染,强调的是平时的积累。因此,根据“差生”的具体特点,采取不同的方式,保护其好奇心和奇思妙想,挖掘其异想天开的合理因素,捕捉其特长的闪光点,旨在帮助他们发现自己、培养他们的自信心、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因为“愿学”“乐学”的积极情感是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发展学习能力的原动力和催化剂。
1、巴班斯基说:“如果学生养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如果他们有认识兴趣、有获得知识技能和技巧的需要,……那么他们的学习活动就一定更有效。”“差生”大多生性好动、思想活跃、乐于游览,结合开展研究性学习,让他们深入社会、探究生活,从“玩”“乐”中学习知识,让他们真正领会无处不在的语文及其魅力,让他们觉得语文并不是可憎可怕的、而是可亲可近的,从而缩短与语文的距离。
2、语文素质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阅读习惯的有无、阅读视野的宽窄和阅读积淀的厚薄。“差生”由于成绩不理想,对教材大多不感兴趣、甚至产生厌烦、敌对的情绪,所幸的是,他们大多喜欢看小说或课外读物,因此,以此为契机,开展多种多样的读书竞赛、书评活动等,培养他们的阅读习惯、扩大他们的阅读视野,从中提高阅读水平和鉴赏能力。另外,语文具有它的特殊性,文学首先是门“人”学,它可以感化人、启迪人的思想。结合平时讨论,教师适时点拨,加强各种思想的熏陶和教育,促使他们认识到学习语文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3、放慢教材的教学速度,做到逐课过关不留后患,并用科学、有效的方法突破“汉字教学”三关:即认读关、书写关和积累关,同时把诵读的训练放在突出的位置,加强语言材料的积累。
4、建立多元的评价方式,重在平时的考核和鼓励,对于大型考试(期中考、学期考),则降低要求、因材施考,让“差生”领略到成功的喜悦,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自信心。
语文学科“有法”而“无定法”,但不管采用哪种方法,殊途同归,都是为了让“差生”从失败中找到自信、从迷惘中肯定自我,培养他们对语文科的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发展、变消极应付为积极进取,从而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和成绩,以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可以说,分层教学它敢于承认学生思维方式上、发展过程中的差异,立足推动学生的发展,目的在于促进学生发展的多样性和多数学生发展的可能性。它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具体表现之一。
二.分层教学的实施
(一)全面了解自己的学生,合理分层
对自己的教学对象的了解程度如何,是分层教学成败的关键。作为教师,在制定各层次教学目标、要求、授课计划和教学方法之前,必须对学生的情况作一翻深入细致的调查了解。虽然学生面广量大,但要搞好分层教学,必须对学生的年龄、性别、心理素质、知识基础以及性格、爱好、个性特点等进行了解,按情况分层次。
(1)摸底准备,初定层次——第一学期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学生的发展水平是教学的出发点。所以必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4 17:05
一、分层教学模式的提出及其意义
分层教学,其实是老瓶新标,早在二千多年前孔老夫子就提出了类似的话题——因材施教。它指的是在同一级别的学生中根据知识层次的差异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施予不同的教学内容,使他们各自得到最大满足的一种教学模式。
然而,面对这传统而又新兴的教学模式,赞成者有之、反对者尤甚。持赞同意见的学生认为:分层教学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创造一个竞争的环境,有利于教育教学的开展、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潜力的挖掘,同时也让层次低的学生从“失败”中觉醒,重新审视自我;持反对意见的学生则认为:分层教学伤害了他们的自尊心、挫伤了他们的积极性,是学校在回避矛盾、舍弃包袱,但又觉得“差生如鸡肋、弃之可惜”等等。
先让我们看看混合型班级语文成绩不理想的学生的现状:语文基础差,作文病句成堆、错字别字离奇、条理不明、结构紊乱,综合能力低、主观题则审题不准、表意不清。正由于成绩不理想,他们对学习没有兴趣,对自己失去了自信,产生了自卑,平时学习敷衍了事:作业不交、背诵懒记、考试作弊,“下课一条龙,上课一条虫”,甚至出现了旷课、逃课的现象。恶性循环,愈演愈烈,老师的谆谆教诲成了毫无用处的空壳支票。这些学生有的成了名副其实的差生。可见,这种混合型的教学模式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既不利于学生的正常发展,也不利于教师教育教学的安排。这种现象,与帮助人成功的教育的本质是背道而驰的。
伽利略曾说过:“人不可只被教,重要的是帮助他发现自己。”德国教育家第斯多德也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之多,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成绩不理想的学生缺少的是基础、缺乏的是兴趣、不足的是自信。因此,如何培养兴趣、唤醒自觉、鼓舞信心,让他们发现自我、正视自我、善待自我,已是当今教育教学所面临的重大的课题。可以说,分层教学应运而生、适时而出,是“疗治”“差生”的一付最好的良药。
多背、多读、勤写是语文最质朴的规律。语文学习重视的是日积月累、潜移默化、耳濡目染,强调的是平时的积累。因此,根据“差生”的具体特点,采取不同的方式,保护其好奇心和奇思妙想,挖掘其异想天开的合理因素,捕捉其特长的闪光点,旨在帮助他们发现自己、培养他们的自信心、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因为“愿学”“乐学”的积极情感是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发展学习能力的原动力和催化剂。
1、巴班斯基说:“如果学生养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如果他们有认识兴趣、有获得知识技能和技巧的需要,……那么他们的学习活动就一定更有效。”“差生”大多生性好动、思想活跃、乐于游览,结合开展研究性学习,让他们深入社会、探究生活,从“玩”“乐”中学习知识,让他们真正领会无处不在的语文及其魅力,让他们觉得语文并不是可憎可怕的、而是可亲可近的,从而缩短与语文的距离。
2、语文素质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阅读习惯的有无、阅读视野的宽窄和阅读积淀的厚薄。“差生”由于成绩不理想,对教材大多不感兴趣、甚至产生厌烦、敌对的情绪,所幸的是,他们大多喜欢看小说或课外读物,因此,以此为契机,开展多种多样的读书竞赛、书评活动等,培养他们的阅读习惯、扩大他们的阅读视野,从中提高阅读水平和鉴赏能力。另外,语文具有它的特殊性,文学首先是门“人”学,它可以感化人、启迪人的思想。结合平时讨论,教师适时点拨,加强各种思想的熏陶和教育,促使他们认识到学习语文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3、放慢教材的教学速度,做到逐课过关不留后患,并用科学、有效的方法突破“汉字教学”三关:即认读关、书写关和积累关,同时把诵读的训练放在突出的位置,加强语言材料的积累。
4、建立多元的评价方式,重在平时的考核和鼓励,对于大型考试(期中考、学期考),则降低要求、因材施考,让“差生”领略到成功的喜悦,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自信心。
语文学科“有法”而“无定法”,但不管采用哪种方法,殊途同归,都是为了让“差生”从失败中找到自信、从迷惘中肯定自我,培养他们对语文科的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发展、变消极应付为积极进取,从而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和成绩,以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可以说,分层教学它敢于承认学生思维方式上、发展过程中的差异,立足推动学生的发展,目的在于促进学生发展的多样性和多数学生发展的可能性。它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具体表现之一。
二.分层教学的实施
(一)全面了解自己的学生,合理分层
对自己的教学对象的了解程度如何,是分层教学成败的关键。作为教师,在制定各层次教学目标、要求、授课计划和教学方法之前,必须对学生的情况作一翻深入细致的调查了解。虽然学生面广量大,但要搞好分层教学,必须对学生的年龄、性别、心理素质、知识基础以及性格、爱好、个性特点等进行了解,按情况分层次。
(1)摸底准备,初定层次——第一学期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学生的发展水平是教学的出发点。所以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