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武器指的是什么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9-25 04:05
我来回答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5 08:16
十八般武艺
中国武术的一个传统术语,泛指多种武艺,其内容在各个时期有所不同。
十八般武艺的名称,始见于元曲。 如《古今杂剧》所收《敬德不服老》中就有“他十八般武艺都学就,六韬书看的来滑熟”的唱词。元末明初施耐庵在《水浒传》第 2回中描写九纹龙史进从王进教头习武时说:“哪十八般武艺?矛、锤、弓、弩、铳、 鞭、锏、剑、链、挝、斧、钺并戈、戟、牌、棒与*、扒。”他指的都是兵器。 到明代后期万历年间,谢肇浙在《五杂俎》卷 5中说:“十八般:一弓、二弩、三*、四刀、五剑、六矛、七盾、八斧、九钺、十戟、十一鞭、十二锏、十三槁、十四殳、十五叉、十六把头、十七绵绳套索、十八白打。” 所谓白打,据明朝朱国桢(万历天启间人)在《涌幢小品》卷12“兵器·武艺十八事”中说:“白打即手搏之戏,……俗谓之打拳,苏州人曰打手。”清初周亮工在《闽小记》中说:“白打,即今之手搏,名短打者是也”,又说“武艺十八,终以白打,以白打为终,明乎其不持寸铁也”。十八般武艺原来全指兵器,至此又把白打包括进去。
明代抗倭名将唐顺之(1507~1560)在《武编》中说:“军器三十有六,而弓称首。武艺一十有八,而弓为第一。”明末,火器威力仍不高,作战时仍以弓、弩为远兵利器,故在军器三十六、武艺十八般之中,弓都列为第 1位。
自清代以来,十八般武艺又有4种说法:
第1种说法认为是“刀、 *、剑、戟、镋、棍、叉、耙、鞭、锏、锤、斧、钩、镰、扒、拐、弓箭、藤牌”。
第2种说法与上述十八般的排列一样,但最后 3件改为:代、抉、弓矢。
第3种说法是“九长九短”。九长为*、戟、棍、钺、叉、□、钩、槊、环;九短为刀、剑、拐、斧、鞭、锏、锤、棒、杵。九长九短中不列远射兵器的弓矢和防御武器的牌或藤牌,这是近代武师一般不习弓矢,只教套路的反映。
第4种说法,近代戏曲界有人认为是刀、*、剑、戟、 斧、钺、钩、 叉、鞭、锏、锤、抓、镋、棍、槊、棒、拐、流星锤等18种兵器。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5 08:16
十八般武器
古代十八般兵器说
在古典小说和传统评话中,常说武艺高强的人是“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这十和般武艺是指使用“十般兵器”的功夫和技能。
“十八般兵器”究竟是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的呢?在我国古籍记载里认为,刀、*、弓、箭为黄帝所造;“二八般兵器”是战国时代军事家孙膑、吴起所创。其实这些兵器的出现比黄帝、孙膑、吴起时代要久埃尔富特是多,至少在中石器时期,我们的祖先为了防身和狩猎需要,就开始懂得制造和使用木棒、石刀、石斧等一类原始的兵器(不妨说也是生产工具)。在我国各地新石器时代的个文化遗址中,还发现了用石料、兽骨和蚌壳磨成的箭镞。
到了商代,我们的祖先开始使用青铜铸造刀、*、钺等兵器。战国时代,懂得使用铁来铸造制兵器。到了汉代和魏晋时期。战国时代,民生得使用铁来铸造制兵器。到了汉代和魏晋时期,由于我国南方冶金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开始普遍使用铁和钢铸造刀、*、剑,各种各要的兵器也开始多了起来,南北朝以后,铜制的兵器就看不到了,都由铁和钢代替。到了明代,“十八般兵器”基本上已完备定型。
“十八般兵器”一词在古书中还找不到,明代谢肇 《五杂俎》,清代褚人获《坚 集》两书中都只有“十八般武艺”之说。显然,“十八般兵器”一词是后人所造。“十八般兵器”究竟指的是哪些兵器,,因为年代、地区和流派的不同,对“十八般兵器”的解说也各异。汇总起来。古今有以下十多种不同的说法。
据《五杂俎》和《坚 集》两书所载,“十入般兵器”为弓、弩、*、刀、剑、矛、盾、斧、钺、戟、黄、锏、挝、殳(棍)、叉、耙头、锦绳套索、白打(拳术)。后人称其为“小十八般”。
今天,武术界普便对“十八般兵器的解说则是刀、*、剑、戟、斧、钺、钩、叉、鞭、锏、锤、抓、镗、棍、槊、棒、拐、流星。
最早是汉武于元封四年(公元前107),经过严格的挑选和整理,筛选出18种类型的兵器:矛、镗、刀、戈、槊、鞭、锏、剑、锤、抓、戟、弓、钺、斧、牌。棍、*、叉。
到了三国时代,著名的兵器鉴别家吕虔,根据兵器的特点,对汉武帝钦定的“十八般兵器”重新排列为九长九短。九长:刀、矛、戟、槊、镗、钺、棍、*、叉;九短:斧、戈、牌、箭、鞭、剑、锏、锤、抓。
从以上各说看,十八般武艺所列兵器大同小异,形式和内容却十分丰富。有长器械,短器械。软器械、双器械;有带钩的、带刺的、带尖的、带刀的、有明的、暗的;有攻的、防的;有打的、杀的击的、射的、挡的。
可见,十八般武艺所列兵器,是古代大师的兵器(约有四百多种)中,在实战时最常用的一部分。
十八般兵器--铲
铲为古兵器,属薄体阔刃的长兵器。铲头似弯月,月牙朝上,装以长柄,刃与柄呈丁字形。早在新石器时代已有石铲,商代铸有青铜铲,战国晚期开始使用铁铲,明代出现了月牙铲,一般刃部成凸弧形,均以銎装柄。铲后来演变成武术器械的一种,在民间流传,僧侣多用铲,平时可代替扁担负重,或供开路使用。铲的种类有月牙铲,天蓬铲、莲花铲等,其击法有推、压、拍、滚、铲、截、挑等招势。有童子拜佛、乌龙摆尾、二郎担山、出山门等。演练时多走身法,风格别致。
十八般兵器--槊
槊是十八般兵器中的重型兵器之一,多用于马上作战。在云南江川李家山古墓群中就发现了战国晚期、东汉早期的槊。槊的各类很多,结构复杂,较为笨重,多为力大之人使用。因此槊在现代武林之中已近失传,练槊的人寥若晨星。
槊是由矛和棒演变而来的。《正字通》一书中云:“矛长丈八谓之槊”,所以古代也把丈蛇矛称为“铁槊”。古代的槊,柄用坚木制,长约2米,粗约一把,柄端装有一长圆形锤,上面密排铁钉或铁齿六至八行追答流星锤分锤体,软索,把手三部分。锤头各异,有浑圆头、瓜形、梭形。锤身大如饭碗,重量依用者体力而定,一般为4至5斤。锤身末端留有象鼻眼,以蚕丝、人发、鹿脊筋丝编成的软索系于铁环,粗如手指,长800厘米有余。运动方法有缠、抛、抡、扫等,演练时可以巧妙地把绳缠绕在自己的腰身、胸背、肩肘、手腕、大腿、小腿上,然后抖手放开,抛击出去。
十八般兵器--戟
戟是器械的一种,始于商周。系由古代兵器演变而来。戟有“一条龙”的说法,即龙头、龙口、龙身、龙四爪、龙尾。其头能攒,口能刁,身能贴、靠,爪能抓,尾能摆。有青龙探爪、黑龙入洞、懒龙翻身、乌龙摆尾等式子。戟分马上戟和步下戟,双手执这,还可一手握杆,另一手握于月牙内的铁梁上。长戟杆长于大刀,有能舞花,谚称“剑无缠头,戟无花。”戟可左右手前后换把使用,其出之势如同戳棍,故叫“戟扎戳势”各派戟法差异较多,以六路戟法为最佳。戟最基本用法有贴、靠、剁、片、钩、搂刁、提等。
戟分为长杆单戟和短柄双戟。长戟分为方天戟(戟头有两个月牙,杆上有戟形,如画字,朱漆为饰,故名画戟。还悬有彩绸,上系金钱,叫金钱五色幡),青龙戟(单月牙,杆上画有盘龙,朱漆为饰,悬系彩钺叫金钱豹尾子)、蛇龙戟(戟刺为蛇形,余同青龙戟)、月牙戟、东方戟、护神戟和戟镰、常胜戟等。短柄双戟分单月牙(练者多),双月牙。也系有彩缨球,今皆系红缨。
戟初为兵器,后深化为仪仗和装饰物。如帝王驾前卫士执戟侍立。明代民族英雄于谦的《漫题屋壁》诗末两句曰:“门前无列戟,错认野人家。”列戟是官爵的象征。富户条案上古瓶中插银戟,取戟与“给”谐音,象征富贵、自给自足。墙壁上挂有戟图,上画之戟,中为双月牙青龙戟,两旁斜插有单月牙青龙戟。
十八般兵器--钩
钩是一种多刃的兵器,系由古兵器戈演变而来。春秋战国时期戈、钩、戟并用,从卫墓出土的铜钩来看,钩的形状似戟,只是戟上边为利刃,而钩上边为一线钩形,故名钩。颜师古注:“钩亦兵器也,似剑而曲,所以钩杀人也。”古战场上用钩者颇多。两晋时,英勇善战的冉闵就“左操双刃矛,右执钩戟,以击燕兵,斩者三百余级”。武术中所用的钩有单钩、双钩、鹿角钩、虎头钩、护手钩等。技法有推钩、挫钩、撕钩、提钩、钯钩、分钩、搭钩、行钩、云钩、托钩、献月等。演练进要求有起伏吞吐的身法来配合,因此有“钩起浪势”之说。
望采纳^ω^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5 08:16
十八般武艺
中国武术的一个传统术语,泛指多种武艺,其内容在各个时期有所不同。
十八般武艺的名称,始见于元曲。 如《古今杂剧》所收《敬德不服老》中就有“他十八般武艺都学就,六韬书看的来滑熟”的唱词。元末明初施耐庵在《水浒传》第 2回中描写九纹龙史进从王进教头习武时说:“哪十八般武艺?矛、锤、弓、弩、铳、 鞭、锏、剑、链、挝、斧、钺并戈、戟、牌、棒与*、扒。”他指的都是兵器。 到明代后期万历年间,谢肇浙在《五杂俎》卷 5中说:“十八般:一弓、二弩、三*、四刀、五剑、六矛、七盾、八斧、九钺、十戟、十一鞭、十二锏、十三槁、十四殳、十五叉、十六把头、十七绵绳套索、十八白打。” 所谓白打,据明朝朱国桢(万历天启间人)在《涌幢小品》卷12“兵器·武艺十八事”中说:“白打即手搏之戏,……俗谓之打拳,苏州人曰打手。”清初周亮工在《闽小记》中说:“白打,即今之手搏,名短打者是也”,又说“武艺十八,终以白打,以白打为终,明乎其不持寸铁也”。十八般武艺原来全指兵器,至此又把白打包括进去。
明代抗倭名将唐顺之(1507~1560)在《武编》中说:“军器三十有六,而弓称首。武艺一十有八,而弓为第一。”明末,火器威力仍不高,作战时仍以弓、弩为远兵利器,故在军器三十六、武艺十八般之中,弓都列为第 1位。
自清代以来,十八般武艺又有4种说法:
第1种说法认为是“刀、 *、剑、戟、镋、棍、叉、耙、鞭、锏、锤、斧、钩、镰、扒、拐、弓箭、藤牌”。
第2种说法与上述十八般的排列一样,但最后 3件改为:代、抉、弓矢。
第3种说法是“九长九短”。九长为*、戟、棍、钺、叉、□、钩、槊、环;九短为刀、剑、拐、斧、鞭、锏、锤、棒、杵。九长九短中不列远射兵器的弓矢和防御武器的牌或藤牌,这是近代武师一般不习弓矢,只教套路的反映。
第4种说法,近代戏曲界有人认为是刀、*、剑、戟、 斧、钺、钩、 叉、鞭、锏、锤、抓、镋、棍、槊、棒、拐、流星锤等18种兵器。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5 08:16
十八般武器
古代十八般兵器说
在古典小说和传统评话中,常说武艺高强的人是“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这十和般武艺是指使用“十般兵器”的功夫和技能。
“十八般兵器”究竟是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的呢?在我国古籍记载里认为,刀、*、弓、箭为黄帝所造;“二八般兵器”是战国时代军事家孙膑、吴起所创。其实这些兵器的出现比黄帝、孙膑、吴起时代要久埃尔富特是多,至少在中石器时期,我们的祖先为了防身和狩猎需要,就开始懂得制造和使用木棒、石刀、石斧等一类原始的兵器(不妨说也是生产工具)。在我国各地新石器时代的个文化遗址中,还发现了用石料、兽骨和蚌壳磨成的箭镞。
到了商代,我们的祖先开始使用青铜铸造刀、*、钺等兵器。战国时代,懂得使用铁来铸造制兵器。到了汉代和魏晋时期。战国时代,民生得使用铁来铸造制兵器。到了汉代和魏晋时期,由于我国南方冶金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开始普遍使用铁和钢铸造刀、*、剑,各种各要的兵器也开始多了起来,南北朝以后,铜制的兵器就看不到了,都由铁和钢代替。到了明代,“十八般兵器”基本上已完备定型。
“十八般兵器”一词在古书中还找不到,明代谢肇 《五杂俎》,清代褚人获《坚 集》两书中都只有“十八般武艺”之说。显然,“十八般兵器”一词是后人所造。“十八般兵器”究竟指的是哪些兵器,,因为年代、地区和流派的不同,对“十八般兵器”的解说也各异。汇总起来。古今有以下十多种不同的说法。
据《五杂俎》和《坚 集》两书所载,“十入般兵器”为弓、弩、*、刀、剑、矛、盾、斧、钺、戟、黄、锏、挝、殳(棍)、叉、耙头、锦绳套索、白打(拳术)。后人称其为“小十八般”。
今天,武术界普便对“十八般兵器的解说则是刀、*、剑、戟、斧、钺、钩、叉、鞭、锏、锤、抓、镗、棍、槊、棒、拐、流星。
最早是汉武于元封四年(公元前107),经过严格的挑选和整理,筛选出18种类型的兵器:矛、镗、刀、戈、槊、鞭、锏、剑、锤、抓、戟、弓、钺、斧、牌。棍、*、叉。
到了三国时代,著名的兵器鉴别家吕虔,根据兵器的特点,对汉武帝钦定的“十八般兵器”重新排列为九长九短。九长:刀、矛、戟、槊、镗、钺、棍、*、叉;九短:斧、戈、牌、箭、鞭、剑、锏、锤、抓。
从以上各说看,十八般武艺所列兵器大同小异,形式和内容却十分丰富。有长器械,短器械。软器械、双器械;有带钩的、带刺的、带尖的、带刀的、有明的、暗的;有攻的、防的;有打的、杀的击的、射的、挡的。
可见,十八般武艺所列兵器,是古代大师的兵器(约有四百多种)中,在实战时最常用的一部分。
十八般兵器--铲
铲为古兵器,属薄体阔刃的长兵器。铲头似弯月,月牙朝上,装以长柄,刃与柄呈丁字形。早在新石器时代已有石铲,商代铸有青铜铲,战国晚期开始使用铁铲,明代出现了月牙铲,一般刃部成凸弧形,均以銎装柄。铲后来演变成武术器械的一种,在民间流传,僧侣多用铲,平时可代替扁担负重,或供开路使用。铲的种类有月牙铲,天蓬铲、莲花铲等,其击法有推、压、拍、滚、铲、截、挑等招势。有童子拜佛、乌龙摆尾、二郎担山、出山门等。演练时多走身法,风格别致。
十八般兵器--槊
槊是十八般兵器中的重型兵器之一,多用于马上作战。在云南江川李家山古墓群中就发现了战国晚期、东汉早期的槊。槊的各类很多,结构复杂,较为笨重,多为力大之人使用。因此槊在现代武林之中已近失传,练槊的人寥若晨星。
槊是由矛和棒演变而来的。《正字通》一书中云:“矛长丈八谓之槊”,所以古代也把丈蛇矛称为“铁槊”。古代的槊,柄用坚木制,长约2米,粗约一把,柄端装有一长圆形锤,上面密排铁钉或铁齿六至八行追答流星锤分锤体,软索,把手三部分。锤头各异,有浑圆头、瓜形、梭形。锤身大如饭碗,重量依用者体力而定,一般为4至5斤。锤身末端留有象鼻眼,以蚕丝、人发、鹿脊筋丝编成的软索系于铁环,粗如手指,长800厘米有余。运动方法有缠、抛、抡、扫等,演练时可以巧妙地把绳缠绕在自己的腰身、胸背、肩肘、手腕、大腿、小腿上,然后抖手放开,抛击出去。
十八般兵器--戟
戟是器械的一种,始于商周。系由古代兵器演变而来。戟有“一条龙”的说法,即龙头、龙口、龙身、龙四爪、龙尾。其头能攒,口能刁,身能贴、靠,爪能抓,尾能摆。有青龙探爪、黑龙入洞、懒龙翻身、乌龙摆尾等式子。戟分马上戟和步下戟,双手执这,还可一手握杆,另一手握于月牙内的铁梁上。长戟杆长于大刀,有能舞花,谚称“剑无缠头,戟无花。”戟可左右手前后换把使用,其出之势如同戳棍,故叫“戟扎戳势”各派戟法差异较多,以六路戟法为最佳。戟最基本用法有贴、靠、剁、片、钩、搂刁、提等。
戟分为长杆单戟和短柄双戟。长戟分为方天戟(戟头有两个月牙,杆上有戟形,如画字,朱漆为饰,故名画戟。还悬有彩绸,上系金钱,叫金钱五色幡),青龙戟(单月牙,杆上画有盘龙,朱漆为饰,悬系彩钺叫金钱豹尾子)、蛇龙戟(戟刺为蛇形,余同青龙戟)、月牙戟、东方戟、护神戟和戟镰、常胜戟等。短柄双戟分单月牙(练者多),双月牙。也系有彩缨球,今皆系红缨。
戟初为兵器,后深化为仪仗和装饰物。如帝王驾前卫士执戟侍立。明代民族英雄于谦的《漫题屋壁》诗末两句曰:“门前无列戟,错认野人家。”列戟是官爵的象征。富户条案上古瓶中插银戟,取戟与“给”谐音,象征富贵、自给自足。墙壁上挂有戟图,上画之戟,中为双月牙青龙戟,两旁斜插有单月牙青龙戟。
十八般兵器--钩
钩是一种多刃的兵器,系由古兵器戈演变而来。春秋战国时期戈、钩、戟并用,从卫墓出土的铜钩来看,钩的形状似戟,只是戟上边为利刃,而钩上边为一线钩形,故名钩。颜师古注:“钩亦兵器也,似剑而曲,所以钩杀人也。”古战场上用钩者颇多。两晋时,英勇善战的冉闵就“左操双刃矛,右执钩戟,以击燕兵,斩者三百余级”。武术中所用的钩有单钩、双钩、鹿角钩、虎头钩、护手钩等。技法有推钩、挫钩、撕钩、提钩、钯钩、分钩、搭钩、行钩、云钩、托钩、献月等。演练进要求有起伏吞吐的身法来配合,因此有“钩起浪势”之说。
望采纳^ω^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5 08:17
刀*剑戟斧钺钩叉追问还有吗,这才八个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5 08:17
刀*剑戟斧钺钩叉追问还有吗,这才八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