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我的家乡——河南封丘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9-26 22:47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5 06:13
我的故乡在河南省封丘县。这是豫北黄河岸边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小县,在全国1700多个县里面可以说是悄无声息、默默无闻,甚至在河南省108个县里面也是不声不响、知之者甚少。它至今还是一个国家级的贫困县,现在这里的老百姓大多还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它用贫瘠的土地养育了世世代代质朴善良、勤劳诚恳的家乡人。虽然这里依旧很贫穷,但是我的心却会永远萦绕于此,今生今世再也没有这样一个地方让我心动。虽然我没有丰厚的资财捐助乡里,也没有显赫的权势造福桑梓,但是我有一颗拳拳之心和一介布衣之忧,我很早就想写写我的家乡,让人们能够了解它的历史,关注它的未来,今天终于凑齐了点资料,我要用我的笔写下我想要说的话,虽然不甚全面,但是也希望老乡们能理解我的心,更希望你们和我一起来关注咱们的家乡。
说到封丘就不能不说黄河,黄河流经封丘大约有五六十公里,只占了黄河总长度的百分之一而已,但是就是这百分之一的长度却给我们带来了极度的苦难。中国人把黄河亲切的称为母亲河,但是这位母亲在这里却是喜怒无常、暴戾无度。据我所知从先秦到解放前约三千年的时间里,黄河下游决口泛滥就达到了惊人的一千五百九十三次,平均三年两次决口,大的改道也有二十六次。封丘也经常被这位母亲时而扔在南岸,时而又丢在北岸。封丘大地整个就是黄河的河床,黄藤藤河水携着滚滚泥沙肆意无度的冲刷着大片田地,冲倒了房屋,冲走了粮食,冲毁了前边的路;而这滚滚黄水带来的却是座座沙岗和片片盐碱地,还有那无边的瘴气和瘟疫。但是这里人们从来就没有失去过希望,房屋冲倒了日后再重建,粮食冲走了来年再播种,道路冲毁了马上重修。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勤劳的乡人就这样在毁灭与重建中辛苦度过。尽管天翻地覆,但唯一不变的仍是对明天的希望。解放后黄河有了新修的大堤束缚,河道不能再随便的南北摇摆,所以家乡就再也没有受到过黄河决口的侵扰。但是由于黄河每年要携带大量的泥沙入海,在下游大概有四亿吨的泥沙淤积河道,日积月累使下游的河床逐年升高,在这里从而形成了世界著名的地上“悬河”奇观,现在黄河下游的河床,一般比堤外地面高出三到五米,在河南封丘的曹岗也就是我的家乡,竟高出10米之多,真成了黄河之水天上来了。自清乾隆起,这里就成了治理黄河的重点工程。著名的曹岗险工就位于此。黄河如果在此决口的话真像是天上之水往井里倒了,我的家乡一直以来就流传这样的民谚“黄河一决口,一天冲到北京城。”尽管黄河曾经给封丘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但是每一个封丘人还是会因为黄河而骄傲。是黄河给了我们与困难作斗争的勇气,是黄河给了我们与命运抗争的力量,封丘人民历经数沧桑仍然生生不息就是最好的证明。
黄河曾经的决口也给封丘大地带来了一颗明珠——位于曹岗的青龙湖(即我们当地人俗称“塘豁”的一个湖泊,这两字是方言,具体是哪两个字我不知道,什么意思我也不知道,我只是听人们一直以来都是这么称呼它的)。这是一个年轻的湖泊,它只是清乾隆二十年的时候黄河决口留下的遗迹。青龙湖与黄河只有一堤之隔且水底相连,它是黄河下游最大的一处天然湖泊,二百多年来从未干涸过。一千多亩的水面清静淡雅,水深色青,南北狭长,故名青龙湖。这里荷叶青翠,芳草碧绿,湖面波澜不惊,是我小时候无比向往的天堂。湖的四周有野生的芦苇和蒲草,错落有致,疏密相间,各类鱼儿畅游湖中欢快无比,偶有水鸟野鸭出没其中。喳喳苇中鸣,嬉戏水*。上百年来人们从未打扰过它的平静,到了这里,你会不自觉地安静下来,除了天籁之声就再也听不到任何声音了,直到现在也没有怎么开发,真是一个让人修身养性的仙境。
过了青龙湖再向东北行进两三公里就到了豫剧的起源地之一清河集了。当年在梨园界赫赫有名的许门科班就设立在此。清河集村是豫剧祥符调的发源地。早在光绪年间,以许门为主的祥符调就有八个科班。现代著名豫剧演员常香玉、陈素真、崔兰田等都是在清河集许门科班学的戏。许门科班在豫剧发展史上具有显著的影响,曾经发挥了重要作用。近现代以来有很多封丘籍的豫剧演员在戏曲舞台上大放异彩,广受群众的追捧和爱戴。像闫彩云、闫立品、金不换等名家大家不一而足。从解放前一直到现在他们为河南的戏曲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功绩,就在近期河南戏曲广播将要举办一期“走进封丘”的专题节目以纪念和表彰众多封丘籍的演员为豫剧做出的贡献。
以上说了那么多,下面再来说说我家乡的历史。封丘县是西汉刘邦统治时期设立的治所。相传楚汉战争中,刘邦被项羽打败,落荒而逃,路过延乡(今封丘县城西北隅),遇翟母便向她乞食,翟母赠饭。刘邦称帝后,不忘翟母增饭之恩要予以报答,但是这个时候翟母已死,刘邦决定在埋葬翟母的地方设治所——封丘县。这就是我们封丘县名的来历。
如果是更早的话,我们家乡有记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夏商时代,当时封丘为夏朝的一个小诸侯国。有史籍上说炎帝的裔孙名钜,曾为黄帝之师,夏朝时,封钜的后代被封于封父(即今天的封丘西),为诸侯国。后人曾经称他为封父,实际上是以地名为人名。周代,封父之国灭亡,其国人分为两姓,一为封父姓,一为封姓,称为封氏,世代相传。所以封丘为封姓的起源地,现代很多封姓人士寻根问祖都会到封丘来。
接下来的时间里在这里又发生了一场战争——鸣条之战。鸣条之战是中国夏朝和商朝交替的时候(约公元前16世纪,一说公元前17世纪),商汤率领军队在鸣条(今河南封丘东)击败夏桀的一场具有转折性的战争。从此商汤开创了殷商王朝五百年的基业,这场战争也是中国历史上通过“伐谋、伐交、伐兵、用间”等计策的全面运用,最终达到战争速胜的一次经典战例。
随着历史长河的流淌这里还继续上演着精彩的故事。让我们再把镜头对准风云迭起、诸侯争霸的春秋时期。公元前482年,鲁国国主鲁哀公,晋国国主晋定公在黄池(今河南封丘县西南)约会夫差,准备举行会盟大典。接到通知后夫差异常兴奋,因为鲁国与晋国都是老牌的诸侯国,在诸侯国中颇有影响,接到这两个老牌诸侯国的邀请盟,吴王夫差真是高兴过了头。急于提高吴国地位的夫差于是调集了全国所有可用的精兵,甲胄鲜明的朝黄池浩浩荡荡的出发去了。这个时候吴国的死敌——越王勾践得知吴国实力空虚的消息后,就秘密在吴越边境集结了三万精兵,乘吴军精锐尽出、姑苏只剩老弱残兵之际,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一举攻进吴国国都并占领之。等到吴王夫差回来的时候发现太子已经被杀,都城被占,不得已只好向越国求和,越国看到吴国还有相当的实力,就答应了夫差的求和,从此吴越两国的力量对比就发生了改变,到公元前473年勾践终于打败了吴国,夫差自杀,越国从而一举灭吴雪了前耻。1995年12月24日,邮政部发行了一套名为《孙子兵法》的邮票,其中第五枚就以“黄池会盟”为主题,并引用了《孙子兵法》里的著名语句——“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邮票首发当日,我还兴冲冲的跑到封丘县邮局加盖了邮戳,制作了一枚“实地封”。
在春秋争霸时期,封丘这片土地上不光是各个诸侯国逐鹿厮杀的战场,而且在这里还曾经上演过一幕感天动地、生死相依的爱情故事。这就是在我国民间广为流传的“相思树”的故事。当时的宋康王看中他的舍人韩凭的妻子息氏,就*死韩凭,筑青陵台胁迫息氏屈服,然息氏不从随即跳青陵台自尽。息氏生前曾要求死后与其夫合葬,但是宋康王不仅不允,还故意隔路相埋。然而不久两墓中长出两棵梓树,两树相交,人谓之相思树。宋康王下令砍树,树上又出现鸳鸯,瞬间又化为蝴蝶。浪漫主义的传说传之甚久,这也是我国古典神话传说《梁祝化蝶》的源头,其比《梁祝化蝶》的故事要早一千余年。古往今来有多少文人*客也为之抒写赞颂,王勃《春思赋》诗中写到:“游丝空绢合欢枝,落花自绕相思树。”李商隐《咏青陵台》诗曰:“莫许韩凭为蛱蝶,等闲飞上别枝花。”
接下来,我们加快历史前进的步伐,来到战乱不断、政变如云的五代十国后期。公元960年,一场中国历史上的好戏即将开演。这一年的春节刚过,镇州(今河北正定附近)和定州(今河北定县)都报称北汉和辽国的军队联合南下,攻打后周,声势很大,请求朝廷派兵援助。后周王朝遂命赵匡胤率兵北上迎战。到后来这次边关危机被证实是谎报军情,只不过是为日后的兵变作的铺垫而已。2月3日,军队行至陈桥驿(今河南封丘东南陈桥镇,当时陈桥还在黄河南岸,距开封不足二十公里)时,赵匡胤发动兵变,士兵为他黄袍加身,众将拥立他为皇帝。随后赵匡胤立即率兵回师都城,接着后周恭帝禅位,赵匡胤即位。就这样大宋王朝在没有残忍的杀戮和无边的流血中悄然诞生了,兵不血刃的建立一个强大的王朝,这在我国历史上还是不多见的。赵匡胤改国号为宋,改元建隆元年,定都开封,开创了大宋王朝三百多年的基业,赵匡胤使中国由乱到治,由*走向统一。这就是历史上有名“陈桥兵变”。陈桥兵变发生在封丘大地,因为地理位置的缘故,封丘县在北宋属开封府管辖,实乃京畿重地。当时开封城的北门就以封丘命名,名曰:封丘门。现在陈桥驿遗址尚存,内有黄袍加身处大殿一座,越尽千年的“系马槐”槐树一棵等遗迹遗物。“系马槐”相传是赵匡胤当年拴马的地方,可惜的是此树早年已经枯死,只留下树干和些许枝丫。尽管如此,当人们看到它那粗壮的树干和苍劲有力的枝丫时,仍然会被它那非凡的气度和沉重的沧桑感所打动。
历史的书籍在被我们一页页的翻动,它就像静静流淌的河一样,尽管悄无声息,但是却在一直的向前流淌着,时刻不曾停歇。就这样一直流到了我们的世界里,流到了我们身旁。也许历史都会让人感到有点沉重与枯燥,我们不必把历史看得太重,只要该记住的我们都铭记了,该遗忘的我们都抛却了,相信明天还是我们生命里新的一个起点就足以了。
故事还没有结束,关于家乡我还有话要说。不要没有耐心,这是我近来最专心的一次写字,我很有兴趣把故事讲完,说出自己的心里话,如果没有人聆听,我愿说给自己听。
不清楚是什么缘故,封丘自古土地贫瘠,战乱不断,官场黑暗,民生凋敝。像唐朝时候在封丘做过很短时间县尉(据说相当于现在的县**)的边塞诗人高适来说就很不适应封丘的生活。素有“举头望君门,屈指取公卿”之鸿鹄之志的高适,经过科举考试登第后只被授予了封丘尉这样的卑微小官,况且“到官数日秋风起”,“云山道欲穷”,令他不能大展宏图,大失所望。不久,也就是到任封丘尉三年以后,他就因不堪忍受“拜迎官长”、“鞭挞黎庶”而去职。其间他写下《初至封丘》、《封丘作》、《封丘感怀》、《登城北楼》等诗篇。高适的诗千百年来受到世人的喜爱,直到今天依然流传很广。因为他做过我们县的**,所以我对他和他的诗也是钟爱有加。他那脍炙人口的“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名句,传唱千古,读后令人倍觉振奋;还有他那“生事应须南亩田,世事尽付东流水”的决绝和慷慨让人顿觉悲凉之意。
高适可以挂印而去,“官游河西”,“浪走于梁、宋之间”。而我却不能像他那样潇洒的“挥手兹此去”,因为我是生于此,长于斯,因为我的根还深植于这片土地。不管她是多么的贫瘠闭塞,我永远都是喝着她的乳汁长大的孩子,不管我走多远,终究我还是要叶落归根,回到她的怀抱里。这大概就是游子对故乡的情怀吧!
写到这里我感觉很沉重,因为好似我的家乡在历史上并没有让人感到振奋和轻松的事情可说,都是那么沉重而悲凉的故事在不断的演绎着,让人无法再继续平静的看下去。那么我换个角度,我说点别的。
先说说这里的气候吧。我们这里属于典型的温暖带*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冷热相宜。这样的气候也造就了一些独特的家乡特产。我最想说的就是具有原产地标记的金银花,它又俗称“二花”。它的作用我就不多说了,这是一味很好的药材。因为封丘的气候条件特别适宜金银花的栽种,所以当地产的金银花的品质在同类产品中相当优良。而且金银花在封丘有着悠久的栽培历史,现在的种植面积又在不断的扩大,所以封丘被授予金银花之乡当之无愧。没想到原来用于防风固沙,改良土壤的“二花”今天竟然成了全身是宝的名贵特产,实在是让人慨叹。我记得小时候,有的人家种植了大片的金银花,到采摘的季节必须雇人去采。我们小学生放学后就成群结队的去帮忙,每摘一斤人家就给五分钱。在株株金银花间闻着淡淡的金银花的清香,想着一会还会有钱可以拿去零用,当时就别提有多兴奋了,我们就像幸福的蝴蝶一样在享受着这里的一切。现在长大了,很多事情都出现了不可预料的变化,像这样的美好时光一去不复返了。
说到特产,我还想说一下家乡的名吃。其中的烧鸡、卷尖、粉皮、石榴等早已大名远扬,广受人们的喜爱,如果你有机会去我的家乡,千万不要忘记品尝一下这些特产啊,虽然都不是什么名贵的东西,但是他们却是我们生活里最普通的组成部分,就像我们日子,无需华丽的装饰,只消平淡走过而以。
这里我想好好说一下烧鸡,因为这既是我们家乡的特产也是我们家祖传下来的手艺。我们家的烧鸡其实就是道口烧鸡,因为听长辈们说原来我家是的当年从滑县迁入封丘的,我算了一下最起码也有二百多年的历史了,因为我们这一支张姓家族的人到现在已经有好几百口了。道口镇原来是运河上的一个重要渡口,从此可以沿卫河北上京津,淮盐北上也是自此始。这里曾经商贾云集,热闹繁华。也正是这个原因让道口烧鸡名扬天下,声明远播。因为有了这种手艺,所以张家后人就到各地谋生,现在在好多地方都能吃到正宗的道口烧鸡,比如河北的沧州、河南的洛阳等等。到了解放后烧鸡的制作工艺被公布与众,因此会制作烧鸡的人多了,烧鸡也更多的走上了人们的餐桌,成为人们的美食,我认为此真乃烧鸡之大幸也。不过依我看,要想吃到可口的烧鸡还是正宗的好,自称祖传的道口烧鸡,其制作人必定姓张,其他的我不敢保证是正宗的。因为张姓制作烧鸡几百年了,从烧鸡的制作工艺,制作技术以及烹制火候等都有着独特的经验和方法,其他人一时半会是很难掌握的。由于烧鸡制作工艺复杂,技术要求很高,而且还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来烹制人们才能吃到香味浓郁、酥香软烂、咸淡适口、肥而不腻的烧鸡。我家做的烧鸡特别是我爷爷做的烧鸡现在想起来还让我垂涎欲滴。我从小就耳濡目染烧鸡的制作过程,我现在虽然知道怎么做但是技术和经验都还不行,做出来的味道没有那么好,所以我只好和大家聊聊它的制作过程。制作烧鸡在宰杀的时候就很讲究技巧,就是它的宰杀过程与众不同,有好多人现在不会杀鸡(呵呵,可能现在也用不着了,如果有人想学的话我们可以单独交流),但是如果你在杀鸡的时候运用这样的技巧就可以使鸡不跳不叫,乖乖的听话,在脖子上割一刀,只有鸡血流尽了做出来的烧鸡才好吃。鸡被宰杀了以后就是褪净鸡毛,掏出内脏,用清水浸泡,然后把鸡彻底清洗干净才能造型,你注意到没有,烧鸡的造型非常美观,不像别的鸡就是杀了之后扔到锅里煮熟后捞出来没有一点美感可言。给烧鸡定型还需要一定的工具,先是在其胸腔内部用小刀把其中的几根鸡肋切断,然后把鸡的翅膀交叉从鸡嘴里穿过去,这时还要选一截合适的高粱秆(我这可是最正宗最原汁原味的烧鸡做法,你以前肯定没有听说过的)放进鸡胸腔内起到支撑的作用,最后还要把鸡的两只大腿固在鸡胸脯下面,这样,烧鸡漂亮的雏形就出来了。造型做好后,就要把鸡入油锅炸了,炸之前要先将鸡身上涂满蜂蜜或者糖稀,以起到着色增香的作用。当然炸制的过程中也是需要一定的技巧的,这和我们平时油炸食品是大有不同的。这样经过炸制的烧鸡色泽金黄非常的漂亮,相同造型的鸡码在一起,让人看了就忍不住要去咬上一口,别急,这时候的烧鸡还不能吃呢。最后一步是下入汤锅煮制。当然锅里有陈皮、肉桂、豆蔻、白芷、丁香、草果、砂仁和良姜八味佐料,我们家叫做“八大香”。而且汤是老汤,烧鸡的独特之处就在于这汤上,其中奥秘妙不可言。更绝的是如果用柴火烧锅煮制烧鸡的话其味道更加的醇香浓郁。我爷爷当年做烧鸡的时候就是傍晚时分把锅烧开,然后下入炸好的烧鸡,盖上锅盖,再把锅烧开,然后褪尽灶膛内的劈柴,只留些红彤彤的木炭,慢慢的加热闷制锅里的烧鸡。到了第二天早上起来,掀开锅盖,哇,那种味道是不能用语言来描述的,不用嘴尝,你只消闻见那味道,我就敢保证你口齿生津、垂涎欲滴,一辈子难忘。所以每天的早上,这种味道就充满了我家的院子,也溢满了整条街道。儿时天天能闻到这味道也是一种莫大的幸福啊,更不用说还能经常品尝到这道美食了。一直到现在我还觉得我是天下最幸福的人。但是非常让我难过的是去年我最亲爱的祖父不久前去世了,从此以后我恐怕再也无法品尝到这最最亲切最最熟悉的美味了,也许从此以后我这辈子再也不会有那么幸福的时刻了。
这么多都是题外话。不过,我对家乡的眷恋也是基于对家的无比热爱。我想每个人都和我一样,内心深处都有一份独特的感受——对于家乡,对于家。
希望你也能说出你自己对于你的家乡的热爱和眷恋,我愿意与你分享。
(文中照片全部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