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9-26 15:40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2 01:02
导语:根据阅读短文的感受谈自己的看法或体会:用第一人称;采用1+2或1+3的形式,先用一句话概括出自己的看法或体会,再用两三句话谈谈理由,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如题目有相关要求,还要注意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
(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散文),埋下伏笔(记叙类文章),设置悬念(小说,但上海不会考),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散文);深化主题(记叙类文章文章);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类文章文、小说)
(二)修辞手法的作用:
(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三)句子含义的解答:
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五)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因为:
(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
(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六)段意的概括归纳
1.记叙类文章: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类文章: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3.议论类文章: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观点怎样。
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
一、 概括题:
(一)、概括文章内容题:按叙述的基本要素(行为、经历)或小说情节或人物言行或作者的情感变化,筛选材料,组合回答。
示例:
◆请以朱丹的言行为发展线索,概括叙述小说的主要情节。(不超过80个字)(5分)
◆请概括叙述“我的奇特经历”。 (不超过60个字)
概括的操作思路是:
1、依据中心句进行概述总括。一篇文章内容的具体化,通常表现为围绕某个中心展开叙述、议论或说明,因此,抓住了中心句,它就把握了具体的要旨。
2、通过提炼要点,关键词句进行概述总括。有的文章中,很难找到提示具体内容要旨的中心句,那就需要把有关的要点提炼出来。
3、通过辨认相关性进行概述总括。任何一篇文章的具体内容,都是由局部构成的一个整体,从局部之间的关系入手,即辨认语句之间或语段之间的相关性,是进行概述总括的重要途径。例如朱自清的《春》,全文共有10个自然段,除了①②自然段为“盼春”,⑧⑨⑩自然段为“送春”,③至⑦自然段为“绘春”。为什么说③至⑦自然段为“绘春”呢?③自然段写春草,④自然段写春花,⑤自然段写春风,⑥自然段写春雨,⑦自然段为写迎春。将其统而摄之,我们不难发现作者从各个侧面描写着春天,所以我们可以将③至⑦自然段内容概括为“绘春”。
4、通过牵头接尾进行概述总括。牵头,就是抓住具体内容的起始;接尾,就是连接具体内容的终结。通过牵头接尾进行概述总括,其内容的要 旨就浮出水面了。请看魏巍《我的教师》第10段。对这段文字的内容概述总括,我们可以把它的第一句话和最后一句话连接起来,其内容要旨就概括出来了。它的内容要旨是:慈爱、伟大、公正的蔡老师在那时占据了“我”的心灵。
5若问某一文段大意:找中心句,注意段首句、段尾句。(如无中心句)归纳段意:本段(概括或具体)写了“谁——干什么”。(或“什么——怎 么样”)
(二)归纳中心意思题1、归纳中心意思的方法
⑴抓题目。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文章的题目总能或显或隐地传达出文章的主题。《白杨礼赞》
⑵抓住文中材料直接告诉读者中心意思的句子。例如《一面》
⑶抓住文章的开头、结尾段中的提示中心意思的点题句,关键句,一般都是抒情、议论句。例如《谁是最可爱的人》、《驿路梨花》
⑷通过结构分析归纳中心意思。把文章的各部分的大意连贯起来,加以综合概括,然后指出作者借以表达的思想、感情、态度。例如《荔枝蜜》
⑸从时代背景入手,好的文章都有时代的烙印,分析作者的写作背景。例如《风筝》
2、概括记叙文的中心有一套常用的格式:
本文记叙了(描写了)……的故事(事迹、经过、事件、景物),表现了(反映了、歌颂了、揭露了、批判了)……的思想(性格、精神、实质), 抒发了作者的 ……的感情。
(三)问文章结构题
1、问文章、段落的结构形式:
注意总分式(A总分、B分总、C总分总);层进式;并列式;对比式。
2、问文章线索:注意那些在文中多次出现的字眼。
3、问文章的顺序。(1)记叙的顺序,要求我们掌握顺叙、倒叙和插叙三种顺序方法。
顺叙,指记叙的时候按照 事情发生、发展和结局的时间顺序来写。如《皇帝的新装》。倒叙,指记叙的时候把后发生的事情写在前面,把先发生的事情写在后面。倒叙方法先把事情的结局说了出来,便吸引读者急于了解起因和过程,对照就比较显著,给人的`印象也较深刻。如朱德的(回忆我的母亲)一文,采用的是倒叙方法,先把结果写出,再弓!出对母亲的回忆,人题非常自然,而且吸引人。倒叙方法,适用于那些动人的、有特 点的结局,必须能够引起读者的兴趣,顺乎读和写的思路。插叙:如《羚羊木雕》
阅读时,注意倒叙、插叙的起止点,对找出记叙的线索,把握文章的结构将有所帮助。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2 01:02
导语:根据阅读短文的感受谈自己的看法或体会:用第一人称;采用1+2或1+3的形式,先用一句话概括出自己的看法或体会,再用两三句话谈谈理由,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如题目有相关要求,还要注意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
(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散文),埋下伏笔(记叙类文章),设置悬念(小说,但上海不会考),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散文);深化主题(记叙类文章文章);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类文章文、小说)
(二)修辞手法的作用:
(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三)句子含义的解答:
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五)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因为:
(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
(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六)段意的概括归纳
1.记叙类文章: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类文章: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3.议论类文章: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观点怎样。
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
一、 概括题:
(一)、概括文章内容题:按叙述的基本要素(行为、经历)或小说情节或人物言行或作者的情感变化,筛选材料,组合回答。
示例:
◆请以朱丹的言行为发展线索,概括叙述小说的主要情节。(不超过80个字)(5分)
◆请概括叙述“我的奇特经历”。 (不超过60个字)
概括的操作思路是:
1、依据中心句进行概述总括。一篇文章内容的具体化,通常表现为围绕某个中心展开叙述、议论或说明,因此,抓住了中心句,它就把握了具体的要旨。
2、通过提炼要点,关键词句进行概述总括。有的文章中,很难找到提示具体内容要旨的中心句,那就需要把有关的要点提炼出来。
3、通过辨认相关性进行概述总括。任何一篇文章的具体内容,都是由局部构成的一个整体,从局部之间的关系入手,即辨认语句之间或语段之间的相关性,是进行概述总括的重要途径。例如朱自清的《春》,全文共有10个自然段,除了①②自然段为“盼春”,⑧⑨⑩自然段为“送春”,③至⑦自然段为“绘春”。为什么说③至⑦自然段为“绘春”呢?③自然段写春草,④自然段写春花,⑤自然段写春风,⑥自然段写春雨,⑦自然段为写迎春。将其统而摄之,我们不难发现作者从各个侧面描写着春天,所以我们可以将③至⑦自然段内容概括为“绘春”。
4、通过牵头接尾进行概述总括。牵头,就是抓住具体内容的起始;接尾,就是连接具体内容的终结。通过牵头接尾进行概述总括,其内容的要 旨就浮出水面了。请看魏巍《我的教师》第10段。对这段文字的内容概述总括,我们可以把它的第一句话和最后一句话连接起来,其内容要旨就概括出来了。它的内容要旨是:慈爱、伟大、公正的蔡老师在那时占据了“我”的心灵。
5若问某一文段大意:找中心句,注意段首句、段尾句。(如无中心句)归纳段意:本段(概括或具体)写了“谁——干什么”。(或“什么——怎 么样”)
(二)归纳中心意思题1、归纳中心意思的方法
⑴抓题目。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文章的题目总能或显或隐地传达出文章的主题。《白杨礼赞》
⑵抓住文中材料直接告诉读者中心意思的句子。例如《一面》
⑶抓住文章的开头、结尾段中的提示中心意思的点题句,关键句,一般都是抒情、议论句。例如《谁是最可爱的人》、《驿路梨花》
⑷通过结构分析归纳中心意思。把文章的各部分的大意连贯起来,加以综合概括,然后指出作者借以表达的思想、感情、态度。例如《荔枝蜜》
⑸从时代背景入手,好的文章都有时代的烙印,分析作者的写作背景。例如《风筝》
2、概括记叙文的中心有一套常用的格式:
本文记叙了(描写了)……的故事(事迹、经过、事件、景物),表现了(反映了、歌颂了、揭露了、批判了)……的思想(性格、精神、实质), 抒发了作者的 ……的感情。
(三)问文章结构题
1、问文章、段落的结构形式:
注意总分式(A总分、B分总、C总分总);层进式;并列式;对比式。
2、问文章线索:注意那些在文中多次出现的字眼。
3、问文章的顺序。(1)记叙的顺序,要求我们掌握顺叙、倒叙和插叙三种顺序方法。
顺叙,指记叙的时候按照 事情发生、发展和结局的时间顺序来写。如《皇帝的新装》。倒叙,指记叙的时候把后发生的事情写在前面,把先发生的事情写在后面。倒叙方法先把事情的结局说了出来,便吸引读者急于了解起因和过程,对照就比较显著,给人的`印象也较深刻。如朱德的(回忆我的母亲)一文,采用的是倒叙方法,先把结果写出,再弓!出对母亲的回忆,人题非常自然,而且吸引人。倒叙方法,适用于那些动人的、有特 点的结局,必须能够引起读者的兴趣,顺乎读和写的思路。插叙:如《羚羊木雕》
阅读时,注意倒叙、插叙的起止点,对找出记叙的线索,把握文章的结构将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