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9-26 23:36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5 09:01
魏延是三国里争议很大的人物,论坛里也已经谈论得很充分了,本没有多少再谈的空间。但魏延是我很喜欢的一名将领,所以还想再说说他。
一、演义篇
一、相貌
魏延出场,是在刘备携民投襄阳,被蔡瑁、张允所拒时:“忽后城中一将默然跳起,引数百人径上城楼,来杀蔡瑁、张允。此人是谁?身长九尺,面如重枣,目似朗星,如关云长模样,武艺独魁。”
第二次出场,是关羽战长沙,韩玄欲斩黄忠时:“忽然一将挥刀杀入,砍散刀手,救起黄忠……百姓视之,其人面如重枣,目若朗星,器宇轩昂,貌类非俗,乃似关将。”
(以上为罗本,在毛本中,“如关云长模样,武艺独魁”、“器宇轩昂,貌类非俗,乃似关将”等语句均被删去。但仅凭“面如重枣,目似朗星”,就令人不禁会想到关羽了。)总结:魏延相貌堂堂,长得很象关羽。当然,挺魏延的也可以说是关羽象他。
二、武力
魏延主要战绩有:
1、第一次出场时,大战文聘。
2、取西川时,与冷苞战三十合。
3、战葭萌关时,与马岱战不十合,岱败走。但马岱有诈败的可能,因为他跟着回身一箭,中了魏延左臂。估计魏延怎么也没想到,日后就是此人砍下了他的头颅!
4、战斜谷时,拈弓射中曹操,使他折却门牙两个,魏延骤马来杀曹操,庞德奋力向前,战退魏延。
5、首伐中原时,魏军先锋曹遵(既为先锋,理当不弱)战不三合,被魏延一刀斩于马下。
6、二伐中原时,诸葛亮粮尽退兵,魏国先锋大将王双(猛将啊!)驱军追赶,忽一骑马从林中骤出,大喝:“魏延在此!”王双大惊,措手不及,被一刀砍于马下。虽是突袭,但魏延手下仅三十骑人马,望汉中缓缓而行。真孤胆将军也!我特佩服。
时人评价有:
1、诸葛亮:“魏延素有反相,因怜其勇而用之”。
2、后主(刘禅):“魏延乃勇将”。
3、姜维:“魏延勇猛”。
总结:魏延在演义中战绩不显,负于庞德说明其武力未跻超一流境界,后期更多被诸葛亮用于诈败、诱敌,没有什么特别出彩的地方,斩王双是一大亮点,可惜明显是突袭。不过,从时人的评价看,魏延确是勇将,是诸葛亮御用先锋,也是三国后期可与司马懿御用先锋张郃相抗的寥寥数人之一。个人认为他的武力与张郃、张辽、徐晃、甘宁、姜维等人为同一档次。
三、智力
魏延智力上的直接体现是诸葛亮首伐中原时,献径出子午谷之计。对此计见仁见智,争论很多,象论坛上龙殃云兄不久前就作过详细分析,他是否定子午谷之计的,而我则坚持这是上策,诸葛亮未采用,殊为可惜。这里不谈此事,通过其他方面来谈。
1、刘备识人至深,而魏延深得刘备器重。刘备称汉中王,封魏延为汉中太守,这一职位何等重要,非智勇之人岂能任之?
2、刘备亲征伐吴,命诸葛亮保太子守两川,马超助魏延守汉中,马超只能作副手,足见魏延之地位。
3、首伐中原时,诸葛亮命高翔屯兵柳城以应街亭,又思:高翔非张郃之敌,必得一员大将,屯兵于街亭之右,方可防之。遂唤魏延引本部兵去街亭之后屯扎。延曰:“某为前部,理合当先破敌,何故置某于安闲之地?”诸葛亮曰:“前锋破敌,乃偏裨之事耳。今令汝接应街亭,当阳平关冲要道路,总守汉中咽喉,此乃大任也,何为安闲乎?”
4、二伐中原时,诸葛亮佯退诱敌,唤众将商议曰:“今魏兵来追,必然死战,汝等须以一当十,吾以伏兵截其后。非智勇之将,不可当此任。”言毕,以目视魏延。从这里明显看出,诸葛亮内心对魏延其实非常倚仗,而且许其为智勇之将!
总结:刘备不必说了,即使是对魏延始终成见很深的诸葛亮,在内心里都是肯定魏延的才干的,所以魏延是将才无疑。
四、人品
1、刘备投襄阳被拒时,魏延引数百人径上城楼,大喝:“刘使君乃仁德之人,今为救民而来投,何得相拒!”轮刀砍死守门将士,开了城门,放下吊桥,大叫:“刘皇叔快领兵入城,共杀*之贼!”可见其心正直。
2、混战后不见刘备而投韩玄,玄怪其傲慢少礼,不肯重用。可见魏延性格孤高,不屑拍马钻营。这可以说是缺点,也可以说是优点,与关羽“傲上而不忍下”有相似之处。看来不仅相貌相象,性格也相象。
3、与曹操战于斜谷时,操招魏延归降,延大骂。哪里是反骨的模样?
4、我认为诸葛亮对魏延很不公正。可能由于魏延个性太强,一开始就被诸葛亮判为“必反”,处处打压。魏延率众救黄忠,杀韩玄,献长沙,孔明以“有反骨”为由喝令刀斧手推下斩之,连刘备都惊问:“魏延乃有功无罪之人,军师何故欲杀之?”魏国大将郝昭守陈仓,魏延攻之连日不能破,孔明大怒,欲斩魏延,实为过分。此后孔明亲自率兵,昼夜相攻20余日也无计可破。
魏国先锋王双来救,魏延请战,孔明曰:“汝乃先锋大将,未可轻出。”既为先锋,又不令先出,岂非咄咄怪事?直至诸葛亮临死时,仍在算计魏延。究其深层原因,我认为是由于诸葛亮在蜀国拥有至高无上之权威,他自己也俨然以“神”自居,但魏延却并不膜拜之,正犯了诸葛亮之大忌,自然得不到重用;而象姜维这样的将领,才干其实很平庸(挺姜维的先别骂,后面再谈),却因为绝对顺从诸葛亮而获重用。魏延后来的悲剧,诸葛亮要负一定的责任。
5、替魏延说了这么多好话,也不能不说说其缺点。一是过于贪功,取西川时就与黄忠争功,差点死掉,还亏了黄忠救了他。二是过于孤傲,自恃功高,锋芒太露,不知收敛,致使人缘很差。诸葛亮死后与杨仪争权时,两人争相向刘禅告状说对方做反,蒋琬、董允等大臣都保杨仪,可见一斑。
总结:魏延个性太强,优点和缺点都很明显。但纵观其为人,耿介直率,不谙世故,恃才放旷,言行无忌,因此为世人所不容。
二、史书篇
据《三国志》:
1、先主为汉中王,迁治成都,当得重将以镇汉川,众论以为必在张飞,飞亦以心自许。先主乃拔延为督汉中镇远将军,领汉中太守,一军尽惊。先主大会群臣,问延曰:“今委卿以重任,卿居之欲云何?”延对曰:“若曹操举天下而来,请为大王拒之;偏将十万之众至,请为大王吞之。”先主称善,众咸壮其言。――评:刘备对魏延的重用,与诸葛亮成鲜明对比。而魏延应对之言极其豪迈,又不失理智,真乃大将之风。
2、先主践尊号,进拜镇北将军。建兴元年,封都亭侯。五年,请诸葛亮驻汉中,更以延为督前部,领丞相司马、凉州剌史。八年,使延西入羌中,魏后将军费瑶、雍州剌史郭淮与延战于阳溪,延大破淮等,迁为前军师、征西大将军,假节,进封南郑侯……延既善养士卒,勇猛过人。――评:战功与官爵俱显,不愧将才。
3、延每随亮出,辄欲请兵万人,与亮异道会于潼关,如韩信故事,亮制而不许。延常谓亮为怯,叹恨己才用之不尽……又性矜高,当时皆避下之。唯杨仪不假借延,延以为忿,有如水火。――评:魏延的缺点,悲剧的开端。
4、秋,亮病困,密与长史杨仪、司马费祎、护军姜维等作身殁之后退军节度,令延断后,姜维次之;若延或不从命,军使自发。亮适卒,秘不发丧,……延大怒,率所领径先南归,所过烧绝阁道。延、仪各相表叛逆,一日之中,羽邀交至。后主以问侍中董允、留府长史蒋琬,琬、允咸保仪疑延。……延士众知曲在延,莫为用命,军皆散。延独与其子数人逃亡,奔汉中,仪遣马岱追斩之,致首于仪,仪起自踏之,曰:“庸奴!复能作恶不?”遂夷延三族。――评:悲剧!
5、原延意不北降魏而南还者,但欲除杀仪等。平日诸将素不同,冀时论必当以代亮。本指如此。不便背叛。――评:这里说得很清楚,魏延本意是杀杨仪,夺兵权,不是叛蜀。
6、亮深惜仪之才干,凭魏延之骁勇,常恨二人之不平,不忍有所偏废也。――评:诸葛亮是承认魏延的才能的。
7、初,仪为先主尚书,琬为尚郎,后虽俱为丞相参军长史,仪每从行,当其劳剧,自为年宦先琬,才能逾之,于是怨愤形于声色,叹咤之音发于五内。时人畏其言语不节,莫敢从也,惟后军师费祎恨望,前后云云,又语祎曰:“往者丞相亡没之际,吾若举军以就魏氏,处世宁当落度如此邪!令人追悔不可复及。”祎密表其言。十三年,废仪为民,徒汉嘉郡。仪至徒所,复上书诽谤,辞指激切,遂下郡收仪。仪自杀,其妻子还蜀。――评:杨仪也不是什么好东西。
8、姜维粗有文武,志立功名,而玩众黩旅,明断不周,终致陨毙。――评:诸葛亮对姜维很器重,但《三国志》对其评价并不高。而在演义中,姜维登场时很闪亮,称其“自幼博览群书,兵法武艺,无所不通”,诸葛亮称:“今得伯约,得一凤也!”、“吾遍观诸将,无人可授,独汝可传我书”,推崇备至,钦定为*人。但纵观全书,姜维虽时有计谋,但无特别惊人之处,盛名之下,其实难副。首次伐魏,就兵败牛头山;与邓艾屡屡斗智,也是略处下风。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5 09:02
我认为,魏延人生的失败,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在蜀汉找不到朋友,他太过于特立独行了,使得很多人不喜欢他。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5 09:02
魏延虽然很有才能,而且个人实力也很强,但是诸葛亮对他有偏见,一直认为魏延会造反。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5 09:03
因为他的功绩已经非常大了,名声太大会危害到皇帝的地位,已经功高盖主了,还有这样悲惨的结局。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5 09:04
首先他目中无人,在朝廷上人缘特别差,其次他不听号令,因此很难有人能够把控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