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部表情与神经系统的关系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03:51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20 10:30
引起面神经麻痹的体征有哪些?
引起面神经损害的病因甚多,例如各种肿瘤、炎症、血管性病变、外伤、颅骨骨折等侵及面神经皮质中枢、皮质脑干束、面神经核及其通路时均可使面神经受损。引起周围性面瘫最常见的病因有面神经炎(贝尔氏麻痹)、桥小脑角肿瘤、脑干肿瘤及炎症等;引起中枢性面瘫最常见的病因为脑卒中及大脑半球肿瘤及脑疝。
面神经麻痹位于颞骨骨管内的部分最易遭受损伤。完全性面神经麻痹病人95%是因骨管内病变引起,其中贝尔氏麻痹最常见,外伤次之,另外有带状疱疹、中耳炎、肿瘤等。
引起面神经麻痹的病因有哪些?
面神经麻痹只是一种症状或体征,必须仔细寻找病因,如果能找出病因并及时进行处理,如重症肌无力、结节病、肿瘤或颞骨感染,可以改变原发病及面瘫的进程。面神经麻痹又可能是一些危及生命的神经科疾患的早期症状,如脊髓灰白质炎或Guillian-Barre综合征,如能早期诊断,可以挽救生命。下表显示面神经不同部位的体征及可能的病因。
病例1 患者男性,60岁 因生气后突然双眼闭合不全,伴头晕、言语欠流利,无头痛及二便障碍。查体:内科系统未见异常。双侧周围性面瘫,四肢腱反射活跃,左指鼻试验欠准,右巴彬斯基征阳性。血、尿常规、肝功、血糖、血沉均正常,心电图示,多发性房性期前收缩、左前分支传导阻滞。头部CT扫描:未见异常。头部磁共振(MRI)检查:T1 加权象见双侧桥脑基底部有低信号,T2加权象则呈高信号,诊断为双侧桥脑梗塞。经用神经细胞活化剂、血管扩张剂、抗血小板凝聚等药物治疗1个月,症状体征好转出院。
病例2 患者女性,28岁。以口角歪斜、头晕、头痛、复视、右肢麻木乏力3天入院。既往史、个人史、月经史、婚育史、家族史均正常。体验:BP14/8kpa,神志清楚,发育正常,内科查体正常。神经系统:眼球运动正常,瞳孔右侧0.3cm,左侧0.4cm,对光反射正常,左鼻唇沟稍浅,伸舌轻偏右,右半身痛、触觉减退。右侧肌力Ⅳ级、腱反射(+),右巴氏征(+),头颅CT平扫见:左侧大脑脚片状密度不均、边界不清的高度影,内部散在钙化点。增强见不规则强化,边界仍不清,周围可见增粗的条状血管影像,延迟5分钟扫描见: 强化区密度减弱考虑左大脑脚脑血管畸形。8年后,上述症状再发复入院。MRI扫描见:左大脑脚及桥脑中下部有一不规则异常信号,约1.5cm×1.5cm×2.8cm大小,T1加权相呈高低混杂信号,T2加权相呈中心高信号,周边部位低信号,未见明显占位效应,动静脉血管显影良好,病灶区未见明显供血动脉及引流静脉,示中脑及桥脑海绵状血管瘤。
病例3 患者男性,8岁。家人发现,双眼发呆,左右转动不动,次日发现口角左斜并流口水。第三天进食发呛,行走不稳呈蹒跚状,易跌倒,第五天检查发现双眼水平性和垂直性眼球震颤,双眼外展力弱,右侧面肌、斜方肌无力,双侧软腭提举力弱,吞咽发呛,构音困难,发音不清,伸舌偏右,无肌萎缩。双下肢腱反射活跃,双巴彬斯基氏征阳性,四肢主动运动困难,右侧为著,无感觉障碍和脑膜刺激征。二个月后症状逐渐加重,双侧面瘫和四肢瘫更明显。无明显颅内压增高体征。头颅正侧位及颅底平片无异常。脑脊液正常,三月后死亡。本例后经尸检,病理诊断脑干髓内多形成胶质细胞瘤,病变以桥脑为主,累及两侧,延脑上部受累,并波及小脑上蚓部。
面瘫后如何自我锻炼、按摩和理疗?
面瘫后自我锻炼、按摩、理疗非常重要,主要为防止麻痹肌的萎缩及促进康复,一般认为,在发病10天到2周时进行为好。具体做法如下:
(1)温湿毛巾热敷面部,以改善血循环,每天可进行2~3次。
(2)表情动作训练:对着镜子进行皱额、闭眼、吹口哨、示齿等运动,训练时按体操节奏进行,每个动作做二八呼或四八呼,每天进行2~3次。
(3)自我按摩:可按照健侧肌运动方向按摩患侧,因面肌非常薄,按摩用力应柔软、适度、持续、稳重,每日早晚各进行一次为宜。
(4)低频电疗:因电刺激能引起麻痹的面肌收缩,改善血循环,刺激血管运动神经,防止麻痹肌萎缩,故可购买各种电理疗机(仪)进行自我电疗,在前额、眼、鼻的周围用时强时弱的电流刺激,时间为700-1000毫秒,停止3000毫秒,每次通电5~10分钟。每天进行1次为宜。
注意,早期进行电疗法能引起面肌痉挛,最好于发病2周后进行;同时,注意一旦麻痹恢复运动,即应终止电理疗,否则也可引起面肌痉挛。
嘱患者勿用冷水洗脸,风、雨、寒冷天外出应加强防护。
如何进行面神经麻痹患者心理护理?
(1)劝解安慰,稳定患者的情绪。
颜面神经麻痹大多数患者突然起病,主要症状是:表情肌松缓不收,前额及眉间皱纹消失,眼裂闭合不全,迎风流泪,鼻唇沟变平,口角向健侧歪斜,鼓腮时患侧口角漏气,咀嚼咬腮,唇颊沟积食,口角流涎。个别女性患者照镜时,发现自己的面容变丑陋,害怕见人。多数前来就诊的患者有情绪的变化,有的产生焦虑、恐惧、忧郁的情感,有的心情紧张、激动,有的患者担心治不好而留下后遗症而唉声叹气,内心充满苦恼。根据患者不良的心理特征,对患者耐心解释、安慰、同情、关心,缓解患者紧张的心理状态,稳定患者的情绪,克服焦虚、忧郁感。并告知患者,如在患病期间心理上处于焦虑、紧张的状态,可以导致体内病理生理的变化,促使病情发展。中医学认为,良好的心理状态能提高针刺的疗效,在针刺治疗时要观察病人的精神状态,使患者能保持镇定的情绪,密切配合治疗,获得适宜的针感,提高针刺的疗效。如果患者在焦虑、消极、紧张和不配合的情况下,就不能充分地发挥针刺的作用,影响针刺的疗效。
(2)启发疏导患者,以促进疾病的康复
不同年龄、文化程度的患者,对颜面神经麻痹有不同程度的心理表现,有的对治疗充满信心,有的对治疗失去信心而产生悲观失望的情绪,有的怀疑自己患了此病是中了邪,用针刺不能治好病,甚至想放弃治疗。针对患者不良的心理表现,耐心向病人解释,颜面神经麻痹是由于筋脉空虚,经脉受阻,血气运行不通畅而致,也是面部经脉失去濡养所致,用针刺治疗可疏通经络及配用中西药物治疗,只要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稳定的情绪,坚持治疗,面部的功能会恢复正常,一般不会留下后遗症。并正确运用“语言”对患者进行启发疏导,使患者消除顾虑,克服内心忧郁、苦闷和紧张,增强了战胜疾病的信心,促进疾病的康复。
(3)鼓励患者提高自护的能力
治疗期间,鼓励患者合理安排好工作、学习、生活、休息,调整饮食,避免情志的激动和不良因素的刺激。指导患者掌握一些家庭康复自护的常识。如按摩面部松弛的皮肤,叩齿 ,鼓腮,皱眉,用中药煎水热敷面部,避免直接吹风,寒冷天气出门带眼镜、口罩,避免感冒,对年龄较小的患者,还要做好患者家属的工作,以达到配合治疗的目的。
在急性期,应注意休息,不可过度劳累。
如何选择面瘫最佳治疗方案?
如前所述,面瘫是许多复杂疾病的表现的症状,在某些时候(如贝尔氏麻痹)也可以作为一种疾病诊断(如西医诊为面神经炎,中医诊为面瘫病证)。大多数情况下,不能作为一种病来诊断,只能是反映这种疾病的症状来提示疾病本质,因此,治疗面瘫的最佳方案只能是在进一步确诊疾病后确立;另外,各位医家有自己专长,各涉及面瘫的临床学科有自己的专业领域,因此,最佳方案也只能相对而言。
这里所说的最佳方案,仅凭作者的经验与教训,给就诊患者提个建议,与临床医者商讨一下诊治思路,尽量使患者恢复其本来面目。
(1)面瘫发生后如何就医
患了面瘫的患者,发病后不必着急,但应积极、尽早就医,以便为医生诊治创造良好时机,就诊是否及时直接关系到面瘫之预后好坏。
面瘫后就医,如当地医疗条件较好,则不应盲目就医,建议尽量选择较大医院、专科医院及有经验医生就医,推荐医生是中医(神经—针灸科医生,既懂神经科又专针灸科的医生)、神经科医生、耳鼻喉科医生。如没有以上专科医生,可以在内科、针灸科就诊。但应注意,如一个月治疗无显效者,应立即转为上面专科医生诊治。
(2)面瘫治疗专科的选择
面瘫治疗方案的选择,首先要做出明确定位诊断,然后定性,分专科治疗。
A 如属中枢性面瘫,应在神经科就诊,做神经科查体、光、电、化、CT、MRI诊断,属于脑血管病或肿瘤或其它疾病,治疗其原发疾病为中心任务,面瘫的预后由其原发病决定。当然可以对症应用中医针灸疗法:①头针取面运动区;②体针取地仓、颊车、合谷、太冲等。
B 如属周围性面瘫,也不能简单地称为面神经炎,亦当由神经科查体,及其它光、电、化、CT、MRI检查。
a 因为急性脊髓前角灰质炎、脑炎、进行性球麻痹、先天性面神经核形成不全,可以引起面神经核病变出现周围性面瘫,其鉴别诊断见前面的论述。
b 因为脑血管病(出血、梗塞)、肿瘤、炎症、多发性硬化症可以引起面神经髓内根段的病变,出现周围性面瘫,其要点是伴有病侧外展神经瘫,眼球运动障碍,或对侧偏瘫。
c 因为颅底动脉瘤、脑膜炎、颅底脑膜瘤及其他肿瘤、小脑桥脑角蛛网膜炎、听神经瘤,均可引起面神经髓外根段病变,引起周围性面瘫,其特点尚有其原发病的症状及舌前2/3味觉、泪、唾腺分泌减少症状。
以上多种疾病产生的周围性面瘫,均应到神经内科、脑外科、耳鼻喉科保守或手术治疗,在明确诊断基础上,可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急性期可配合针灸与中药,后遗证期可继续针灸、中药治疗,配合理疗。
d 因为岩骨骨折、面神经鞘瘤、颞骨肿瘤、中耳炎、胆脂瘤、膝状神经节疱疹、腮腺肿瘤、腮腺炎、面神经炎、产钳拉伤等,分别可以引起岩骨内段或茎乳突下段面神经病变,出现周围性面瘫。
其中除膝状神经节疱疹、面神经炎、面神经产钳损伤可以作为中医面瘫病证诊断,在中医科、针灸科用针灸、中西药物治疗外,其余的疾病均应在专科治疗,有些必须手术。
对以上各种情况的周围性面瘫,尤其是久治不愈,多方求医的难治面瘫,医生应重新耐心、细致地询问病史与检查,才有利于鉴别诊断,更正误诊。本书作者近年经历过两例半年以上面瘫病人,一例由于重新询问发病历史及发病情况,疑是耳部疾患,转至耳科诊为胆质瘤,更正了面神经炎(面瘫)的诊断;另一例年龄在60岁的女患者,由于忽视了其瘫痪侧面肌水肿症状,没有深究其病因,贻误了其鼻咽癌本病的诊断时机,最终患者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