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名字的由来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03:31
我来回答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1 04:28
名人名字的由来
现在的人是越来越讲究取一个好的名字了。古人又何不如是?本文收集的这些资料,对进一步了解这些名*有帮助。
春秋末期思想家、*家、教育家、儒家的创始者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后来人们为什么还称孔子为“孔老二”呢?原来,孔子的父亲叔梁纥,是鲁国的一个将军,他原有九个女儿和一个儿子。可仅有的一个儿子却是个瘸子。在当时男尊女卑的情况下,叔梁纥当然想要一个健康的儿子,于是,他就和妻子一起到曲阜东南的尼丘山求天神另赐一子。不久,果然就生下了孔子,叔梁纥以为这是在尼丘山上求来的,就给他取名为孔丘,字仲尼。“仲”字是排行,表示“第二”的意思,因为孔子是叔梁纥的第二个儿子,所以人们又叫孔子为“孔老二”。
唐代著名诗人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相传李白到七岁时还没有正式的名字,原因是在他生下来后“抓周”时,抓到的是一本《诗经》,因此其父在高兴的同时也感到有些为难:如果儿子长大后真的成了一个诗人,要是没有一个漂亮的名字岂不遗憾?在这样的前提下,其父就对给儿子起名愈加谨慎,因此儿子都7岁了时,也没有给起出名字来。李白7岁的这年春天,一家人在家中的院子里闲坐时,其父为考考儿子的本事,就决定作一首咏春的绝句。其父咏了“春风送暖百花开,迎春绽金它先来”后,对妻子和儿子说:“后面的诗句我想不出来了,由你们*二人续上吧。”李白的母亲想了一会儿吟道:“火烧杏林红霞落”,她的话音刚落,李白就用手指着李树,脱口吟道:“李花怒放一树白。”其父一听,在连声叫好的同时,忽然想到:这句诗的头一个字是自家的姓,最后一个“白”字正好道出了李花的圣洁高雅,这不正是一个充满诗意的好名字吗?于是,他当场就决定儿子的名字就叫李白。
南宋著名抗金名将岳飞(1103——1142),字鹏举。据《宋史>卷三六五》记载:“(岳)飞生时有大禽若鹄(天鹅)飞鸣室上,因此为名。”因为其出生时,正好有一只大鸟在屋顶飞鸣,于是就起名“飞”,并取字“鹏举”。
元末明初著名小说家、《水浒传》的作者施耐庵(生卒不祥),原名施端彦。施端彦在创作《江湖豪侠传》,当写到“石秀智杀裴如海”一章时,因为自感难以再接着写下去,所以就弃笔掩卷,停止了创作。一位朋友得知此事后,给他讲某和尚潜心念经、端坐庵内30年竟然把木鱼敲出一个深坑。这故事对他颇有启迪,于是就写了“耐庵”两个字贴在书房,作为座右铭,来告诫自己潜心创作。以后他索性就改名为“耐庵”。
明代著名文学家、书画家徐文长(1521——1593),原名徐渭。徐渭自幼聪明,12岁便能落笔成章。在参加一次举人考试时,他见了题目便一挥而就,文章虽然写得很短,但却很精辟。由于写完还剩许多时间,所以徐渭就在试卷的空白处画上了祖先神像,又画上了供桌、祭品和他自己穿着举人服装祭祖的模样,画间还写了“不过如此”四个字。主考官看了此试卷后,虽然很佩服其写的短文,但对那幅画却连连摇头。为惩罚徐渭的轻慢,就故意批道:“文章太短脸皮厚,名字排在孙山后。”此次“名落孙山”,徐渭三年后又去参加考试,凑巧又是那个主考官。面对那个主考官,十分恼火的徐渭就在试卷上历数科举弊端,文章越写越长,在试卷上写不下了,他就写在桌子上、抽屉边上。等到交卷时,徐渭就把试卷、桌子等一起背起来,交了上去。主考官见状大惊,忙问:“你要干什么?”徐渭笑道:“你喜欢长文章,我就给你长文章看吧!”后来,这则轶闻不胫而走,徐渭就被人们称为“文长”,他自己也索性就改名为“文长”了。
清初著名文学批评家金圣叹(1608——1661),名采,字若采,明亡后改名人瑞,字圣叹。一说本姓张。他之所以改名,是在一次祭孔时引发的感慨后决定的。有一次,他和一群秀才、监生到“文庙”祭孔时,大典方毕,平日斯文温顺的学子,竟突然都丑态百出地伸手去抢供桌上的猪肉和馒头,这样做是因为当时的儒生们都信一种传说,就是谁抢到祭孔的大肥肉和馒头,以后谁就会中举、高升、做大官、得肥缺。张若采见此情景,就写了一首打油诗,进行辛辣的讽刺。这首打油诗是:“天晚祭祀了,忽然闹吵吵,祭肉争肥瘦,馒头抢大小,颜回低头笑,子路把脚跳,夫子喟然叹:‘在陈我绝粮,未见此饿殍!>”从此以后,他就改姓金,名人瑞,字圣叹了。“金”者,偶像之所谓金身也;“圣叹”者,孔子为之叹息也!
清代著名小说家、《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1763或1764),之所以起名为“雪芹”,据说是和他性嗜酒喜吃一道菜有关。曹雪芹家道衰落后,只能自己天天动手做饭吃。他最拿手和最喜爱吃的一道菜是“雪底芹芽”。所谓“雪底芹芽”,早在宋代以前就有了,是用冬雪埋藏下的芹菜嫩芽、炒鸠肉丝烹调而成。因为这道菜清淡鲜美,曹取“雪底芹芽”中的雪芹二字为号,大概就是这个缘故。
清代著名文学家、画家郑板桥(1693——1765),原名郑燮。“板桥”的名字出自唐代诗人刘禹锡的《杨柳枝》:“春江一曲柳千条,二十年前旧板桥。曾与美人桥上别,恨无消息到今朝。”借“板桥”二字来讽刺世态炎凉,名字与其作品、画风一致,耐人寻味。
民族英雄、清末*家、以禁烟和反帝等闻名于世、曾任两广总督等职的林则徐(1785——1850),其名字是父亲给起的。据说他诞生时,正好新上任的福建巡抚坐轿鸣锣经过他家的门口,因这位巡抚叫徐嗣曾,故他的父亲林宾日就为他取名“则徐”。“则”是“效仿”的意思。因为林宾日知道巡抚徐嗣曾重视知识分子,深得士人的敬仰,故他希望儿子长大后能够效仿徐嗣曾,做一个清官,因此就给刚出生的儿子取了个“则徐”的名字。
著名诗人、语言学家刘半农(1891——1934),原名刘复。1917年,刘复被聘为北京大学预科教授,将笔名“半侬”改为“半农”,表明不再写那些“吴侬软语”般的缠绵悱恻之作。当一位语言学家同刘半农开玩笑问“你为什么不叫‘全农>呢?”刘半农一本正经地回答说:“我从事笔耕,难道不是半农?我父辈、祖辈都是种地的,我号半农,不忘出身。”
西安事变主角张学良(1901——2001),据说,学良这个名字是清末遗老冯麟阁给起的,意思是要他向汉朝协助刘邦夺取天下的谋士张良学习。后来,吴佩孚在拜访张学良的父亲张作霖时,听到张学良的名字就赞赏道:“名字不错,能学张良,志向不小,也有学问。”接着他问张作霖:“爱子有无别号?”张作霖说:“没有,仁兄能否给起一个?”吴佩孚捻了捻胡须,说:“张良乃汉朝的谋士、大臣。臣者,卿也。依我看,别号就叫汉卿吧!”就这样,张学良就有了“号”。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1 04:29
徐悲鸿原名徐寿康。他幼时由于家境贫寒,衣着俭朴,也没有进过正规学校,常遭到别人的冷落。后来为了在社会上谋生立足,他想进“洋学堂”读书,但父亲拿不出钱。于是他便向别人借,这使他感到前途渺茫,世态炎凉,不禁悲从中来,犹如鸿雁哀鸣,遂改名为“悲鸿”。以后他
一直以此自励,
发奋学习绘画,终于成为一代艺术大师。
郭沫若原名郭开贞,因为他的家乡四川省乐山有两条水:一条是沫水(即大渡河),另一条是若水。他少年时饮二水长大,所以其后发表新诗时,就用了“沫若”这一笔名。
(《深圳商报》3.28)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1 04:29
随便一个名人吗?以下是孔子名字的来历,希望能帮到你
孔子:叔梁纥后来又在外纳颜氏第三女征在为妻,生孔子,因出生之前曾在尼丘祈祷,故起名为丘,排行第二,故字曰仲尼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1 04:30
孔子名5由来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1 04:30
冷笑话:我叫梅千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