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03:34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9 12:52
摘要美作为人类可以反映到的事物的一种属性,本质上是一种关系属性,是一种非物质性的客观存在。这种存在,与人类意念正方向指向有关,人类既是美形成条件中两种客观存在中的一方,又可作审美的主体。我国汉代许慎编写的《说文解字》上说,“美,甘也,从羊从大,羊在六畜主给膳也,美与善同意,羊大则美,故从大”。在这里,美显然是和功利联系在一起,或者说是和价值联系在一起。在中国古代,人们认为美是和价值密不可分的,美主要是人们心里获得满足的体验。这也造就了中国美学的价值论的传统。中国人谈美是和价值密不可分的,或者说是从价值角度来谈美的。比如儒家哲学,它就很强调美的功利性,美有时和善都是同一的,都具有相同的意义。按照美在主观还是美在客观大致可分为四种观点: 第一种是从客观精神上去探讨美的本质,把美的本质归结为客观理性、绝对精神等。柏拉图认为美的本质是理念,只有美的理念才是真正的、永恒的美。他认为美的理念是不依赖具体的美的事物的“美本身”,一切具体事物只有以美的理念才能成为美。黑格尔提出“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他认为美是感性与理性、形式与内容的统一,但在这个统一体中感性形式是从属于理性内容的,是绝对精神的一种显现,美的本质在于理念,在于绝对精神。 第二种是从主观心理上去探讨美的本质,把美的本质归结为主观意识、审美感受等。休谟认为美的本质是人的情感愉快;康德认为美的本质是主观情感;叔本华认为是意志;弗洛伊德认为是性本能;桑塔耶那认为是快感;克罗齐认为是直觉。这些观点虽然涉及到审美心理学问题,并在揭示美的社会性能方面有合理之处,但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他们抽象地发展了主观能动的方面,而不知道真正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没有看到主观心理是客观物质现实的反映。 第三种观点是从客观世界的自然特征出发探求美的本质,认为美的本质就在对象的自然物质形式中,美是事物的某种属性或性质之间的某种关系。亚里士多德认为美就在于事物的感性形式,在于事物外在形式的“秩序、匀称、明确”,美的本质就是事物的某种形式规则;博克认为美是事物的某些属性——细小、光滑、比例匀称等。这种观点在肯定美在客观事物本身方面有合理之处,但由于他们离开了人的社会性,离开了人的社会生活和实践,只从事物的感性特征和自然性质方面探讨美的本质,因而带有明显的直观性。 咨询记录 · 回答于2021-10-20美的本质是什么?并结合实例对其进行阐释美作为人类可以反映到的事物的一种属性,本质上是一种关系属性,是一种非物质性的客观存在。这种存在,与人类意念正方向指向有关,人类既是美形成条件中两种客观存在中的一方,又可作审美的主体。我国汉代许慎编写的《说文解字》上说,“美,甘也,从羊从大,羊在六畜主给膳也,美与善同意,羊大则美,故从大”。在这里,美显然是和功利联系在一起,或者说是和价值联系在一起。在中国古代,人们认为美是和价值密不可分的,美主要是人们心里获得满足的体验。这也造就了中国美学的价值论的传统。中国人谈美是和价值密不可分的,或者说是从价值角度来谈美的。比如儒家哲学,它就很强调美的功利性,美有时和善都是同一的,都具有相同的意义。按照美在主观还是美在客观大致可分为四种观点: 第一种是从客观精神上去探讨美的本质,把美的本质归结为客观理性、绝对精神等。柏拉图认为美的本质是理念,只有美的理念才是真正的、永恒的美。他认为美的理念是不依赖具体的美的事物的“美本身”,一切具体事物只有以美的理念才能成为美。黑格尔提出“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他认为美是感性与理性、形式与内容的统一,但在这个统一体中感性形式是从属于理性内容的,是绝对精神的一种显现,美的本质在于理念,在于绝对精神。 第二种是从主观心理上去探讨美的本质,把美的本质归结为主观意识、审美感受等。休谟认为美的本质是人的情感愉快;康德认为美的本质是主观情感;叔本华认为是意志;弗洛伊德认为是性本能;桑塔耶那认为是快感;克罗齐认为是直觉。这些观点虽然涉及到审美心理学问题,并在揭示美的社会性能方面有合理之处,但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他们抽象地发展了主观能动的方面,而不知道真正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没有看到主观心理是客观物质现实的反映。 第三种观点是从客观世界的自然特征出发探求美的本质,认为美的本质就在对象的自然物质形式中,美是事物的某种属性或性质之间的某种关系。亚里士多德认为美就在于事物的感性形式,在于事物外在形式的“秩序、匀称、明确”,美的本质就是事物的某种形式规则;博克认为美是事物的某些属性——细小、光滑、比例匀称等。这种观点在肯定美在客观事物本身方面有合理之处,但由于他们离开了人的社会性,离开了人的社会生活和实践,只从事物的感性特征和自然性质方面探讨美的本质,因而带有明显的直观性。 第四种是从主观精神和客观事物的统一中去探讨美的本质,但他们往往最终还是把美的本质归结为主观心理。这些观点在把外物看作构成美的条件方面有其合理之处,但它们强调的重点仍在主观心理方面,因而未能克服第二种观点的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