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03:36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3 13:09
在民间很多俗称里带“洋”字的东西都来自海外,比如洋火、洋钉等等,银元也不例外,因为最早是从海外传入,所以叫做洋钱,后来因为银元之外还有辅币银毫,所以用大洋和小洋两种叫法予以区别。
中国古代主要是以铜钱为货币,直到自明代以后,白银大量流入,使用日渐增多,白银才逐步成为主要流通货币。在明清两代,白银在日常使用时是采用以重量来计算其价值,货币单位就是重量单位两、钱、分等。因此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外形,也没有统一的发行机构,随便哪家银铺就可以自己熔铸银锭当货币使用。
而平时使用的银锭有元宝型、银块、银条等各种形状,甚至在使用时还可以直接分割,把一个银锭切成若干块使用,或者是把若干个小银锭熔铸成一个大银锭使用。这种方式固然方便,但是弊端也很明显。
传统的银锭
因为银铺可以自己熔铸银锭,那么因为各家银铺的工艺、手艺不同,所以银锭的成色就有很大区别,根据留存于世的银锭来看,成色到的接近99%,而成色差的则只有90%左右。所用日常使用时还需要查验银锭成色,然后进行折算,才能确定其实际价值,非常不方便。
传统的银元宝
在明代,随着和海外贸易的增加,西方所铸造的银元逐步流入中国,开始银元被叫做番饼,番就是外国,饼是说它的形状。因为银元大小、重量、成色固定,使用比传统的银锭方便,所以很受欢迎,后来就被叫做洋钱,根据其上面图案,还有各种别名。
像最早流入中国的银元,是万历年间时期,西班牙在殖民地墨西哥铸造的西班牙银元,当时俗称之为本洋。此外还有一种有两根柱子图案的西班牙银元,民间俗称为烛台洋或双烛洋,而荷兰有骑马持剑人像的银元,则被称为马剑洋,还有墨西哥独立以后铸造的鹰洋等等。
清代的银元,因为有龙的图案,所以也叫龙洋
银元使用要比银锭方便,所以清朝后来也自己铸造银元,因为上面有龙的图案,所以被叫做龙洋。而在银元之外,还有作为辅币的银角,最早是广东在1890年铸造了5角、2角、1角、5分4种银角,后来各省也有发行。因为银角比银元小,所以习惯上就把银元叫做大洋,而银角则叫做毫洋或是小洋。
银角,俗称小洋或毫洋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3 13:09
鸦片战争后,随着中国变成半封建半殖民地,外国银元逐渐在民间变成硬通货流通。被老百姓称为“洋钱”。当时有墨西哥的“鹰洋”,英国的“人洋”,日本的“龙番”等等银元,在外国的影响下,清*也准备铸造“大清银币”银元,但是还没正式发行,就灭亡了。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3 13:10
因为“银元”首先是外国人来中国后使用的货币,虽然后期*也发行了,但是老百姓分不清,所以统称为“大洋”。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3 13:11
应该是发行银元的时候,最先使用这个货币的是外国人,所以百姓就称他们的钱为洋钱了。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3 13:11
因为这个最早是从海外传进来的,同时又因为银角比银元小,所以人们习惯上就把银元叫做大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