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夜思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03:49
我来回答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28 19:47
李白写的静夜思诗中的作者看的是(天上的月亮)和(地上的月光)想的是(远方的家乡)和(家乡的亲人)表达了诗人的(客居思乡)的心情。
原文:
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翻译:
床前一片皎洁月光,好像地上一层白霜。
抬头遥望天上明月,低头思念自己家乡。
赏析
《静夜思》没有奇特新颖的想象,没有精工华美的辞藻,只是用叙述的语气,写远客思乡之情,然而它却意味深长,耐人寻绎,千百年来,如此广泛地吸引着读者。全诗从“疑”到“举头”,从“举头”到“低头”,形象地揭示了诗人内心活动,鲜明地勾勒出一幅生动形象的月夜思乡图,抒发了作者在寂静的月夜思念家乡的感受。客中深夜不能成眠、短梦初回的情景。这时庭院是寂寥的,透过窗户的皎洁月光射到床前,带来了冷森森的秋宵寒意。诗人朦胧地乍一望去,在迷离恍惚的心情中,真好像是地上铺了一层白皑皑的浓霜;可是再定神一看,四周围的环境告诉他,这不是霜痕而是月色。月色不免吸引着他抬头一看,一轮娟娟素魄正挂在窗前,秋夜的太空是如此明净。秋月是分外光明的,然而它又是清冷的。对孤身远客来说,最容易触动旅思秋怀,使人感到客况萧条,年华易逝。凝望着月亮,也最容易使人产生遐想,想到故乡的一切,想到家里的亲人。想着,想着,头渐渐地低了下去,完全浸入于沉思之中。
前两句写诗人在作客他乡的特定环境中一刹那间所产生的错觉。一个作客他乡的人都会有这样的感:白天奔波忙碌,倒还能冲淡离愁,到了夜深人静的时候,思乡的情绪,就难免一阵阵地在心头泛起波澜。在月明之夜,尤其是月色如霜的秋夜更是如此。“疑是地上霜”中的“疑”字,生动地表达了诗人睡梦初醒,迷离恍惚中将照射在床前的清冷月光误作铺在地面的浓霜。“霜”字用得更妙,既形容了月光的皎洁,又表达了季节的寒冷,还烘托出诗人飘泊他乡的孤寂凄凉之情。
后两句通过动作神态的刻画,深化思乡之情。“望”字照应了前句的“疑”字,表明诗人已从迷朦转为清醒,他翘首凝望着月亮,不禁想起,此刻他的故乡也正处在这轮明月的照耀下,自然引出了“低头思故乡”的结句。“低头”这一动作描画出诗人完全处于沉思之中。“思”字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那家乡的父老兄弟、亲朋好友,那家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那逝去的年华与往事,无不在思念之中。一个“思”字所包涵的内容实在太丰富了。
短短四句诗,写得清新朴素,明白如话。构思细致而深曲,脱口吟成、浑然无迹。内容是单纯,却又是丰富的;内容是容易理解的,却又是体味不尽的。诗人所没有说的比他已经说出来的要多得多,体现了“自然”、“无意于工而无不工”的妙境。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28 19:48
诗人李白简介:李白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好旅游,平生想做侠客,曾得到唐王朝帝王赏识,官任翰林院大学士,后因得罪朝廷大臣被多次*,又因官场站队错误,入狱被流放。身负奇才,人生坎坷,最终客死他乡。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酒时所写,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早发白帝城》、《静夜思》等多首。在中国唐代诗坛和中国诗歌史上有极为崇高的地位。
导读诗人晁一民简介:晁一民,本名晁佃荣,1968年生,山东费县人。爱好文学、书画、收藏,均有作品发表和入选多部文集。文学作品、书画作品、文化论文曾在全国性大奖赛中多次获奖。曾入编《山东作家辞典》、《中国青年艺术家传集》、《中国书画家大辞典》当代卷、《新中国书画六十年》等多部辞书。曾被文化部中国国际书画艺术研究会、中国书画研究院、中国国学研究会等单位授予“中国艺术先锋”、“中国书画艺术家百佳”、“当代国学艺术名家”等多种荣誉称号。现为《中国诗人年度诗歌选集》主编、《中国诗人诗歌导读》主编。
静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首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晁一民导读:唐代诗人李白的这首五言诗《静夜思》,在数万首唐诗中可算是最有影响的,因为诗句朴素,明白如话,自然天成,简洁生动,情意绵绵,韵味无穷,影响广泛,所以才被历代人们吟诵和牢记,才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几乎像月亮一样尽人皆知,像月光一样家喻户晓。
“床前明月光”。诗句一开始就直入主题画面,表达了诗人在夜晚的房间内,忽然注视到窗外的明月光照射在床前的地上,在这个季节里散发着幽冷的白光,让诗人感受到季节的寒冷和身在他乡的落寞与凄凉心境,触景生情,在恍恍惚惚中心里升腾起诗歌创作*,来描述夜晚的所见所闻所感,随口吟诵出这“床前明月光”的诗句来,因为在这个季节里有所感想,所以才自然诞生出了后面的诗句。
“疑是地上霜”。在这天气逐渐寒冷的深夜,诗人由寒冷的体表感觉而想到了外边的寒冷空气和寒冷的来源,是不是外边落下霜雪了呢?由此诗句中可以判断出,这个季节应该在“霜降”前后、秋末冬初时节。在解读本诗诗意时,很多解读者把诗人所处的季节定为“秋末”,理解为诗人李白在深夜里看到的月光是秋月之光。无论是秋月之月光还是冬月之月光,都给诗人带来了阵阵寒意,把月光顺其自然地比作地上霜,也是诗歌写作最常见的比拟创作手法,不着刻意雕琢痕迹,恰如其分地运用在诗句当中,无工而有工,妙不可言。让我们看到在诗人独身一人客居他乡的夜晚,孤苦伶仃,循着照在地上的月光不由抬头向窗外望去的身影。
“举首望明月”。在这一诗句里,有人把“首”字理解为“头”字,而如果是“举头”的话,这个头就与下一诗句的“头”重叠了,诗句中出现这种重复文字在一代大诗人诗中是不该出现的,所以,我认定这句“举首望明月”不应该是“举头望明月”,“首”,即“头”也,虽然现实情景是诗人李白抬头去看天上的明月,在这里,当时的情景又出现了几种可能,诗人李白是居住在正房还是居住在偏房?如果诗人李白居住在正房,那他看见的是南面床外的明月,明月光能照在屋内北面的床前,这个季节这个时间已是深夜无需质疑。如果诗人李白当时居住的是偏房,那他面对的窗子不是在东边就是在西边,窗子在东边的明月应该是上半夜的明月,窗子在西边的明月就该是下半夜的明月。在这寂静的寒冷的夜晚透过窗子举头望明月,看到的仅仅是一轮明月或半轮明月,而看不到月下的风景,为什么我这样理解呢?因为明月光照在了床前,而没有照在诗人的身上,因为诗人的身上没有月光,所以诗人李白当时距离窗子不是太近,而是看到床前明月光之后自然而然地抬头看向窗外的明月,没有走近窗子,不是临窗远眺,不是月下江山风景尽收眼底,所以他看到的是窗外一轮明月或是半轮明月,因为诗人李白看到了窗外的明月孤独地挂在天空或孤独地在天空穿行,因此想到了自己本人身在他乡孤独生活孤独居住的情况,诸多感想随之涌上心头,不由怀念起自己的故乡和亲人。
“低头思故乡”。诗人最终默然低头思念起故乡的家和家里久未相见的亲人,倍感客居他乡的悲苦与失落,什么功名,什么理想,什么追求,在这里都黯然失色,像夜晚明月光下的阴影一样都无关紧要了。诗人李白静默良久,随心所欲创作完这首诗歌,思故乡的心情不是太好,创作的*也就就此打住,趁着夜色躺到床上睡觉去了。月光映照在房间内,使得诗人辗转难眠,客居他乡思故乡的滋味不是很好受,昏昏然睡去,明天一早醒来,客居他乡的生活又得重新开始!冬天到了,一年的岁月也要走到尽头,想家和回家的*自然比较强烈!这或许也是这首诗歌打动人心的最重要之处吧。
这首诗歌的境界好似一幅月夜思乡图,吸引着历代天下人的目光,与诗人一同品味这月光。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28 19:48
《静夜思》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的一首五绝小诗。此诗描写了秋日夜晚,诗人于屋内抬头望月的所感。诗中运用比喻、衬托等手法,表达客居思乡之情,语言清新朴素而韵味含蓄无穷,历来广为传诵。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28 19:49
表现了作者思念思念家乡的感情。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28 19:50
应该是佳节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