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10-12 08:33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1 17:50
做事效率高的都是懒人
做事效率高的都是懒人,我们都知道懒惰不太好,但其实真正的聪明人,不会把自己搞的毫无头绪、忙前忙后,而是懂得用更有效率的方式,去获得更多的收获,因此会偷懒也是一种能力,下面来看看为什么做事效率高的都是懒人。
三个懒人懒法;
1、懒人懒法,才是高效率
美国有一本畅销书叫《“懒人”统治世界》,里面就提到,以最少的经历出色地搞定工作,获得理想收入,进而享受生命,是你人生最美好的状态。
懒人创造了世界,不想走路,就发明了各种代步工具;送信很慢,便有了互联网通讯,身边一切便捷的科技,出现的初衷都是为了让我们更快捷的生活,再通俗点说,就是懒办法。
其实对于我们的工作也是如此,与其说是偷懒,不妨说是在一定程度上掌握恰当的方法,把工作中该省掉的环节都给简化,
让自己的精力投入在自己核心重要性的事情上 ,这才是最高效能的工作方法。比方说计算数据太难,那可以熟练掌握处理数据的工具,让工具代替头脑,这种偷懒,最值得我们提倡。
2、会偷懒的人,反而混得更好
在一般人的概念中,勤劳为本,偷懒可耻。但其实职场上,没有功劳,苦劳一文不值,你的努力并不之前,你为公司创造的利益才是真正的资本。
在职场上,结果比勤奋更重要;目标比瞎干更重要;效率比苦干更重要。所以会偷懒的人,不过是看透了这一点,知道在前三者上下功夫,高效的思维总比按部就班的低效更实在。
就像之前网上有过这样一个辩论,小A和小B两个员工,小A平时在规定时间内下班,工作完成的尽善尽美。小B总是在下班后还努力工作,试问这俩人谁会更受领导喜欢。
不少人觉得小B会更讨人喜欢。短时间内,确实他的刻苦足以感动领导 ,但在结果面前,还是小A更有说服力。
因为他工作效率高,执行力强,小B做的都是些无用功,看似努力,其实办事拖延、毫无章法。
3、提升效率、学会偷懒
勤奋和懒惰,一定意义上来说并非完全对立,一个职场老手,肯定懂得调节勤奋和懒惰的状态。
他们会在重大事情上投入全部的精力,也会在中间阶段缓和下来、安心休息,在更重要的结尾处拿出十分的精力来应对。
会偷懒其实是非常高级的思维模式,因为这可以让我们用更少的资源获取更多的收益,能动脑子去实现的事情,就不要动手,这也是脑力劳动和苦力劳动的区别。
身上可以懒惰,这样思维就可以勤奋,知道总结更省事更高效的方法;知道借助身边的工具和资源;知道强化事情的优先级,这才是一个真正的职场高手,一定具备的能力。
马云曾说:不要死工作,而要带着脑袋工作,别让无效努力困住了自己,不妨试着让自己成为一个“会偷懒”的高效能人士。
三个职场法则:
1、结果比付出更重要
职场中看的是业绩,看的是成果,为公司创造了多少价值和效益,而不是付出了多少。
有些人并不是“以结果为导向”的工作思路,隔壁的小尹每天都很忙,一来公司就在忙了,绕着各种工作,忙的团团转的感觉,要问他,你一天忙些什么了,他可能都说不出来。
小哈同学在工作之前,确定好自己的本周工作目标,会明确要做什么工作,每天的工作重点就有了,安排好主要工作,再做次要工作,工作不瞎忙,还能及时围绕目标进行调整。
2、方向比盲干更重要
磨刀不误砍柴工。工作中最怕的事情就是瞎忙。
上级公司近期下发了一个离退休人员的调查工作。
小崔接到通知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先认真看通知,不管自己有多忙。经过研究通知,明确了调查范围,只限于离休干部,由于人数不多,两天之内就上报了报告,小崔依然每天准点上下班,从不加班。
但是另外一个市公司的小肖接到通知后,只大概看了一遍,就开始急急忙忙开始工作了,给公司的离退休干部打电话,挨个调查了一遍,足足忙活了一个星期,天天加班,结果不但超过了上报期限,而且,他做的大部分工作都是无用功。可见,方向真的比盲干更重要。
3、效率比苦干更重要
准点上下班未必就是偷懒。而每天加班的人未必也就是勤劳。
朋友的部门里新招聘来一个女学生,负责人力的一些工作。公司是国企,下班比较早,有时候在晚上六七点的时候,还看见她还在加班干活,感觉新人就是勤劳,晚上还在加班。但是部门里对她评价并不高。
我还很好奇为什么,后来,我去她办公室的时候,终于知道了:她在使用Excel的时候,根本不会使用简单的函数,譬如sum之类的,她都是通过计算器去算。尽管她每天累,还加班加点工作,但是完成的事情并不多。别人半个小时搞完的工作,她得三个小时才能做完。
职场中,没有效率的工作,就是浪费时间。
记住这三个准则,学会偷个懒,不要盲干、瞎干、苦干。
三个潜规则;
1、明确方向
大家都知道“南辕北辙”的故事吧。
楚国明明在南方,想去楚国的魏国人却偏偏往北方走。路人劝阻他说,方向错了,你的马跑得再快,也是到不了楚国的。魏国人依然毫不醒悟地说,不打紧,我的马快,带的路费多着呢。路人积极劝阻他说,虽然你带的路费多,可是你的方向错了,路费再多也只能是白花。那个一心只想着要到楚国的人,却有些不耐烦地说,这有什么难的,我的车夫赶车的本领高着呢!
南辕北辙的魏国人,这在我们看来似乎就是一个大白痴。
但是在职场上,这样的人却比比皆是。他们有着如魏国人一样有利的条件,年轻、聪明、有干劲,但是他们却很少反思自己选择的方向是否有错。很多时候都是白白做了无用功,羡慕同事成功的同时,往往不知道自己的失误到底在哪里。职场上有些人目光不够长远,努力的方向是错误的,还一直坚持,不懂得调整自己的方向,结果使自己陷于忙忙碌碌和无所作为的境地。
而那些看似偷懒的人,他们之所以能获得领导的赏识,从而升职加薪,原因便是善于把握前进的方向。
当领导安排给他们任务时,都不急忙下手,而是看准了方向再下手。
有一位诺贝尔获得者在谈到他的成功的经验时说:“从容思考,从速实行,方向永远比努力更重要。”一旦方向错了,即使你付出再多的努力,也只能是徒劳无功。可见,方向真的.比盲干更重要。
2、注重效率
有的人埋头苦干一天,有的人轻轻松松玩儿半天、干半天,最后成绩一样。相信这样的例子,职场上很多。出现这样的现象,一大原因便是效率问题。有的人效率高,有的人效率低,而偷懒的人之所以能升职加薪,原则上是赢在了工作效率上。
我们都知道,德国人有很强的工作能力和职业技能,虽然工作速度看起来很慢,却有着很高的工作效率。究其原因,是因为德国人的工具化思维。德国人在处理事务时,要求对细枝末节一次到位,而且中间要求不能被打扰,不能被中断。
而国内的办公习惯,经常是事情A做到一半,事情B就来了,事情B刚还是做,事情C又来了。这样导致的结果就是,国内人员一天做了100件事,可能只成功了10件;而德国人一天只做了20件事,但是成功了20件。切斯特菲尔德曾说:效率是做好工作的灵魂。一个做事没有效率的人,要么被自己的团队淘汰,要么会拖垮整个团队在市场中被淘汰。
相比之下,一个注重效率的人,则永远都不会被人群淹没,他甚至可以帮助自己的团队在战斗中出奇制胜。我们很难想象一位不注重效率的员工,会得到领导的认可,会得到升职和加薪。从员工的角度来说,要想得到这些,最可靠的路径便是“尽量满足领导的终极期待,让自己成为最理想的员工。”
这也就意味着,除了忠于组织、善于执行之外,你还要注重效率。偷懒的人有自己偷懒的能力,高效率的工作水准正是领导器重偷懒员工的最大原因。
3、懂得拒绝
很多人看了《欢乐颂》,都比较喜欢里面的关雎尔。
因为她人长得甜美,心底又好。但是她也常常为人诟病,正是因为心底太好了,她不太懂得拒绝别人。关雎尔很多时候加班加到很晚,都是因为帮助别人做事。终于有一次,同事又生病了请她完成剩下的工作,最后也是她签名确认。同事做的那一部分错漏百出,经理知道后却只责骂了关雎尔。因为最后签名的是她,所以出了责任都要她来承担。而那个同事,出事之后一句话都没有替她说,也没有一句安慰。
关雎尔的这种职场行径,其实也是今天许多职场人士的写照:
虽然职位不高,但一个人就能扛三四个人的活儿,对同事的请求来者不拒。
最后,温暖了别人,却累死了自己,有时候甚至还影响了自己的职场生涯升迁。
有句话说得好:不懂得拒绝,是一个陷阱,这意味着你可能承担了不必要的行为,没有回报甚至还要背锅。
为什么那些看似偷懒的人,却反而混得好呢?
因为他们懂得拒绝,不会一味答应帮同事的忙。
甚至有时候领导安排下来的任务,他们觉得分配不合理,也会委婉地表达予以拒绝。
一个懂得拒绝的人,更能赢得他人的尊重,而不懂得拒绝却又常常抱怨的人往往会吃力还不讨好。
毕淑敏曾说:“拒绝是一种权利,就像生存是一种权利。”
所以在职场上,我们要学会拒绝,不仅可以节约双方的时间成本,还可以让自己专注做事。
很多时候,在职场上需要一定的拒绝能力,才能够让自己立得住脚。
在职场上,那些“偷懒”的人,看似表面在偷懒,其实勤在思考。
而那些“勤奋”的人,是勤在表面,懒在思考。
所以,请记住这三点,学会偷个懒,不要盲干、苦干!
高效休息的核心:
跳出担忧,聚焦当下
平时你会如何放松和休息呢?
大叔之前喜欢刷抖音放松,无论是小姐姐跳舞,还是搞笑视频,都能让我感到放松愉悦。
可看完后还是累,愉悦感很快就消失了。
这是因为刷抖音能刺激大脑释放多巴胺,带来愉悦感。但大脑仍然在抓取和分析信息,并未真正休息。
打游戏、和朋友聊天等也一样。它们是种奖励,却很难让大脑真正的放松。
大叔也尝试过躺在床上发呆,身体脑子都没动,这样肯定能放松了吧,可起来后大脑还是懵懵的。
不禁感慨 “累么?累就对了,舒服是留给有钱人的,打工人!”
打工人,真的不能兼顾高效工作和休息么?
关于大脑中 DMN (默认网络系统)的研究,给了打工人高效休息的可能性。
DMN 由腹侧内侧前额皮质、背内侧前额皮质、后扣带回皮质和临近的楔前叶及外侧顶叶皮质组成。它在社会行为、情绪控制、动机驱动有关的感觉-内脏运动联系中发挥着潜在作用,对一个人的性格与行为有着重要影响。
真正影响我们休息的是 DMN 自发认知的特性,简单解释就是,大脑在不受控制地思考。
例如,发呆或走神时,我们并未刻意地思考,却冒出各种想法。
令人震惊的是,由 DMN 主导的自发认知消耗大脑能量的 60% 左右,而大脑执行具体任务的能量仅消耗 5 %。
使大脑疲劳的不是工作本身,而是不受控制的想法。
研究人员发现,不受控制想法的出现,往往来自于对过去和未来的担忧。
真正让大叔同事累的,或许不是繁重的工作,而是害怕 “做不完、做不好” 的想法。
休息时她的担忧并未停止,大脑仍在消耗能量,所以休息完还是累。
那怎样可以抑制 DMN 的运转呢?
Judson 等研究人员,将参与者分为两组,一组进行冥想(将注意力集中到呼吸,不试图改变呼吸的方式,注意力游走就重新温柔地带回呼吸),对照组大脑正常运转。
冥想后,冥想组 DMN 的两个重要节点( PCC 和mPFC )活动少于对照组,冥想组参与者也报告不受控制的思考减少。
村上春树的写作效率很高,同时每天都会跑步,在《我在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他提到:[3]
我跑步,只是跑着。原则上是在空白中跑步,也许是为了获得空白而跑步。即便在这样的空白当中,也有片时片刻的思绪潜入。这是理所当然的,人的心灵中不可能存在真正的空白。
人类的精神还没有强大到足以坐拥真空的程度,即使有,也不是一以贯之的。话虽如此,潜入奔跑着的我精神内部的思绪、念头,无非空白的从属物。
村上春树跑步的体验和冥想相似,都是从日常的担忧中跳脱出来,放空大脑,获得真正的休息。
所以无论是冥想、跑步,还是游泳、听音乐,我们需要找到一个方式,能让大脑放空、停止担忧,这才是休息的关键。
减少疲劳感,高效工作的
1、给自己留一个 “偷懒日”
偷懒日是正念指导者释一行提倡的休息方法。他创立了一个名叫 “梅村” 的正念研究所,这家研究所设立了一个一整天只用于休息的偷懒日。这天不安排任务,参与者可以步行冥想、轻松读书、给家人写信等等。
偷懒日后,参与者会更有效率地完成之后的任务。
面对大量事务时,我们可能觉得抓紧时间不休息地工作,能够最快地完成任务。可这样也许会陷入工作压力与担忧中,无法提高效率。
不妨留个 “偷懒日”,让自己暂时从工作压力中跳脱,恢复能量。
在偷懒日可以做些什么,能更好地休息呢?
接触大自然是个不错的选择。
可以和朋友约着去爬山,到湖里划船 —— 呼吸自然的空气,听鸟的叫声,观树赏花。让自己从日常环境中跳出来,暂时忘掉对工作和生活的担忧。也可以接触美的事物。比如欣赏一幅画,听一听音乐,或者埋头做件喜欢的事,它们会触发大脑的奖励系统,让我们感觉到放松。偷懒不是懒,是种智慧休息的方式,来恢复能量、面对挑战。
2、写下担忧,进行认知重评和调整
担忧并不总是客观的,压力大可能是高估了工作任务,低估了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不妨先将自己的担忧写下来。
例如,大叔同事写下的担忧是:
“工作完成不了”、“我可能被辞退” ……
接着对担忧的想法进行重新评估。
“工作完成不了” 这个想法是客观的么,还只是自己的担忧。对工作任务进行重新规划,或许就可以完成。
“被辞退” 的可能性有多大呢,或许只有 5%、10%,基本不可能发生。目前只要尽可能努力完成,实在完成不了也可以找人帮忙。
一旦我们意识到头脑中不可控的担忧,并重新思考和评估后,担忧的程度就可能下降,进而降低能量消耗。
3、培养随时切换工作和休息模式的能力
之前,大叔每次下班后,都还会想 “文章的结构是不是还有问题?”、“表达还可以再优化” ……
当然,躺在床上的大叔,是不会爬起来去改稿子的。
我的身体和主观意愿,虽然从工作切换到生活了,但大脑依旧处于工作模式,很难获得好的休息。
怎么做可以培养随时切换模式的能力呢?
巴浦洛夫的条件反射实验中,将食物给到狗的同时,摇动铃铛,狗分泌唾液。
重复很久后,不给狗食物摇动铃铛,狗也会分泌唾液。
通过训练的方式,狗的唾液分泌与铃铛声形成条件反射。简单来说,听到铃铛声,狗的大脑就知道有食物吃了。
很长一段时间,大叔下班回到家就洗个热水澡,然后放下工作开始休息;上班路上听激昂的音乐,到公司就开始工作。
慢慢的我发现,大脑好像知道 “洗完热水澡是要休息,听音乐是要工作”了,能较快在休息和工作模式中切换。
大脑能积极配合自己的 “休息”与 “工作”意愿,真是一件令人轻松和幸福的事情。
我们希望自己能燃烧更久,释放更多能量,取得更多成绩。
只是别忘了,有时候也需要给大脑放个假,给心灵做个 spa。
累了的话,在正确的放松方式下,让自己好好休息一下吧。
工作和生活或许辛苦,但也要抽时间好好爱自己,打工人!
坏人、穷人、懒人,哪一种人最具有绩效创造力?有人认为是坏人,因为坏人不择手段,为达目的无所不用其极。有人认为是穷人,因为穷人对成功较具企图心。然而,如果依比尔盖茨的说法来看,或许懒人才是当中真正的黑马。
比尔.盖茨说:“我让懒人做困难的工作,因为懒人能够找到最简单的方法完成任务。”过去工厂的搬运需仰赖人力,于是有个“小懒人”就在木板上装了轮子,发明了手推车,大大减少了搬运的力气,但手推车还是有些费力,于是又有一个“大懒人”在推车上装引擎,发明了拖运车,但拖运车的操作有些费时,于是又有一个“超级懒人”发明了电动输送带,从此工厂的营运从传统人力转化为全自动机械力,效率及效能因此大大的提升,而这个进步的催化力,就是懒人们的惰性。
人们懒得到聚会场所去社交,所以有了腾讯。
人们懒得到市场上去购物,所以有了淘宝。
人们懒得到图书馆找资料,所以有了百度。
人们懒得到书店里去买书,所以有了电子书。
人们懒得到电影院去*,所以有了视频网站。
从人类的科技及文明史来看,所有创新的发明都是为了让人们更加的偷懒,正因为人有惰性,才会引发思考去找出最有效的方法降低负担。正因为懒,所以才有动力去思考,找到能够创造最大效能与效率的方法。
聪明的懒人创造效能与效率
爱迪生说:“天才是1%的灵感,加上99%的努力。”千万别被这句话的语法骗了,这句话本身没有错,但重点在于你必须有那1%的好灵感,99%的努力才可能有价值,如果你只有99%的努力,却少了那1%的灵感,那么你就只是个帮人打工的。创造自己的效能及效率,是身为一个聪明懒人所必须的。所谓的效率,是指能在越少的投入下创造越大的产出,如此即为有效率,反之就是没有效率。而效能主要看的是最终产出的结果是否能达到或满足目标。
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杜拉克说:“效能是做对的事,而效率是把事做对。”领导人重视效能,追求目标及结果的达成。勤奋人重视投入,埋头苦干付出时间精力。懒惰人重视效率,寻找方法减少自己麻烦。
勤奋的人习惯用加法做事,在效率固定的情况下,用增加投入来创造产出。懒惰的人喜欢用乘法思考,总是思索着如何减少投入,藉由效率的提升来创造产出。
如果每件工作最初的效率值是一,勤奋的人努力增加投入,多一分力就多一分收获;懒惰的人却思考提升效率,让一分力有两分收获,甚至更高。不少的管理论点指出,具有懒人特质的人在简化任务及流程上最具创新力,为了减轻工作负担,他们愿意先投入时间及脑力找出好方法后,再好好享受新方法所带来的好处。、
培养懒人思维
这里所说的“懒人哲学”,并非真的懒到无所作为,而是建立在有责任感的基础上,能够思考而后动,以最省力的方式来完成目标。正所谓“动口不如动手,动手又不如动脑”,如果一个懒人不愿动手又不愿动脑的话,那当然不具绩效创造力。
记住,懒不是废,而是一种思考方式,为了让自己能够偷懒,所以好好的思考怎么做能够更省力;为了让客户能够偷懒,所以好好的思考提供什么样的产品及服务能够让他们更轻松。从飞机、汽车、计算机到智能型手机,哪一项发明不是在帮助人们更偷懒?
不少具有懒人创新力的人,学业成绩不一定出色,因为对他们而言,如果60分就能及格,为何要花90分的力气来念书?要知道,这30分可是得让懒人们付出多大的代价啊。事实上,不少卓越的成功者在校成绩不理想,正因为他们具有这种懒人特质。
比尔盖茨曾打趣的说:“我有几科考试没过,但我同学全都过关了。现在,他在微软担任工程师,而我是微软的老板。”
千万别小看懒人,因为推动着地球旋转的,往往正是这些懒脑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