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将相失和,为何最后吃亏的总是将?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10-12 08:31
我来回答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0 17:55
在古代,将相不和,因为武将手屋兵权,对皇帝有着威胁,若是战功赫赫,那是功高震主,皇帝会偏向丞相这边,而且武将大多没有什么心机,不如文臣心思多,所以最后吃亏的都是武将。
国的稳定来源文臣武将的权衡,可是本来丞相与将军之间,就有着权力的利益,所以将相之间,总是有矛盾的时候,当矛盾激化出来,失去表面和平,往往对于为将者非常不利。自古以来,武将以保家卫国,开疆扩土为责任,总体来说,冲锋陷阵,排兵布阵都可以,但是论起人心揣测,察颜观色的本事,那是不如在庙堂之上的丞相,要知道虽然身居高位,可“伴君如伴虎”,他们生活的危险不如武将明了,需要细心揣摸,故而环环绕绕的心思就深了,那是甩了武将好几街的实力存在。
一如上面所说,武将是以直观危险打下基础,所立下的血汗劳功一目了然,而战功越多,上位者就越能遭受到威胁的力量,所以如果在将军和丞相之间有了矛盾,只要丞相在皇帝面前说上几句,那猜忌之心对武将来说是致命的。战国时秦国的将军,白起与范睢之间,正是白起功高震主,而范睢为敛钱财,在秦昭王面前可是说不少白起的坏话,最后以白起自刎而结束这场将相之间的战争。可能将军在外,百胜而无一败,然而在庙堂朝廷之上,若与丞相不和,往往却是将军。
哪个将军不想马革裹尸战死沙场,而不是死于朝廷内部的勾心斗角?可惜人心不古,历朝历代,多少将相不和而致的国家动荡,这是帝王的权衡术也是国家的悲叹,本来文以兴邦,武以安国,是相互相成,而不是互相牵制的,你们说是不是?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0 17:56
也不一定,
像赵匡胤、李渊、李世民等这些就不吃亏了。 因为将手里有兵,威胁是巨大的。当将不吃亏时,相就连话都说不上。但帝皇当然会对将更警惕的。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0 17:56
因为武将掌兵权,对皇帝的威胁大,而丞相则没那么大的威胁。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0 17:57
近水楼台先得月,文官靠近政权中心,更能了解和左右当权者的想法;再者为相者毕竟学富五车,能言善辩,一般将者不能比拟。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0 17:57
这个很正常,将领适合在战场上杀伐果断,勇猛精进,但相在官场上是如鱼得水,最重要的一点是相手中无兵,不会引起统治者的忌惮,将领就不行了。
古代将相失和,为何最后吃亏的总是将?
在古代,将相不和,因为武将手屋兵权,对皇帝有着威胁,若是战功赫赫,那是功高震主,皇帝会偏向丞相这边,而且武将大多没有什么心机,不如文臣心思多,所以最后吃亏的都是武将。国的稳定来源文臣武将的权衡,可是本来丞相与将军之间,就有着权力的利益,所以将相之间,总是有矛盾的时候,当矛盾激化...
将相和的所有资料
教师应引导学生明确:“完璧归赵”的结果是蔺相如被封为上大夫,这是他在“渑池会”后晋升为上卿的前提,而蔺相如晋升为上卿,是将相产生矛盾的直接原因,有了将相之间的矛盾才有了解决矛盾的“负荆请罪”。三个故事就是这样联系起来的。 3.本课不但以鲜明的人物形象、曲折动人的故事情节引人入胜,更以主要人物...
作为一代名门将相,杨家将最后为何落得全军覆没的下场?
因为在北伐战场中杨家受到小人潘美和王侁的陷害,没有及时到战场支援杨家将,最终导致杨家全军覆没的惨局。杨家将从杨继业到杨业之子杨延昭再到杨文广等世代都是勇士,家里所有的男丁都驰骋在沙场上,杨家最有名的武器就是杨家枪,杨家人在历史中打过很多胜仗,为朝代更新迭代留下了重要一笔。史料对杨家...
既然将相同心协力保卫赵国,最终赵国为什么还是被秦国灭亡了?
首先就是赵国的政权并不怎么稳定,这一直是赵国所没能解决好的问题。许多赵国国君经历过政变,甚至在中国历史上非常出名的赵武灵王,都被活活饿死在自己的宫殿当中。而最后一任赵国国君也因为猜忌李牧会率领兵马夺取自己的位置,而换掉了赵军的统兵将领,这是导致战争失败的非常重要的原因。赵国曾经有一...
在 将相和 一文中将相不和的原因是什么
这是廉颇在蔺相如位居其上后的认识,这一认识是将相不和的原因,他言辞无礼,充满不满情绪。廉颇英勇善战,战功赫赫,这是实情。在“渑池之会”中维护国家尊严也有他一半功劳,因为“秦王没占到便宜。他知道廉颇已经在边境上做好了准备,不敢拿赵王怎么样,只好让赵王回去”。但是,对于蔺相如的...
中国唯一一个把王侯将相都做了个遍的人,为何最后却死在两个小人之...
在中国历史上总有这样的人,就像成为帝王将相,但是有一个人,把王侯将相都做了个遍的人,为何最后却死在两个小人之手?这个人是谁?这个人就是韩信。韩信在楚汉之争早期不看好刘邦,被萧何追回,之后才成为将军的,之后又一个歇后语形容他的:韩信点兵——多多益善。之后在公元前二零二年底,韩信当时...
文言文《报认少卿书/报任安书》的翻译
我认为李陵向来与将士们相处,总是自己不吃甘美的东西,把自己并不多的物品分给大家,能够得到部下的拼死效力,即使是古代名将,恐怕也没能超过的。虽然身陷重围,兵败投降,李陵,(我)看他的意思,还是想找到合适的机会再报效我们汉朝的。事情已经到了无可奈何的地步,但他摧垮、击破敌军的功劳,也足以向天下人表现出来了...
蔺相如和廉颇有何矛盾,“将相失和”的真正原因
他曾是宦官缪贤的舍人(古代的舍人指门客或官称、权贵公子,战国时代专指门客),是通过缪贤的举荐才进入国家政治中心的。蔺相如虽然十分得宠于赵惠文王,但赵国的贵族们还是十分歧视他,可以说至少缺乏同事之间的交往和必要的应酬。相关政治外交路线的不统一,使廉颇对蔺相如抱有很深的成见,后来蔺相如...
读《将相和》有感
堡垒不攻自破,是因为内部失和。“人心齐,泰山移。”《将相和》中,蔺相如心胸宽阔、深谋远虑,令人敬佩;廉颇将军负荆请罪、知错就改,更让人钦佩。 中华民族是一个拥有五十六个民族的、历史悠久的大家族。自古以来,人们以和为贵,是这个大家族能和睦相处、团结奋斗、共同抵御外来侵略,一直稳稳的立于世界之林,屹立于世...
秦昭襄王为什么放过了范雎?
白起如此战功赫赫,为何在将相失和之时秦王选择了范睢,赐死白起呢?李世民曾说过:“白起为秦平赵,乃被昭王所杀…乃君之过也,非臣之罪焉。”秦王情愿杀死战神白起却不想辜负范睢主要有三点:第一点,历史背景。长平之战后,白起本想一鼓作气攻下赵国,却因为范睢的阻止被迫中断。后来秦国再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