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事变爆发的历史必然性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10-12 09:10
我来回答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1 02:43
西安事变是我国现代史上一次震惊中外的重大事件,它结束了十年内战,促成了第二次国共合作,开辟了全民族抗战的新局面,从而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其研究一直颇为国内外学术界瞩目。近年来,随着学术争鸣日趋活跃,研究者们从不同视角、多层面对其进行了剖析与审视,有力地推动了西安事变研究向纵深发展。兹就近年西安事变研究中一些与中学历史教材密切相关的问题作一综述。
一、西安事变发生的原因
对此,学术界主要有以下三种观点:
1.中国社会矛盾激化说。杨拯民认为,西安事变的发生绝不仅仅是张、杨两位将军一时冲动下的偶然之举,而是中国三十年代社会各种矛盾发展、激化的一必然环节⑴。施文魁亦指出事变发生的原因是:第一,从根本上说,是日本帝国主义对我国的侵略,引起国内阶级关系的新变化;第二,红军对东北军的打击,使张学良感到继续“剿共”毫无出路;第三,蒋介石一向利用“剿共”来消灭杂牌军,使张逐渐觉醒;第四,东北军士兵要求打回老家去的强烈愿望影响张的转变;第五,*党*的积极影响,促使张放弃“剿共”转向抗日⑵。
2.*内部矛盾发展说。姬天舒指出:“西安事变的发生,*内部矛盾的斗争和发展是其内在原因,它既是*内部抗日派、左派同以蒋介石为首的右派、亲日派相互斗争的产物,又是*阵营中‘嫡系’和‘杂牌’之间矛盾尖锐激化的结果。⑶”马成碧从张学良、蒋介石的政见分歧说明事变发生的必然性。张和蒋从不同的途径走上政坛,他们以各自的方式逐步形成了两种根本对立的*思想。张形成的是以爱国主义为主流的*思想体系;蒋形成的是对外投靠帝国主义,对内*的*思想体系。两人都主张中国要统一,并力行实现,但在如何实现统一以及在对待日本帝国主义的入侵和对待中国*党的态度等问题上则存在分歧,当矛盾双方的斗争发展到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极限时,为了国家和民族的根本利益,张、杨采取了兵谏的方式⑷。
3.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说。杨颖奇认为中国*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对张、杨逐渐接受联共抗日主张起了直接的、重要的推动作用,对张、杨采取非常方式扣蒋兵谏,*蒋实现抗日主张,亦起了间接的、重要的推动作用。理由是:第一,从1935年8月到1936年4月,*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直接推动张、杨走上联共抗日道路;第二,从1936年5月到9月,随着**蒋抗日方针的逐步确立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的更广泛开展,*进一步推动张、杨坚定地走上联共抗日道路,实现了红军与东北军、西北军“三位一体”的联合抗日局面;第三,从1936年10月至12月初,随着蒋介石欲图大举“围剿”红军,压迫张、杨“剿共”的严重内战行动,*从挽救民族危机出发,有力地推动张、杨担负起制止内战,*蒋抗日的重要历史责任。⑸
随着研究视野的逐步拓展,近来有学者开始从不同的角度来重新诠释西安事变发生的原因,如徐林祥认为中国三十年代社会各种矛盾的发展和激化不只存在于西安,同时也存在于全国。他认为当时*情报失误是事变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其表现是:
第一,*情报掌握失真、行动决策失误;
第二,*特工组织混乱、应变指挥失灵;
第三,*秘密电讯中断、通讯联络受阻⑹。
王杉以现代化为视角,认为事变是在现代化的众多因素的合力作用下发生的,是中国人关注中国命运的产物,是近代以来中国人追求民主*的又一次尝试。她指出近代中国人由“传统人”向“现代人”的转变,民族主义意识由传统走向现代,以及*生活中一定程度的民主化,是事变得以发生的前提条件⑺。李云峰则从文化层面着眼,指出张、杨进步统一观的形成,显然是受到了中国*党人和爱国进步人士的影响,从这个角度来说,他们在深受传统文化影响之外,西方文化传统与苏化传统的潜移默化功不可没,他们的统一观与蒋介石以传统文化消极部分为主要基础构成的统一观相比较,其进步性不言自明。两种统一观的互相对立、冲突,发展到正常手段不能解决时,便有了异乎寻常的西安事变的爆发。⑻
二、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原因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原因一直是西安事变研究中的热点,学术界主要有三种观点:
1.*抗日主张作用说。李新认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是**根据抗日斗争的需要作出的。党首先肯定了事变的进步性质,认为这是“中国一部分民族资产阶级的代表,也是*中实力派之一部,不满意南京*的对日*,要求立即停止‘剿共’,停止一切内战,一致抗日并接受了*抗日主张的结果”。根据当时国内外的斗争形势,党深刻指出事变可能有两种前途:一种是爆发大规模内战,另一种是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党应当“采取联合*左派、争取中间派、孤立亲日派的策略,竭力制止新的内战爆发,敦促南京和西安之间,在团结和抗日的基础上和平解决事变。⑼”房成样亦强调:中国*党在事变和平解决中起了重要的作用,在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指导下,**不仅独立自主地制定了和平解决事变的方针*,还协助张、杨妥善处理了事变。⑽
2.*内部矛盾激化说。姬天舒认为: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是*内部矛盾和斗争发展的必然趋势。其主要依据是:第一,张、杨发动事变的目的就是为了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他们主张和平解决;第二,*内部实力派,即以宋美龄、宋子文、孔祥熙为首的亲英、美派坚决主张和平解决;第三,当时在南京的*左派,如冯玉祥等人从大局着眼,主张和平解决事变以避免内战、共同抗日;第四,*内部最有实力的地方实力派也主张和平解决事变。尽管何应钦等亲日派和某些地方实力派为了自身利益,企图利用事变来发动内战,但他们只是矛盾的次要方面。⑾
3.合力作用说。这种观点目前为学术界普遍接受,研究者们认为事变的和平解决是多方因素相互作用、共同促进的结果,只是表述不尽相同:
(1)关于*国际和**在事变和平解决中的作用。张庆瑰认为,*国际和**对事变性质的判断存在原则性的分歧,但在和平解决事变的方针*上基本一致。**确定和平解决方针在时间上先于*国际、在内容上也存在不同之处⑿。范敏华亦指出二者在和平解决事变的方针上基本上是一致的,但根本出发点和指导思想是不同的,由此导致了在如何处理蒋介石的具体问题上出现了分歧,*国际主张无条件释蒋换取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这无异于支持蒋的*内战方针⒀。
(2)关于国共两党在和平解决事变中的作用。苏丽认为西安事变的解决是以*和平方案为主体内容,在*亲英美派的一些具体方法辅助下实现的,两种和平主张的合力作用是事变得以结束的关键⒁。郑德荣亦指出,事变得以和平解决是西安、南京、延安三方面诸因素合力作用的结果。任何片面强调某一方面而忽视或否认其他方面作用的观点都是不符合历史实际的⒂。季云飞对直接参与谈判的各方*代表进行了作用评估。他认为以张学良为首的*爱国将领是事变和平解决的基本因素;以周恩来为首的*代表团是事变和平解决的决定因素;代表蒋介石意志的宋子文、宋美龄是事变和平解决的关键因素⒃。
(3)国际力量与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问题。朱超南分析了几个主要国家对事变的态度,认为起作用最大的是英国与苏联。英国主张双方采取妥协让步的态度以和平解决争端,其原则是既维持蒋介石现有的统治地位,又必须接受张、杨提出的停止内战联合抗日的*条件,并保证事后张、杨个人的生命安全。苏联*获悉事变后立即对张学良采取指责态度,并断定这是日本帝国主义的阴谋。苏联竭力维护和赞美蒋介石,希望蒋能恢复原有的最高统帅地位⒄。李佩良指出虽然日、苏、英、美等国没有支持张、杨的举动,但上述国家的态度并不一致,应对事变后的国际*作具体分析。⒅
三、西安事变作用的评价
近年来学术界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西安事变与中国社会进程问题。刘培平认为西安事变及其和平解决在中国社会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社会地位。理由是:第一,事变是中国社会矛盾的转折点,以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为标志,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由*两党代表的不同阶级之间的矛盾转变为日本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第二,事变及其和平解决是中国由内战到抗战的转折点;第三,事变及其和平解决是中华民族由涣散、*到团结、统一的转折点;第四,事变及其和平解决是中国社会*由**到逐步民主的转折点;第五,事变及其和平解决也是中国*党由“非法”到“合法”的转折点。这一系列的转折,奠定了抗日战争胜利的基础,确立了中国*党在中国社会发展中的领导地位和核心地位⒆。王杉从现代化的角度出发强调: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不仅促进了中国人民族意识由直觉阶段向自觉阶段的转变,加速了中国人与现代社会的接轨,而且使中国的*民主化程度在抗战初期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另外,它也使南京国民*的各个部门得以正常运转,使其在抗战爆发后,能够迅速组织力量面对突变的时局,其挽救和发展经济的举措,为未来新中国的经济发展的有序有效创造了条件。⒇
2.西安事变与*统治集团对日*的问题。对此,目前形成了两种对立的观点。张仲良认为,*集团由对日妥协走上抗日道路,其根本原因是它有抗日的要求和愿望,即使没有事变,它也会走上抗日道路。事变前,国际国内的*形势发生巨变,蒋介石转向抗日有其必要性和可能性。是日军出兵华北*蒋走上抗日道路〔21〕。李佩良不同意上述观点,认为虽然蒋介石统治集团有一定的抗日愿望和要求,但是没有事变的推动,他们是绝对不会由对日妥协走上抗日道路的。因为,*对日妥协与对内“剿共”的*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对内“剿共”决定对日必定妥协,而对日妥协又是服务于对内“剿共”的。在“剿共”和抗日问题上,蒋介石坚持把“剿共”作为内外*的中心。〔22〕
3.西安事变与中国*党的发展问题。学术界对此亦有不同的看法。王真认为,事变的爆发缓解了*和红军的危难局面,从客观上为中国*的大发展保存了力量;而且事变提高了中国*党的威信,壮大了*力量,并为最后*日本帝国主义和推翻蒋家王朝奠定了基础〔23〕。张学继认为事变给中国*党的历史发展所带来的机遇是极为有限的,*的迅速发展是因为遵循了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而并非事变提供的机遇造成的。理由是:第一,事变前,*虽然处境很艰难,但经过长期反“围剿”斗争的磨炼和伟大的战略转移,已具有更强的适应艰苦环境的能力,并开辟和巩固了今后得以继续发展的根据地,前景是乐观的。第二,*在事变前向*呼吁停战议和,一致抗日,是从中华民族抗日救亡的大局出发,绝不是惧怕内战。第三,事变虽带有偶然性因素,但隐蔽其后的必然性是举国上下的抗日要求与蒋“剿共”*的尖锐矛盾,这一矛盾即使不在西安事变中爆发,也要通过其他形式表现出来,中国*党正是对此深有洞察,才因势利导地处理了事变,西安事变也才因此起到推动历史前进的作用。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1 02:44
日本侵略中国,中华民族已经到了最危急的时刻。而国民*领导人蒋介石却仍在顽固的执行他的先内后外的反动路线。。。。。。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1 02:44
围绕:国共合作,民心所向来写吧,人民的力量最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