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10-11 21:41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5 06:08
册,象形字。“册”在甲骨文(图1、7)中就已经出现,甲骨文中的竖笔代表竹(或木)简,竹(木)简数量不一,少则三四条,多则五六条;中部的曲笔表示把竹简贯连起来绳子或皮条。这种用绳子或皮条编连起来的竹简就是“册”,同时也说明,至少在甲骨文出现的同时,人们就已在用简记事了。值得一提的是,甲骨文中表示竹简的竖笔长度不一,但所见的出土简牍都是上下等齐,并无一长一短的形制。古文字中“册”或“册”旁竖画等长的在一半以上。文字刻画、书写较为随意,故竖笔有长有短,像绳编的曲笔或连或缺,并无表意作用。
这个象形字,在周代的青铜器铭文里,构型变化不大,图8是西周早期金文上的“册”,上有四条简,编绳不封口;图3是西周中期金文,简已有五,笔势并呈弯形,编绳全在简内了。图5是秦小篆,形体和图3的金文基本相同,已变成竖长方。《说文解字》古文增加“竹”旁,是因为简册主要的材料是竹子,但是这个字形用例很少。隶书(图6)先是沿袭小篆,后来写作“册”,编绳变为一条,中间的“冂”形也可以理解为是一片片竹简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