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10-11 20:51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4 23:48
按照对法家的贡献来讲,应该是韩非子对后世的影响更大,但是论才学应该是韩非更高。
在《韩非子》一书中,寓言故事非常丰富,达340多个,风格幽默,语言浅近而意蕴深刻,一定程度上是当时社会众生相的展示 ,这也是韩非寓言的一大成就。
在群雄争霸、弱肉强食的战国时代,韩非忧国忧民,曾多次上书韩王请求变法图强,但都不被采用。于是他发奋著书立说,写出了《孤愤》《说难》 《五蠹》《内外储》《说林》 等几十万字的文章。文中,他比较了各国变法的得失,提出以法为主”,法、术、势结合的理论。
反之李斯的才学更多的是用在了权谋之上,焚书坑儒也是在李斯的推动之下进行的,对于国家而言,是一件起到了积极作用的事情,但是对于文学历史而言,是一场毁灭性的行动。
扩展资料
韩非子的文章说理精密,文笔犀利,议论透辟,推证事理,切中要害。
韩非子的文章构思精巧,描写大胆,语言幽默,于平实中见奇妙,具有耐人寻味、警策世人的艺术效果。韩非子还善于用大量浅显的寓言故事和丰富的历史知识作为论证资料,说明抽象的道理,形象化地体现他的法家思想和他对社会人生的深刻认识。
在他文章中出现的很多寓言故事,因其丰富的内涵,生动的故事,成为脍炙人口的成语典故,至今为人们广泛运用了。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4 23:49
按照对法家的贡献来讲,应该是韩非子对后世的影响更大,但是论才学应该是韩非更高。
在《韩非子》一书中,寓言故事非常丰富,达340多个,风格幽默,语言浅近而意蕴深刻,一定程度上是当时社会众生相的展示 ,这也是韩非寓言的一大成就。
在群雄争霸、弱肉强食的战国时代,韩非忧国忧民,曾多次上书韩王请求变法图强,但都不被采用。于是他发奋著书立说,写出了《孤愤》《说难》 《五蠹》《内外储》《说林》 等几十万字的文章。文中,他比较了各国变法的得失,提出以法为主”,法、术、势结合的理论。
反之李斯的才学更多的是用在了权谋之上,焚书坑儒也是在李斯的推动之下进行的,对于国家而言,是一件起到了积极作用的事情,但是对于文学历史而言,是一场毁灭性的行动。
李斯的一生,从战国末年延续至秦帝国。这一时代上接春秋,下开汉唐,为中国历史之关键转折。他出身社会底层,年轻时只是楚国一个看守粮仓的小吏。处于对人生价值的敏感,对个体存在的焦虑,他义无反顾地走出了小城上蔡,来到秦国都城咸阳,开始为梦想而冒险,为命运而抗争。
最终以贫贱的布衣,跃为秦帝国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丞相,扮演着显赫的男二号,享受这最好的灯光和位珞 ,拥有者最多的特写和对白,并影响了中国未来两千多年的*格局。可以作为导游,让我们游历这个辉煌的时代。
李斯的处世哲学是“老鼠哲学”。人是一只老鼠,同样是老鼠,但有粮仓老鼠和过街老鼠之分。“我要当一只粮仓里的老鼠。为这一目标, 李斯奋斗了一生。临死的时候长叹一声“仓鼠上越高,摔越远。”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4 23:49
韩非子与李斯是同学。
同学不能一个单位上班,因为同学之间会互相嫉妒。
韩非子有才华,李斯有权。
李斯嫉妒韩非子的才华,所以就在秦始皇面前说韩非子的坏话,最终害死了韩非子。
李斯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权高位重,不可一世,从这个角度来说,李斯利害。
而韩非子不仅是法家的代表人物,而且是先秦文化的集大成者,他吸收了道家的愚民文化,吸收了儒家的特权文化,吸收了法家内部各派的法、术、势,成为中国*社会的灵魂式人物。
——在中国历史中发挥实际作用的主要是儒、法两家,即所谓的“外儒内法”,但实际上,发挥更大作用的是法家。
韩非子不是开创性的思想家,但他却是中国专社会制度真正的总设计师;他的知名度在历史上虽然不是非常高,但他的思想在中国历史上一直发挥着巨大的实际作用。从这个角度来说,韩非子比李斯厉害。
虽然师出同门,但是韩非和李斯却走出了不一样的人生道路,评价两人的才能高低是个见仁见智的话题,我们不妨细细道来:
韩非是一名学者,并不是一名实践家,更不是一名*家韩非毫无疑问是一名法家的学者,对于法家的理论进行了归纳和拔高,说他是战国时期“集法家之大成者”丝毫不为过,但是我们也可以看到,韩非似乎不太懂人情世故,以他在韩国的地位和在学术界的知名度,是很难想象他的那一套没办法在韩国推行的。
裁判人:秦始皇
李斯是一名用法家思想武装起来的*家李斯受嬴政重用的原因很多,最重要的就是他的施政思维也是法家思维,和嬴政是合拍的。他设置的秦国制度始终是围绕法家思想和君权至上建立起来的,他确实是嬴政的左膀右臂。
所以,如果说学术上的才能,韩非远强于李斯,但说到实践,李斯远强于韩非。而且鉴于两个人也都不是善终,我建议打成平手!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4 23:50
当然是韩非更有才。
虽然他们被称之为法家人物,实际上他们是道家的法派人物,后来儒家在汉武帝时期实现逆袭,掌握了话语权,不允许道家法派再被称之为道家,创造出了法家这一名词。
司马迁在《史记》中,是将韩非子列为道家“宗师”一级的人物,与道家的老子、庄子、申子合并列传的,而且时人也把庄子和韩非子并列为继承老子衣钵的优秀传人。
老子的思想核心是“无为而治”,庄子的思想核心是“君无为,而臣有为”,韩非子的思想核心是“君无为,法无不为”,也就是说,他们的思想都是传承自传说中的道家思想之祖黄帝的,符合黄帝《道经》遗留下来的十六字真言“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追求事物的中间均衡状态,不过不及的。
李斯和韩非的老师荀子,传授他们的学说主要是“黄老帝王之术”,就是道家学说。
那么为什么荀子的标签是儒家的呢?
因为荀子的思想中“黄老帝王之术”是一种道家为主,儒家为辅的学问,道家学问要有身份的贵族学习之后才可以用于治国,而荀子是破落贵族,已经没有能力发挥的空间,才自称为儒家的。
李斯、韩非为什么要专门找荀子这个破落贵族学习道家学问呢?
因为他们身份相似,李斯是源自蔡国的破落贵族,韩非子是源自韩国的落难王孙,道家理论一般讲究“秘不外传”,他们只能找“同是天涯沦落人”的荀子传授技艺。
道家理论的传统道派相当于“母神”思维治国,而道家的新锐法派基本类似于“父神”思维治国。
韩非子提出的主张实际上就是如何确立在国家统治中当“父神”的权威,具体措施包括“言出法随”以法造神,“装腔作势”以势造神,“装神弄鬼”以术造神。
这其实对于中国传统社会如何担任一个国家的君王,如何担任一个家庭的家长,都是有极大的指导意义的。
反观李斯,在与道家法派的另一传承者赵高的竞争中直接落败,说明其能力上是存在短板的,而韩非子的早亡,不是李斯能力有多强,而是因为秦始皇够霸道。
李斯和韩非,其实都是亡于嬴姓之手。
赵高完整的姓氏名叫“嬴赵高”,秦始皇完整的姓氏名叫“嬴赵政”,他们是堂兄弟的关系,嬴赵高是赵国国君继承人资格拥有者之一,嬴赵政是秦国国君继承人资格拥有者之一,而赵国皇室与秦国皇室本来就存在亲源关系,只不过赵国被灭了国,秦国却一统天下成为了秦王朝。
后来儒家为尊者讳,对秦始皇采用了“姓名”模式称呼,对赵高则采用了“氏名”模式称呼,有意让他们成为没有关联的人,所以我们现在对大家统称“姓名”,其模式则是从秦王朝开始建立的。
李斯败于赵高,实际上就代表道家法派的贵族势力败于道家法派的皇族势力,能力上还是稍逊一筹。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4 23:51
李斯和韩非当然是李斯更有才,李斯帮助秦国一统天下,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并且还做了很多利国利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