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10-12 04:08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7 22:43
这一期,主要探讨两件,严肃的事,
1. 民宿的低频属性对网络营销渠道的影响。
2. 民宿可以从哪些方面切入高频战。
周鸿祎曾经说过,产品需要满足的三个特点是:痛点、高频、刚需。当下最流行的一句话是:低频打不过高频。
民宿是典型的低频、非刚需的产品 ,尤其对于单店来说。为什么这么说呢?
1. 很难规模化
民宿本身的性质 (体量小,非标准住宿) ,决定了规模化是一件难事。单店或者就那么几家店的民宿,一年百万级的营收,可以花在营销上的,最多寥寥数十万,这数十万用来打广告或者自建营销渠道,几乎难以成事。
2. 难以形成重复购买
单店的产品,基本就是一次性消费,两次算多了,再多也就三五次。 大家对于花大价钱在民宿宣传上很忌惮,一个很重要原因就是没有办法形成重复购买。
同样的流量导入之下,民宿产品基本是一次性成交,没法像我们知道的绝大多数产品 (比如说很多快消品) ,可以后续反复购买。 这决定了,这种流量导入是一件投入产出比比较低的行为。
这种一旦售后,基本就结束和客户关系的产品,太难唤起品牌记忆,就会使得产品更偏渠道建设,而非品牌建设。
▲ 单店 民宿客房购买频率
3. 难以做到大面积精准投放
民宿因为受地域*,虽然可以在任何地方购买产品,但要消费,就必须到目的地去。这种前提下,要找到精准人群,首先你要找到愿意出行的人群,然后这个要出行的人群还得是要出行民宿所在地,再然后他们还得是对民宿有兴趣的人群,再然后是价格、风格等的偏好。
这种因素繁杂的购买习惯,使得民宿人在做投放,选择精准人群的时候,显得无所适从。到底从哪里找目标人群,进而投放广告呢?这是个大难题。
以上3点,决定了,民宿没办法像许多大型酒店集团那样,去大量投放广告,以及去自建渠道。
民宿有点像淘宝的中小卖家,他们既没有那么多的线下门店,也没有很多钱去做各类广告,他们只能依托于淘宝这样的超级平台生存。
对民宿来说,也只能依托携程、去哪儿、蚂蜂窝、airbnb这样的通用性电商平台。
让我们再来看看消费者一端。消费者对一个产品越不了解,就越需要货比三家,越喜欢参照第三方的意见。这种情况下,电商平台是最有优势的。
李叫兽告诉我们,一个消费过程大致分为五个环节:
对应的消费者的逻辑,简单来说就是,我产生住宿的需求了,但还没确定要住哪一家 (当然,也有小部分是我原来就确定某家,我去平台上预订只是为了完成购买环节,这种占比较少) ,所以我去平台上货比三家。
在这个过程中, 搜索环节到购买环节直至之后的服务环节,即2-5这四个环节,都是在平台上完成。 但是,产生需求这个环节不在这个范围内。
没有一个神经病会原来不知道这周末要干嘛,突然就开始逛起携程网,然后:哎呀,要不我去厦门旅游吧。
对消费者来说,为什么需要品牌呢?品牌的意义,就在于它会缩减上述的环节, 直接减少了选择成本。 消费者产生需求,品牌的影响让消费者直接想起你,这就省去了搜索和评估环节(2和3两步)。 所以大的酒店集团才会花重金去做品牌影响力,为的就是,当顾客有住宿需求的时候,脑子马上就关联到这个酒店品牌。
电商平台只有这一种吗? (我们暂不讨论传统的酒店销售,比如说线下地推,我们只讨论线上网络的)
未必,想想现在的高端民宿,他们最喜欢用的渠道是什么。
是的,新媒体。如现在的几何民宿、借宿等等。当然不少民宿也自营新媒体,然而自营新媒体,个中滋味,谁做谁知道。几何和借宿这种专业的自媒体,针对性强 (只有喜欢好的民宿、喜欢这种生活方式的人才会关注) ,就慢慢成为一个有影响力的平台。
其实,相对于传统电商,几何和借宿也是电商,只不过它们是搭载在新媒体平台上的电商平台。
按照李叫兽的说法,如果说携程、去哪儿这种是交易型电商,那么新媒体就是内容电商。
对于民宿行业来说
1. 看新媒体文章,是单独评估,看携程等ota,是联合评估。
单独评估什么意思呢,就是消费者只要你这一家,没有其他几十家几百家对比了,有对比的时候,消费者想的是“到底哪家好呢”,这时候他就要去多方面对比,比如价格、设施、服务水平等等。
单独评估的时候,他就只有一个问题:眼前这个产品好不好, 能不能接受。
单独评估下,消费者的变化就是更加感性,更注重主观感受,更容易忽略成本。这个时候,高端的好的产品更容易走入消费者心中。
2. 目的性不一样。
交易型电商,就是打定了要挑一家我满意的住宿,这时候,消费者的目的是很强的,并且由于平台的引导,他会特别重视平台重点展示的几个属性,点评分、颜值、价格等,消费者这个时候有一个“挑刺心理”,因为选择很多,只要发现某一家某方面不好,立马排除掉。这就是那么多商家那么怕差评的原因。
而内容型电商,他们原来不是带着购买的目的看文章的,看文章只是为了看文章,无聊了,好奇了,看看文章休闲一下。按李叫兽说的,这个时候消费者是带着“找优点心理”。他看到好的,就觉得好。(主要是文章里也不会写坏的啊23333)
3. 老方觉得,对于住宿产品来说,还有一个,是内容的不同导致的差别。
旅游的交易型电商,不像淘宝京东,他们有内容页,可以支持详细的展示。ota电商,他们只有简单的简介、图片、价格展示这些,无法展示更多的东西。
因而,在ota上展示不了的东西,可以在新媒体上充分展示,不受*,包括民宿主人本身的故事。
因此新媒体成了另一个不错的网络营销的选择。但目前比较适用的基本都是高端高价的住宿产品。这又是为什么呢?
其实是投入产出比决定的 。在平台上投放文章,每篇的成本基本上固定,接收人群(人数)基本也差不多,不考虑到产品和文案的影响的话,我们假设转化率(产生的间夜量,注意不是销售额)也差不多。这时候高价的房型,就更划算。
比如我投1万元发一篇广告,同样产生50间夜的产量,卖1000的产出是50000,而卖300的产出只有15000,差距就非常大了。
而由于平台本身的定位里,高消费人群居多,因而高价的产品也更对路子。
最后,让我们再回到开头,高频和低频的讨论里去。
客房产品由于受到地域*,售后基本就结束关系了,但自营的新媒体, 注意了, 不管是提供资讯也好,是情感也罢, 是可以持续跟顾客发生联系的。接触的次数一旦多了,影响力自然就越来越深。
至于要如何利用这种关系,来达成更好的转换和变现,那就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了。
另外要注意的是,基于微信公众号的自营新媒体,由于其相对闭环的特征,注定了很难成为一个引流的强大工具,更多地只是作为一个维系已有群体的工具。
再次回到低频高频, 除了新媒体,民宿还有其他的能够产生高频需求的可能吗?
创办宛若故里的金杜,在初期的时候,提出了“五个一”,即“一个故乡人+一座美宿+一个私旅行+一个物产+一个故里客社群”,这其中,能产生高频接触的,是物产和社群。譬如他们推出的丽江腊排骨,虽然一年只有一次,但也比住宿产品好多了,至少, 大家每到除夕年夜饭的时候,宛若故里的品牌就会重新回到脑海。其他的松茸、野生菌之类的,购买频率就更不用说了。
▲ 摘自宛若故里微信公众号,仅做案例用,侵删
可以说,二销是每个民宿都想抓住的一类,比如武夷山,大家都爱卖茶叶。因为大家明白,住宿就一次两次,但是茶叶,只要能成为我的客人,这可能可以是一辈子的买卖。
这些二销品,按照产品性质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快消品,比如物产,经常使用,用了就减少或没有了,这类靠消费频率维持。
一类是耐消品,比如说茶具、工艺品之类,消费者不用经常重复购买,但是可以经常使用。
这两种,都可以跟消费者产生高频接触, 都是住宿产品之外的想象力。
这之外,还有其他吗?
如果你有好的想法, 欢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