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10-12 02:32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7 05:14
为了挑选适合自己的补钙产品,一些补钙族还把形形色色的同类广告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很多厂家都在钙制剂的吸收率上做文章。如有的说“沉积好,吸收快”;有的宣称“颗粒小,好吸收”;有的说“一定要加维生素D才能吸收”;有的甚至还用到了“原子钙”、“纳米钙”等新名词。那么钙的吸收率到底是怎么回事,从吸收率的角度考虑,我们应如何选择钙制剂呢?
钙的吸收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生理过程,影响因素非常多,而且与人的个体状态密切相关。钙含量高、溶解度高的钙制剂未必就一定在体内有较高的吸收率。通常当机体处于钙缺乏状态时,对钙的吸收率就高,反之则钙的吸收率就会较差。另外,儿童补钙其吸收率就高,老年人对钙的吸收能力就相对较弱。
胃肠道功能不正常时,各种营养素的吸收都较差,钙也不例外。而当内分泌系统出现疾病时,钙的吸收会发生大幅度变化,这时就绝不是靠改变钙片的种类所能够解决的问题了。
测定钙的吸收率有很多方法,有些用人类离体的小肠进行试验,也有些用动物等进行测试,但这些都不能真实地反映其在人体内的吸收率。而真正在活体的人身上测定钙的吸收涉及到高昂的费用及伦理学问题,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根据现有的资料,各种钙制剂的吸收率差别并不是很大。如碳酸钙为39%,乳酸钙为32%,葡萄糖酸钙为27%,柠檬酸钙为21%,L—苏糖酸钙为30%。对于那种在药品中标明钙吸收率超过40%甚至达到90%以上的钙制剂,我们就有必要追问一下,这种试验是在人体小肠内完成的,还是在动物尤其是严重钙缺乏动物试验中完成的呢?因为迄今为止,还没有任何钙制剂吸收率超过人体小肠主动与被动吸收的极限—40%左右的文献报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