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04:01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4 04:29
脊髓:外表呈圆形;有两处膨大(颈膨大、腰膨大),是上下肢神经发出的地方在脊髓横切面上,*灰色蝶形结构叫做灰质,是神经细胞体集中的地方。位于前面的灰质叫前角,发出运动神经;后面的灰质叫后角,是接受感觉神经传入的部位;灰质周围的白色组织叫做白质,是神经纤维集中处。
脊神经:由脊髓两旁的前、后两个神经根所合成。前根由前角运动神经元发出,支配四肢和躯干的肌肉运动。后根的功能是传导各种感觉,后根的脊神经节是感觉神经元所在部位。脊神经共有31对,即颈神经8对,胸神经12对,腰神经5对,骶神经5对,尾神经1对。脊神经发出后,除胸神经单独形成肋间神经支配胸腰部皮肤肌肉外,其他的脊神经相互结合起来形成神经丛,颈神经1~4形成颈神经丛,颈神经5~8与胸神经1形成臂神经丛。腰、骶神经则形成腰神经丛和骶神经丛。各神经丛又分出许多周围神经,分别支配颈、上肢、上胸、下肢和会*的皮肤肌肉等。
脑干:由延脑、桥脑、中脑和间脑组成。延脑下接脊髓,间脑上接大脑,脑干背部与小脑连接。脑干中有上下通达的神经纤维和许多神经核(神经元集中处),部分神经核发出脑神经。在延脑和桥脑中有许多重要神经中枢,调节呼吸、心血管、消化等生理功能,这些中枢如受损伤则可危及生命。间脑包括丘脑和下丘脑。丘脑是感觉活动中枢,许多感觉传入冲动都先抵达丘脑再转送到大脑皮层。下丘脑是调节内脏活动的中枢,例如摄食、饮水、体温、内分泌等活动都受下丘脑的调节。
小脑:形如栗子,位于脑干背侧,大脑后下方,有3对小脑脚与脑干连接。小脑与躯体运动的反射调节有密切关系。小脑病变时,可产生姿势平衡障碍,肢体肌张力增强或减退,运动过程中动作不协调。动作不协调表现为把握不住动作的方向,行走摇晃,醉汉样步态,称为小脑性共济失调。
大脑:由两个大脑半球组成。大脑表面有许多凹凸不平的沟和回,所以总面积很大,功能复杂,是中枢神经的最高级部分。大脑半球表面为灰质,即大脑皮质;皮质之下为白质,由神经纤维组成,联系各区皮质,并把皮层与皮层下各中枢联系起来。内囊就是皮层与皮层下各中枢联系的“交通要道”,属于白质结构。内囊受损则出现偏身感觉障碍和偏瘫;脑溢血(中风)时,常导致内囊损伤。大脑半球表面可分为颞叶、顶叶、枕叶和颞叶等。额叶的前*回管理对侧躯体肌肉的随意运动,顶叶的后*回管理对侧躯体的体表感觉,颞叶的上部与听觉功能有关,枕叶的后部与视觉功能有关。人类两侧大脑半球的功能有一定的分工,绝大多数的人左侧半球管理语言功能,右侧半球管理非语词性认识功能(如空间的辨认、音乐欣赏分辨等)。在大脑半球深部还有一灰质块,称为基底神经节,它由尾核和豆状核组成,发生病变时可出现不自主的动作(如上肢抖动、上肢舞蹈样动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