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蜈蚣草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03:57
我来回答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08 07:53
蜈蚣草
蜈蚣草(学名:Eremochloa ciliaris (Linn. ) Merr.)是禾本科蜈蚣草属多年生植物。秆密丛生,纤细直立,叶鞘压扁,互相跨生,鞘口具纤毛;叶舌膜质,极短,截平;叶片常直立,先端渐尖。总状花序单生,常弓曲,花序总梗及其轴节间被微柔毛。无柄小穗卵形,覆瓦状排列于总状花序轴一侧;第一颖厚纸质,顶端突尖,无翅,刺微粗糙;背面密生柔毛或微柔毛;第二颖厚膜质,脊之下部有窄翅;第一小花雄性,外稃先端钝,内稃较窄,第二小花两性或雌性;花药较大,柱头黄褐色。颖果长圆形,有柄小穗完全退化,仅存有长尖的小穗柄,基部着生处具柔毛。花果期夏秋季。
分布于中国云南、贵州、广西、广东、海南及福建等省区;印度、缅甸及中南半岛都有分布。生于山坡、路旁草丛中。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08 07:54
蜈蚣草(拉丁学名:Eremochloaciliaris(Linn. ) Merr.,别名:百足草),凤尾蕨科凤尾蕨属陆生蕨类植物。其生于山坡、路旁草丛中,喜温暖潮润和半阴环境。 其植株高可达150厘米,根状茎直立,短而粗健,密蓬松的黄褐色鳞片;叶簇生,柄坚硬,深禾秆色至浅褐色,叶片倒披针状长圆形,一回羽状,顶生羽片与侧生羽片同形,互生或有时近对生。它广布于中国热带和*带,以秦岭南坡为其在中国分布的北方界线,北起陕西、甘肃东南部及河南西南部,东自浙江,经福建、江西、安徽、湖北、湖南,西达四川、贵州、云南及*,南到广西、广东及中国台湾。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秆密丛生,纤细直立,高40-60厘米。叶鞘压扁,互相跨生,鞘口具纤毛;叶舌膜质,极短,截平;叶片常直立,长2-5厘米,宽2-3毫米,先端渐尖。总状花序单生,常弓曲,长2-4厘米,宽约3毫米,花序总梗及其轴节间被微柔毛。无柄小穗卵形,覆瓦状排列于总状花序轴一侧;第一颖厚纸质,长约3毫米,宽约1.5毫米,顶端突尖,无翅,两侧具多数长2.5-3毫米*展的刺;刺微粗糙;背面密生柔毛或微柔毛;第二颖厚膜质,3脉,脊之下部有窄翅;第一小花雄性,外稃先端钝,内稃较窄,花药长约1毫米;第二小花两性或雌性;花药较大,长约1.5毫米;柱头黄褐色。颖果长圆形,长约2毫米。
有柄小穗完全退化,仅存有长尖的小穗柄,柄长约2毫米,基部着生处具柔毛。花果期夏秋季。
生长习性
生于山坡、路旁草丛中。
常地生和附生于溪边林下的石缝中和树干上。喜温暖潮润和半阴环境。生长适温3~9月为16~24℃,9月至翌年3月为13~16℃。冬季温度不低干8℃,但短时间能耐0℃低温。也能耐30℃以上高温。
蜈蚣草喜湿润土壤和较高的空气湿度。春、秋季需充足浇水,保持盆土不干,但浇水不宜太多,否则叶片易枯黄脱落。夏季除浇水外,每天还需喷水数次,特别悬挂栽培需空气湿度更大些,否则空气干燥,羽状小叶易发生卷边、焦枯现象。规模性栽培应设遮阳网,以50%~60%遮光率为合适。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08 07:54
蜈蚣草是多年生长 木本植物,它归属于凤尾蕨科,这种植物的狼把草和根都能当药,它能够 在全年度采摘,采摘之后清洗晾干便是中药蜈蚣草。中药蜈蚣草中带有一些甙类和拍打和丝氨氨酸也有一些凡士林基,它可入膀胱经,具备祛风、除湿和祛毒除虫的关键作用,下边是对它作用及其功效与作用的详解,大伙儿能够 关键了解一下。
中药蜈蚣草
蜈蚣草的作用与功效
蜈蚣草是一种味淡而苦特性寒性的中草药材,祛风、除湿和舒经通脉及其祛毒水肿是它的关键作用,它对人类的风湿关节痛和骨节发麻及其腰痛,也有中风偏瘫等病症,都是有显著医治功效,此外它对人类的发烧感冒、痢疾、乳痈及疮毒等症,也是有十分显著的医治功效。
中药蜈蚣草
蜈蚣草的功效与作用
1、医治风湿关节痛
蜈蚣草当药之后,不光能祛风、除湿,还能经络疏通,它对人类的风湿关节痛和四肢麻木都是有优异医治功效,医治的情况下需要取晾干之后的蜈蚣草15克,小血藤九克,七毒散九克,把他们放到一起,剁碎之后放进纯粮酒中侵泡,泡好之后立即服食蜂酒。
2、医治跌打
蜈蚣草能活血化淤快速消肿,它是医治人类跌打的灵丹妙药,医治时需要把蜈蚣草和酸浆草各适当配搭在一起捣烂做成膏药,立即敷在患处,每日换药一次,并用二到三天之后跌打造成的肿疼就能基本消退。
中药蜈蚣草
3、医治无名肿毒
蜈蚣草能祛毒消肿,它能医治人类经常会出现的无名肿毒,在医治的情况下需要提前准备,蜈蚣草15克,犁头草15克,蒲公英和伏苓各十克,准备好的中草药材放进一起,用冷水清洗,再放进石锅中,加冷水煎煮,将好之后取下过虑,获得的药水可立即服食,残渣则能够 外用在出现肿疼的位置上。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08 07:55
肾蕨,别名蜈蚣草:附生或土生。根状茎直立,被蓬松的淡棕色长钻形鳞片,下部有粗铁丝状的匍匐茎向四方横展,匍匐茎棕褐色,不分枝,疏被鳞片,有纤细的褐棕色须。叶簇生,暗褐色,略有光泽,叶片线状披针形或狭披针形,一回羽状,羽状多数,互生,常密集而呈复瓦状排列,披针形,叶缘有疏浅的钝锯齿。叶脉明显,侧脉纤细,自主脉向上斜出,在下部分叉。叶坚草质或草质,干后棕绿色或褐棕色,光滑。孢子囊群成1行位于主脉两侧,肾形,生于每组侧脉的上侧小脉顶端,位于从叶边至主脉的1/3处;囊群盖肾形,褐棕色,边缘色较淡,*。原产热带和*带地区,中国华南各地山地林源有野生。常地生和附生于溪边林下的石缝中和树干上。喜温暖潮润和半阴环境,忌阳光直射。肾蕨是中国内外广泛应用的观赏蕨类,除园林应用外,肾蕨还是传统的中药材。肾蕨背面有大量孢子囊,用来繁殖后代。
肾蕨是附生或土生植物。根状茎直立,被蓬松的淡棕色长钻形鳞片,下部有粗铁丝状的匍匐茎向四方横展,匍匐茎棕褐色,粗约1毫米,长达30厘米,不分枝,疏被鳞片,有纤细的褐棕色须根;匍匐茎上生有近圆形的块茎,直径1-1.5厘米,密被与根状茎上同样的鳞片。
叶簇生,柄长6-11厘米,粗2-3毫米,暗褐色,略有光泽,上面有纵沟,下面圆形,密被淡棕色线形鳞片;叶片线状披针形或狭披针形,长30-70厘米,宽3-5厘米,先端短尖,叶轴两侧被纤维状鳞片,一回羽状,羽状多数,约45-120对,互生,常密集而呈复瓦状排列,披针形,中部的一般长约2厘米,宽6-7毫米,先端钝圆或有时为急尖头,基部心脏形,通常不对称,下侧为圆楔形或圆形,上侧为三角状耳形,几无柄,以关节着生于叶轴,叶缘有疏浅的钝锯齿,向基部的羽片渐短,常变为卵状三角形,长不及1厘米。叶脉明显,侧脉纤细,自主脉向上斜出,在下部分叉,小脉直达叶边附近,顶端具纺锤形水囊。叶坚草质或草质,干后棕绿色或褐棕色,光滑。
孢子囊群成1行位于主脉两侧,肾形,少有为圆肾形或近圆形,长1.5毫米,宽不及1毫米,生于每组侧脉的上侧小脉顶端,位于从叶边至主脉的1/3处;囊群盖肾形,褐棕色,边缘色较淡,*。
产地生境
生溪边林下,海拔30-1500米。产中国浙江、福建、台湾、湖南南部、广东、海南、广西、贵州、云南和*(察隅、墨脱)。广布于全世界热带及*带地区。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08 07:55
肾蕨:附生或土生。根状茎直立,被蓬松的淡棕色长钻形鳞片,下部有粗铁丝状的匍匐茎向四方横展,匍匐茎棕褐色,不分枝,疏被鳞片,有纤细的褐棕色须。叶簇生,暗褐色,略有光泽,叶片线状披针形或狭披针形,一回羽状,羽状多数,互生,常密集而呈复瓦状排列,披针形,叶缘有疏浅的钝锯齿。叶脉明显,侧脉纤细,自主脉向上斜出,在下部分叉。叶坚草质或草质,干后棕绿色或褐棕色,光滑。孢子囊群成1行位于主脉两侧,肾形,生于每组侧脉的上侧小脉顶端,位于从叶边至主脉的1/3处;囊群盖肾形,褐棕色,边缘色较淡,*。原产热带和*带地区,中国华南各地山地林源有野生。常地生和附生于溪边林下的石缝中和树干上。喜温暖潮润和半阴环境,忌阳光直射。肾蕨是中国内外广泛应用的观赏蕨类,除园林应用外,肾蕨还是传统的中药材。肾蕨背面有大量孢子囊,用来繁殖后代。(概述图片参考资料来源: )
肾蕨是附生或土生植物。根状茎直立,被蓬松的淡棕色长钻形鳞片,下部有粗铁丝状的匍匐茎向四方横展,匍匐茎棕褐色,粗约1毫米,长达30厘米,不分枝,疏被鳞片,有纤细的褐棕色须根;匍匐茎上生有近圆形的块茎,直径1-1.5厘米,密被与根状茎上同样的鳞片。
叶簇生,柄长6-11厘米,粗2-3毫米,暗褐色,略有光泽,上面有纵沟,下面圆形,密被淡棕色线形鳞片;叶片线状披针形或狭披针形,长30-70厘米,宽3-5厘米,先端短尖,叶轴两侧被纤维状鳞片,一回羽状,羽状多数,约45-120对,互生,常密集而呈复瓦状排列,披针形,中部的一般长约2厘米,宽6-7毫米,先端钝圆或有时为急尖头,基部心脏形,通常不对称,下侧为圆楔形或圆形,上侧为三角状耳形,几无柄,以关节着生于叶轴,叶缘有疏浅的钝锯齿,向基部的羽片渐短,常变为卵状三角形,长不及1厘米。叶脉明显,侧脉纤细,自主脉向上斜出,在下部分叉,小脉直达叶边附近,顶端具纺锤形水囊。叶坚草质或草质,干后棕绿色或褐棕色,光滑。
孢子囊群成1行位于主脉两侧,肾形,少有为圆肾形或近圆形,长1.5毫米,宽不及1毫米,生于每组侧脉的上侧小脉顶端,位于从叶边至主脉的1/3处;囊群盖肾形,褐棕色,边缘色较淡,*。
产地生境
生溪边林下,海拔30-1500米。产中国浙江、福建、台湾、湖南南部、广东、海南、广西、贵州、云南和*(察隅、墨脱)。广布于全世界热带及*带地区。
生长习性
常地生和附生于溪边林下的石缝中和树干上,肾蕨喜温暖、半荫和湿润环境,忌阳光直射。
生长适温3~9月为16~24℃,9月至翌年3月为13~16℃。冬季温度不低干8℃,但短时间能耐0℃低温。也能耐30℃以上高温。
肾蕨喜湿润土壤和较高的空气湿度。春、秋季需充足浇水,保持盆土不干,但浇水不宜太多,否则叶片易枯黄脱落。夏季除浇水外,每天还需喷水数次,
特别悬挂栽培需空气湿度更大些,否则空气干燥,羽状小叶易发生卷边、焦枯现象。
肾蕨喜明亮的散射光,但也能耐较低的光照,切忌阳光直射。规模性栽培应设遮阳网,以50%~60%遮光率为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