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10-13 19:55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0 15:12
谶语是指无意间说的话,没想到最后成真。历史上谶语的出现基本都是伴随着不可告人的秘密和阴谋,以及*手段;但世界就是这么神奇,有些谶语竟然变成真的。
历史上一语成谶的事不少,但接二连三的出现在一个人身上就奇怪了。而位面之子光武帝刘秀刘碰到过几次一语成谶的事。
刘氏复起,李氏为辅
公元22年,南阳发生饥荒。28岁还在种田的刘秀去宛城卖谷物,遇到了宛城人李通。李通劝刘秀起义,而劝说的根据就是图谶:“刘氏复起,李氏为辅”。刘秀觉得自己不能胜任,但深思熟虑后还是和李通合谋,跟随大哥刘縯起义。
最后的结局大家都知道,靠着位面之子的光环,刘秀最终光复汉室。而“刘氏复起,李氏为辅”的谶语也实现了前半句,而李通如果不是自己作死也能实现“李氏为辅”。
这道谶语可能是李通为劝刘秀起义而编的,但李通可能怎么也想不到最后居然成真。
定都改名
刘秀称帝后执意定都洛阳,但“洛”字五行属水,而汉王朝五行属火,水火相克,所以刘秀要求改名。但遭到儒家学者的反对,他们认为洛阳为夏、商、周三朝古都,有帝王气象,事关国运不能改名。
但在刘秀的一再要求下,最终改“洛阳”为“雒阳”。结局大家也知道,3代过后,东汉国运急转直下,君主都是幼年登基,外戚专权、宦官专权。
到最后董卓一把大火把雒阳烧的干干净净,大火持续一月有余。以至最后整个雒阳没有一片完整的砖瓦,一个活人。而从五行说上讲,正是这个改字让洛阳缺水,被火所烧。正好被当初反对改名的儒生一语成谶,变成事实。
总的来说谶语在古代都是代有某种*目的的,但历史总是惊人的巧合。也就让历史有了更多的神秘,让我们流连忘返
一语成谶的事历史上不少啊,随便说几个*时期的案例:
一、李纯
北洋军第六师的师长历来是个不好坐的位子,历任师长都不得善终。其中这第五任师长、江苏督军李纯更是在1920年时突然死在督军署内,死的莫名其妙。后来北洋*对外公开的说法是李纯忧国忧民所以自杀身亡,不过这个说法没几个人信。民间传说则多种多样,有说是和手下争风吃醋被打了黑*的,有说是继任督军齐燮元下黑手暗杀的。
督军署的秘书长周嵩尧就持后一种看法,他公开宣称不管李纯怎么死的,齐燮元都有很大嫌疑,并拒绝留任递交了辞呈。如此公然打脸齐燮元自然是大丢面子,为了洗清嫌疑,他公开对人说“李纯如是我刺死,将来一定在南京吃卫生丸子(子弹),不得好死”。然而抗战胜利后,齐燮元因为在抗战时期出任伪职当了汉奸,最后被国民*判了死刑,真的在南京雨花台公开执行,吃了一颗卫生丸子。
。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0 15:13
1920年,张作霖曾对曹锟指天发誓说:“我绝对拥护你,如有异言,他日必死于炮火之下。” 1924年,就发生了皇姑屯事件,奉系领袖张作霖乘坐专列逃回东北,于皇姑屯站以东被日本关东军炸死。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0 15:13
比如武则天 贞观年间长安城有一种“帝传三世,武代李兴”的说法。当时很多人都不相信,但也最终成为事实,武则天登基为帝。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0 15:14
历史专家傅斯年死于田横之岛;秦朝末年项羽看到秦始皇出行时的宏大场面,指着秦始皇的銮驾说“彼可取而代之”,后来推翻秦朝统治;楚南公说的“楚虽三户,亡秦必楚”,后来也应验了;这些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