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观刈麦》教案!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10-14 04:24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24 04:50
教学目标:
1、诗对农民的深切同情。
2、叙事与抒情紧密结合。
教学重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叙事与抒情相结合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 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号香山居士。唐代诗人。白居易是新乐府运动领导人之一。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时而作”的口号,主张诗歌必须为*服务。强调内容与形式统一,形式为内容服务,建立了现实主义的诗歌理论。他的讽喻诗反映了中唐社会广泛的矛盾和突出的弊政,实践了他自己的理论主张。感伤诗中的《长恨歌》《琵琶行》是两首杰出的长篇叙事诗,代表了白居易诗歌艺术的最高成就。
二、 整体感知
这是一首叙事诗,带有强烈的讽喻色彩。诗的开头先交代时间和背景。终年劳作的农民,到了五月麦收时节更忙了。这时候,妇女们带着自己的孩子,冒着炎炎烈日,来到田里给正在收麦的人们送饭送水。男人们正在埋头割麦,他们脚下暑气熏蒸,背上烈日烘烤,虽然已经累得筋疲力尽却全然不顾,只是希望趁着夏日天长能够多干一些活。这是写的全景。在这个景的衬托下,描写了另一种令人心酸的情景:一个妇人怀里抱着孩子手里提着破篮子在割麦者旁边拾麦。为什么要来拾麦呢?因为她家的田地已经“输税尽”——为什么交纳官税而卖光了,如今无田可种,无麦可收,只好靠拾麦充饥。这两种情景交织在一起,有差异又有关联:前者揭示农民的辛苦,后者揭示赋税的繁重。繁重的赋税既然已经使贫妇人失掉了田地,那也回使这一家正在割麦的农民失掉田地。今日的拾麦者,乃是昨日的割麦者;而今日的`割麦者,也可能成为明日的拾麦者。强烈的讽喻意味,自在不言之中
诗人由农民生活的痛苦联想自己生活的舒适,感到惭愧,内心久久不能平静。于是用笔歌其事,表达自己对农民的深切同情也希望能引起当政者的注意。
这首诗虽然着墨不多,但却把割麦者和拾麦者夏收时那种辛勤劳碌而又万分痛苦的生活情景和内心感受,描绘得真切生动,历历如画。
三、引导探究:
1、思考:(1)这首诗主要写了哪两个场景?各有各的侧重——农人挥汗如雨割麦,揭示农民的劳苦。
贫妇抱子挎篮拾麦,揭示赋税的繁重
(2)诗中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
景物描写:夜来……黄
场面描写:足蒸……光
语言描写:家田……肠
心理描写:力尽……长
(3)从文中找出叙事与抒情的部分,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4)讨论书后练习一
(5)将农民与自己进行对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惭愧、谴责自己,对统治者的批判,对劳动人民的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