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患者容易失眠吗?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10-13 02:00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6 21:15
抑郁症患者确实非常容易失眠,甚至很多抑郁症患者的首发抑郁症状就是失眠,或者其它形式的睡眠问题。
我们说的失眠在医学上统称为睡眠障碍,而睡眠障碍也是抑郁症最常见的症状表现之一。之前上海精神卫生中心的心境障碍科研团队曾经有一个多中心的抑郁症躯体症状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抑郁症患者中,最常见的躯体化症状表现就是睡眠障碍,有65%的抑郁症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碍。
它们可以表现为入睡困难(早段失眠)、睡眠表浅多梦(中段失眠)以及早醒(末段失眠)。这其中还是以入睡困难最常见,可以说抑郁症患者的入睡起码要比患病前的睡眠延后半小时以上。而早醒则是抑郁症患者睡眠障碍中最具特征性的表现,因为常常照通常的醒觉时间要提前2-3个小时,很多人醒来的时候天还是黑的,但就是无法再次入睡。
当然世界总是有对立面的,就有这么一群抑郁症患者,平日表现为不典型抑郁,也就是与人们熟识的抑郁症存在明显差异,但根据诊断标准还是存在 情感 低落并符合诊断标准。这样的不典型抑郁症患者,在睡眠方面也可能表现为不典型表现,比如睡眠增多,嗜睡等等。
既然能问这样的问题,很可能是遇到了这个问题。抑郁症患者的失眠不同于一般的失眠症,其失眠的根源是持续低落的 情感 ,非单纯的睡眠问题,所以治疗的根源在 情感 ,而非睡眠。但也不耽误治疗 情感 的同时,使用镇静安眠药物改善患者的睡眠问题。
比如我们经常对于存在失眠和焦虑问题的抑郁症患者使用苯二氮卓类药物艾司*,这种药物被广泛使用于失眠症的治疗,但同时还存在明显的抗焦虑作用,很适合这类抑郁症患者使用。同时通过抗抑郁药物继续治疗持续低落的 情感 ,最终解决抑郁症患者的失眠问题。这样抑郁症患者在情绪改善后,失眠问题也会自然而然的缓解掉了。
但有一点值得我们大家注意,虽然报道的不是很多,不过确实有报道成苯二氮卓类药物可能会加重患者的自杀观念,对于顽固自杀的患者,使用苯二氮卓类药物的时候,要详细评估,加强监护,保证患者不会出现冲动自杀行为。
当然,除了苯二氮卓类药物,抗抑郁药物中也有具有强烈镇静作用的药物,比如米氮平、比如曲唑酮,都是这样的有强烈镇静作用,可以改善患者睡眠的抗抑郁药物。相比较而言,我个人更喜欢米氮平,因为更容易和其它不同作用机制的药物联合使用,而且联合用药的效果还很好。
是的!他们不是不想睡,是真的睡不着。
曾经接触过几个抑郁症患者,其中一个还是躁郁症,平常给人的感觉是上进、乐观、积极、讨好型人格,每天都在很晚很晚睡,而很多人把睡不着觉归于压力大等等,其实是无处宣泄的情绪积累引起神经紊乱。
抑郁症患者常有顽固性睡眠障碍,发生率高达98%,表现为失眠、入睡困难、早醒、睡眠节律紊乱、睡眠质量差等形式。抑郁症患者早醒尤其是在清晨3~5时醒来,此时情绪低落,自杀的危险最大,这是抑郁症的危害之一。
所以,是的,抑郁症会经常失眠,并且深度睡眠的时间非常少。
这个情况在临床上经常会遇到,为什么会出现呢?
目前通过多导睡眠脑电图进行这项相关研究。 从现有的研究中提示多导睡眠脑电图的改变是抑郁症最突出的生物学表现。 抑郁症患者具有一般睡眠障碍的多导睡眠脑电图特点,包括睡眠潜伏期延长、总睡眠时间减少、觉醒增多、早睡、睡眠效率下降、δ睡眠减少和睡眠时相转换增多等。同时重症抑郁的多导睡眠脑电图还表现为为快动眼睡眠(REM)潜伏期缩短、REM密度增加、慢波睡眠减少,多导睡眠脑电图指标的这些改变同时也预示着长期预后不良。
有的研究将其与地塞米松脱敏抑制实验结合起来,结果发现多导睡眠脑电图改变与地塞米松脱敏抑制实验过度反应有关。REM潜伏期还可以预测治疗反应,阿米替林反应好者,治疗头几天REM潜伏期明显延长,非REM睡眠第1期增加,第3、4期减少。抑郁症患者表现明显的REM睡眠异常,REM潜伏期缩短及第一个REM周期中的REM密度增加,原发性抑郁症患者REM潜伏期有更为缩短的趋势,因此借用此睡眠参数,可以较好地将抑郁症患者与正常人进行分类,其中REM潜伏期可能是较为敏感的指标。
这里需要说明一下,抑郁症的患者除了失眠,还会出现嗜睡,也需要加以注意。
祝大家 健康 !
大部分抑郁症患者都需要依靠药物才能入眠。对抑郁症患者来说,夜晚可能是最可怕的。因为他们的脑袋里有各种各样的声音,千丝万缕的思绪,完全没有办法做到什么都不想,安静的入睡。甚至会因为无法入睡而哭泣,直到筋疲力尽。
所以,是的,抑郁症会失眠,并且深度睡眠的时间非常少。睡眠质量糟透了!如果身边有抑郁症的亲人或者朋友,一定要重视!最好是去看心理医生,配合医生治疗。
一般都有睡眠障碍,越失眠身体状况越差,脾气越差
容易
容易失眠,因为我觉得
越抑郁越睡不了,
抑郁症患者是有失眠的症状,但不是所有的失眠都是抑郁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