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10-13 00:21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1-22 07:38
“五月五,是端阳。插艾叶,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龙船下水喜洋洋。”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流行于汉、壮、布依、侗、土家、仡佬等民族地区。
端午又称重五,许多习俗也与“五”这个数字联系在一起。用红、黄、蓝、白、黑五色线系在儿童的脖颈、手腕或足颈上,称为长命缕。各家要插“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头、龙船花。南方过端午节要吃“五黄”黄鱼、黄瓜、咸鸭蛋黄、黄豆瓣包的包子、雄黄酒。无论南方北方,这一天还要用雄黄在儿童的额头上画个“王”字,还要带五颜六色的香囊。
扒龙船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扒龙船历史悠久,是中国民间传统水上体育娱乐项目,多是在喜庆节日举行,是多人集体划桨竞赛。"龙舟"一词,最早见于先秦古书《穆天子传》卷五:"天子乘鸟舟、龙舟浮于大沼";《九歌·湘君》中"驾飞龙今北征,邅吾道兮洞庭","石濑浅浅,飞龙兮翩翩"。学者们认为文中记载的"飞龙"即是龙舟。这些龙船平时沉在江湖水底,也有把龙船安放在陆地的木架上,再搭棚架保护。每年的五月初一前后,龙船就下水或从水底浮起,水手开始训练,直训练到五月初五参加比赛。
端午日洗浴是《大戴礼》记载的古俗,但文中的兰不是兰花,而是菊科的佩兰或草药,有香气,可煎水沐浴。《九歌·云中君》亦有"浴兰汤会沭芳"之句。《荆楚岁时记》:"五月五日,谓之浴兰节。"《五杂俎》记明代人因为"兰汤不可得,则以午时取五色草拂而浴之"。后来一般是煎蒲、艾等香草洗澡。
佩香囊,是端午传统习俗之一。香囊内通常填充一些具有芳香开窍的中草药,有清香、驱虫、避瘟、防病的功效。端阳以四色线系臂,并佩戴香囊,小巧玲珑精致可观。香囊又叫香袋、香包、荷包,一般是内装香料,用五色丝线缠绕而成,或者采用彩色绸缎或布块包上棉花,掺和着川芎、白芷、排草、芩草、丁香、山艾、细辛、甘松、白芷、甘草、雄黄粉等中药粉,再用彩绸扎绣而成,下边还垂上红、绿、青、蓝、紫各种线穗,佩在胸前,香气扑鼻。
中国古代崇敬五色,以五色为吉祥色。因而,端午节清晨,各家大人起床后第一件大事便是在孩子手腕、脚腕、脖子上拴五色线。系线时,禁忌儿童开口说话。五色线不可任意折断或丢弃,只能在夏季第一场大雨或第一次洗澡时,抛到河里。据说,戴五色线的儿童可以避开蛇蝎类毒虫的伤害;扔到河里,意味着让河水将瘟疫、疾病冲走。
端午节食粽子,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粽子,又叫"角黍"、"粽籺"、"筒粽",其由来久远,花样繁多。"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这是旧时流行甚广的一首描写过端午节的民谣。总体上说,各地人民过端午节的习俗大同小异,而端午节吃粽子,古往今来,中国各地都一样 。古粽籺早在春秋时期就已出现,最初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到了晋代,成为端午节庆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