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10-12 19:27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4 09:26
推送了几期时间管理系列文章之后,有读者发来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看了这个问题,不知宝爸宝妈们是否有同感?反正我有。想知道做为一个家有两淘娃的职场妈妈,我的周末通常是怎么度过的吗?
带娃,买菜做饭,各种家务琐事,带娃,……,哄娃睡着,在精疲力尽中不知不觉地睡去……这就是我幸福而又悲催的周末,平时晚上也差不多如此,怪不得我去上班的积极性总是很高。(哭笑不得脸)
你们会问我:那你都在什么时候读书、写公众号呢?答案是:在娃睡着的时候、早起娃还没醒的时候、上下班坐班车的时候、洗菜切菜的时候、外出办事坐车排队的时候、甚至上厕所的时候……(还是哭笑不得脸)
所以,我对这个问题的回复是这样的:
时间管理有很多方法,不同方法适用于不同情境。比如工作日你用得好好的番茄时钟管理法,一到周末就失灵了。正番茄到一半呢,那边娃突然醒了,嗷嗷待哺或哇哇大叫,你还怎么可能继续番茄下去。
当然还是要尽力去创造大块时间,用于学习、阅读、写作等思维密度大的事情,本文是在时间碎片化确实难以避免的前提下,来聊聊碎片时间应该怎么管理?
具体来说,碎片化时间管理有这些秘诀,用好了不仅可以让你三头六臂、分身有术,还有另外一些好处,下文会讲到。
这个社会中,每个成年人都扮演了不止一个角色:子女、爱人、父母、员工、自我、业余组织成员,等等。每个角色都有相应责任,对你有要求,产生很多待办事项。这个世界又是如此的信息泛滥、充满*,每时每刻我们的大脑都会冒出很多新的*、想法或灵感。当我们的大脑盘旋着这些思绪万千的念头或悬而未决的任务时,就会分心、焦虑、有压力。
这时,就需要把这些念头导出到外置存储设备,把大脑清空,可以让它们轻装上阵,听我们指挥,去处理那些更为重要的思考工作。
我所用的外置存储设备是一款叫做奇妙清单的app,它是我的一个个人事项综合管理系统,涵盖了我整个人生的方方面面。所以我的大脑就可以清除杂念、心如止水,这是空手道中形容一切就绪的状态。
不管你借助什么工具来作为外置存储系统,这套系统都必须满足以下要求:
1、大局着眼、小处入手。
大局着眼是指这些事项要围绕你的人生愿景、目标、价值观来制定。
所以,这个系统得有清晰的结构,能搭建起你的整个人生。还记得以前提过的人生平衡模型吧?我的清单就是按这四大领域来分类的,当然你也可以有更适合于自己的分类。
小处入手是指这些事项必须是一些具体的、可执行的行动,是一系列能产生结果的、朝着你的目标更进一步的行动。
所以,要学会把任务拆分成足够具体、细小的行动,小到可以灵活填到零碎的时间片里。
李笑来老师在《把时间当作朋友》(第三版)的第三章“管理”之第4节“关注步骤”里讲到:“比做什么和为什么要做更为重要的是,怎么去做,即不停拆分任务,越具体越好,直至确认每个小任务都是可完成的,且都可以由一个人独立完成。”
同时,小处又是紧扣大局的,就像一堆散乱的珠子要能靠这几根线拎起来。
2、只保留仅有的一份清单。
多份清单只会产生信息冗余,给自己带来混乱和干扰,所以只能有一份,统一、连贯、长期的来收集和整理你的待办事项。
3、随时带在手边。
需要时能在几秒钟之内打开,因为有些想法稍纵即逝。如果取用不便,可能嫌麻烦就不记了,不利于养成这个习惯。
而且不管是数码的,还是纸面的,都要易于修改。
顺便说下,清单的制作和运用是一种需要练习的重要能力,掌握它会让你的生活变得条理、高效。
有了一个大的系统,现在要把它落实到每天的具体日程里。
纵使你有再多的待办事项,一天也只有24小时,还包括吃饭、睡觉、洗漱、交通等一些无法避免的时间花费。所以,做减法就必不可少。
我常用的做减法方法是“每日三件事打卡”,这是我在橙子学院高效能训练营里开始养成的习惯。
具体做法是:每天早上睁眼第一件事,不是打开微信,而是先打开这个记录,选定三件发自内心最想做的、当天最重要的事,有时没有三件那就只做一件也是好的。临睡前还打开这个记录,对当天做总结和复盘。
可是要做的事情很多?选哪三件呢?这时候之前讲过的时间开销记录就派上用场了,取舍时可以参考过去类似事情的时间花费,来预估所需时间。
《把时间当作朋友》第3章第8节讲到一个方法“制订预算”:与记录时间开销相对应的一个习惯就是制订时间预算,当发现有些任务当天不可能完成时,就要做取舍。
像开头提问的读者那个情况,就可以在周末时有意把三件事减成一件事。
这个模板是我开始实践打卡之后根据自己需要略加改版的,加了“今日好评”和“今日差评”,对自己的每日行为做反省,“吾日三省吾身”嘛。
每天记录“小确幸”是为了提高你对于幸福的感知能力,提升幸福感,这是积极心理学里的内容。之前专门写过一篇关于“小确幸”的文章:《我生命中的100个小确幸》。
记录的目的一是为了聚焦;二是为了让自己看见,每天都往梦想更靠近一点,这个梦想可以是工作上的、也可以生活中的。如果每一天都做着令自己心动的事、并且看着自己一点点向它靠近,怎么会不开心、不元气满满呢?三是留下日志便于以后的月度或年度总结。
明确了当日要事,如果一整天时间都可以用于完成它们,没有任何打断和干扰,这是最理想的情况,但也只能是理想。
现实是,在我们忙碌繁杂的生活里,时间早已碎成一地。造*们之间高效与低效差距的一个关键在于这些时间碎片怎么利用,用来做什么?
当然你可以用这些时间来刷微博、朋友圈、聊天、打游戏、淘宝……
但,我相信,正在读这篇文章的你,肯定不希望这样,你想每天都往自己的目标迈近一点点。所以,当你现在有了一点空闲时间,你正在看着“每日三件事”,思考着:这个时间,我应该做什么?
现在做什么要怎么决定?
这时候就需要用到戴维•艾伦(David Allen)在《搞定1——无压工作的艺术》(Getting Things Done)这本书里提到的“确定某一时刻具体行动的四标准法”,即情境、时间、精力、重要性。前三个标准是你采取行动的制约因素,第四个标准评估行动的价值大小。
关于情境:
举个例子,我现在正坐在班车上,周围坐满了同事们,我今天有一件要事是听一节在线课程,但是我没带耳机或者手机流量不足,此时情境就不适合我做这件事,尽管此刻我有充足时间和充沛精力来完成它。
关于时间:
再比如,我现在在银行排队,前面显示还有15人,大概预估要等30分钟,那我就选择一个30分钟里能完成的、适合公共场所情境的行动来做,比如构思一篇文章的大纲、读一篇英语新闻、起草一份旅行计划。
这时,你过去坚持时间开销记录的成效就会发挥作用,因为你会更敏感的感知时间,更精确的预估30分钟内能完成什么任务。
就算你现在只有五分钟,你也可以有很多选择去完成一个任务:读完一篇收藏夹里的微信文章、上网买两张电影票、打电话预约一起上门维修,或者整理一下包包。
关于精力:
周末晚上,好不容易把娃哄睡着了,你也快累残了。临睡前的一个小时,已经没有精力再去做学习、写文这种费脑的事了,看部电影、读本轻松的小说,可能是不错的选择。
只有当三个因素都匹配,行动才能高效,如果还有多项任务可选,此时再根据重要性来选择。
很多时候,我们不是缺乏时间,也不缺乏要做的事,而是不知道这一刻要做什么?比如,你在机场候机,还有40分钟登机,于是想很多想做的事反正现在也做不完,不如刷手机吧,那些事等有大块时间了再专心做。殊不知你永远不会有那么大块的时间,所以也就永远不可能完成,而当别人问起时,你还会理直气壮的说“我太忙了,真没时间。”
所以,从本质上而言,时间管理管理的是你自己的行动。
好了,做什么也确定了,也开始行动了。在执行过程中,会有很多细小繁杂的任务,怎么去组织、搭配它们呢?
同样是那么多任务,同样是那么多时间,但如何安排这些任务的顺序,对效率会有截然不同的影响。
1、多任务并行处理
一般而言,任务分两种:机械化任务,即相对简单的、不烧脑的、无需非常专注的任务;非机械化任务,即烧脑的、需要聚精会神的任务。
几件机械化任务,一件非机械化任务加几件机械化任务,都可以并行处理,但一件非机械化任务和另一件非机械化任务,就不能并行。
比如,在烧开水的同时去洗漱,肯定要比先洗漱完、再坐等水烧开,要更有效率。
再比如,摘菜时可以听在线课程,同时洗衣机里洗着衣服。
但在学习一门课程时就不能同时写文章。
2、共同地点的任务集中办理
由于共同环境需要,哪些事可以集中在一起办理?比如同一个地点附近的多件事,最好都集中办理,节省来回交通的时间。
3、难易任务交替,让大脑效率最大化。
大脑的专注力和体力一样,也是有限额的,当从事太久高度集中精力的任务以后,大脑变得疲惫、低效、懒惰,需要休息。所以把难易任务交替进行,让大脑张弛有度,获得最高的工作效率。
运用了以上四条秘诀以后,你的碎片化时间被高效利用,因此也产生了大量的碎片化成果:读书笔记、写作灵感、听课笔记、读微信文章的摘要、写到一半的文章、旅行计划草稿、一些生活信息的备忘,等等。
就像用奇妙清单管理我的所有待办事项一样,我用印象笔记管理所有碎片化成果,分类清晰,标签明确,方便搜索,一网打尽。
然后,定期清理它们,形成一篇文章、一个课程、一份月度总结、一棵知识结构树等可见的成果,不再需要的内容及时删除。
以上五个秘诀,从想法、到行动、到结果,且保留记录,保证了真正的行动力,才是完成,才能把我们的人生往想要的方向推进。
在实践过程中,以上秘诀不仅让我事半功倍,还意外惊喜地发现以下额外好处:
有一次我坐公交车去办事,查询app显示,还有十来站才来,估计还需要十五分钟。于是,我取出包里的一本书,翻到书签的位置,站着等车时看完了其中的一节,并写了读书心得。丝毫没有焦躁情绪,反而很享受当下片刻的安宁。上车以后,我可以很快又进入读书状态,几乎没有任务间切换的“暗时间”。
当时我就在想:坐公交车不仅环保,还让我学会了等待和耐心。学会的意思是,等待过程丝毫不着急不焦躁,总能找到一件事专注做,在一点点的碎片时间里产生价值。
当今社会碎片化时间已经在所难免,与其抱怨、抵触,还不如通过有效的管理让它们化零为整。
还记得之前推送的时间管理日签卡之十吗?它蕴含了碎片化时间管理的真谛——水滴石穿,发挥出日积月累的巨大力量。
#667-布同凡想#
橙子学院码字岛第3篇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