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10-12 16:50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3 05:16
僧稠是受跋陀赏识的另一位弟子。僧稠是安阳人,他28岁时,发誓要成为一名佛教僧侣。跋陀收他为弟子不久,他聪明的才智和惊人的记忆力就为世人所知。哪怕最枯燥的*他只要读一遍,就能理解和背诵。
僧稠体魄强壮,他精通武术,喜欢摔跤,常在节日期间为参观寺庙的人表演,据说没一人能打败他。为了娱乐,他爬上离地面很高的主梁上,然后从这条梁跳到距离很远的另一条梁上。他也喜欢以神奇的速度敏捷地在高墙上行走。
传说僧稠有一次旅行途中,跃过王屋山,一段时间后,独自一人在山中*,忽然听见发自附近的山林里一声雷鸣般的吼声。僧稠忙出来查看,原来两只老虎正在生死搏斗。
因为出家人发过誓不伤害任何生灵,所以不等这两只凶猛的野兽互相厮杀,僧稠忙冲上前去,抡起沉重的大铁杖将两只野兽分开,大吼着,恐吓这两只凶悍的动物,两只老虎最终被驱散了。
跋陀对僧稠十分宠爱,夸他是“葱岭以东,习禅之最”。后来,僧稠就成了大名鼎鼎的稠禅师。
在武功方面,唐人张鷟的《朝野佥载》、北宋初年李昉的《太平广记》对僧稠禅师都有相同的神话般故事记载,其中《太平广记》中写道:
北齐稠禅师,邺人也,幼落发为沙弥,时辈甚众。每休暇,常角力,腾越为戏,而禅师以弱见凌,给侮殴者相继。稠禅师羞之,乃入殿中,闭户抱金干个人誓曰:“我以羸弱为等类轻侮,为辱以甚,不如死也,汝以力闻,当佑我,我捧汝足七日,不与我力,必死于此;无志还……。”
金刚形见,手持大钵,满中盛筋,谓稠曰“小次欲力乎。”
曰“欲.”
“能食筋乎。”
曰:“不能.”……乃怖以金刚杵,稠惧遂食。
食毕,诸同列又戏欧,禅师曰:“吾有力,恐不堪于汝。”
同列试引其臂,筋骨强劲,殆非人也,方惊异……。
因入殿中,横塌壁行,自西至东,凡数百步,又跃首至于梁数四,乃引重千钧。其拳捷骁武劲。先轻侮者,俯伏流汗,莫敢仰视。
另外,据道宣《续高僧传》和洪亮吉《登封县志》记载:僧稠“抱肩筑腰,气嘘顶上”。所有这些,也能为僧稠禅师精通武功的立论进一步提供佐证。
跋陀在住持少林寺的30多年时间里,虽然超度了不少弟子,功成者只有慧光、僧稠两人,两人在他圆寂之后离开了少林,其余的弟子纷纷上了五乳峰拜达摩为师。
[旁注]
西域古代称谓,狭义上是指玉门关、阳关以西,葱岭即帕米尔高原以东,巴尔喀什湖东、南及新疆广大地区。而广义的西域则是指凡是通过狭义西域所能到达的地区,包括亚洲中、西部,印度半岛的地区等。
嵩山位于河南省西部,五岳的中岳。嵩山地处中原,东西横卧,嵩山曾有30多位皇帝、150多位著名文人所亲临,更是神仙相聚对话的洞天福地。
《太平广记》宋代李昉、扈蒙、李穆、徐铉、赵邻几、王克贞、宋白、吕文仲等12人奉宋太宗之命编纂的一部大书。全书500卷、目录10卷﹐取材于汉代至宋初的野史小说及释藏、道经等和以小说家为主的杂著,属于类书。因成书于宋太平兴国年间,和《太平御览》同时编纂,所以叫做《太平广记》。
洪亮吉(1746年~1809年),清代经学家、文学家。乾隆科举榜眼,授编修。嘉庆授上书军机王大臣言事,极论时弊,免死戍伊犁。文工骈体,与孔广森并肩,学术长于舆地。
按照时间的先后来说,慧光和僧稠比达摩要早二三十年,所以,大家普遍认为,少林功夫的源头,应该是慧光和僧稠。如果真是这样的话,跋陀自然就是少林功夫真正的先行者了。
因为慧光和僧稠是跋陀所收弟子中,最有代表性的人物,也一直为外界所颂扬,由此可以看出,当时,跋陀确实喜欢练武的弟子,这为少林功夫的诞生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跋陀禅师为创建少林寺,翻译佛经,传授佛法作出了巨大贡献,少林拳谱中还有跋陀传授方便铲和一路大刀的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