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菇栽培过程的常见问题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10-13 15:28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5 09:57
在草菇栽培的时候我们会常常遇见各种各样的问题,你知道的常见的问题都有哪些呢?解决这些问题也是有 方法 的,下面我为大家介绍一下草菇栽培常见的问题,希望对你有帮助。
草菇栽培常见的问题
1.出现群菇 播种量过大,播种不均匀,会导致出现群菇。所以,播种量宜控制在0.2~0.3千克/平方米。
播种方法可采用层播、混播或撒播,最好不用穴播。
2.菌种老化 若是使用了老化的菌种,虽菌丝的萌发和定植都正常,第一潮菇产量也不错。但第二、三潮菇产量明显降低,总体产量降低。因此,购买菌种时,必须注意。
3.温差过大导致小菇蕾死亡 草菇在子实体发生期间,通风和喷水管理,都必须使栽培环境尽量维持恒温,通风只能缓缓进行,并且密切注意气候的突然变化,大风天严禁开窗通风。喷水时也要注意使用的水温与室温一致。
4.培养料酸化 酸化的培养料,菌丝生长稀弱无力,无光泽感,子实体发生既少又小,且易破膜开伞。同时鬼伞却大量发生。防止酸化的方法,除在配制培养料时注意调整好pH值之外,还应将播种后的水分管理,改为喷0.5%石灰水。
5.蹋料 过松的培养料,蹋料现象严重,造成菌丝断裂,培养料变薄,出菇量减少。所以在上床和播种后,一定要注意将培养料略为压实。若是堆垛法栽培.堆形宜低不宜高。
6.病虫害 使用变质原料或培养料发酵、消毒等预处理不彻底,或在不卫生的场所栽培,皆可导致杂菌和害虫大量滋生。使床面幼菇大量死亡、僵化腐烂或致畸。
草菇杂菌及害虫的药剂防治法
鬼伞类杂菌 防治 措施 :①尽量选用新鲜培养料,使用前曝晒2天,或用石灰水浸泡原料。②控制培养料的含氮量,发酵料或发酵栽培时,麦麸或米糠添加量不要超过5%,禽畜粪以3%为宜。无论用何种材料栽培,最好二次发酵,这样可大大减少鬼伞的污染。③发酵时培养料的含水量控制在70%以内,以保证高温发酵获得高质量的堆料。同时,培养料拌料时,调节培养料的pH值至10左右。
木霉 防治措施:木霉在4℃~42℃范围内都能生长,孢子萌发喜高湿环境,侵害草菇培养基时,初期白色棉絮状,后期变为绿色,菌种如果被木霉危害,必须报废,即使轻度感病的菌种也应弃之不惜。木霉至今没有理想的根治性药物,常用的杀菌药,对木霉只是抑制,而不能杀死,加大药量,只能同时杀死木霉和草菇菌丝。因此,创造适合草菇菌丝生长而不利于木霉繁殖的生态环境,是控制危害的根本措施。一旦发生木霉为害,要立即通风降温,以抑制木霉的扩展,处于发菌阶段的培养料感病以后,可采用注射药液的方法抑制木霉扩张,常用的药液有5%的石碳酸、2%的甲醛、1:200倍的50%多菌灵、75%的甲基托布津、pH值为10的石灰水,此外,往污染处撒白灰面,防治效果也很好。
菇螨 防治方法:以预防为主,菇房尽可能远离仓库、饲料间、禽畜舍等,栽培原料在进行二次发酵,危害严重时,菇房在重新铺料前要用敌敌畏、杀螨醇等杀螨剂500倍液喷雾或熏蒸24小时,一旦发现体小呈扁平或椭圆形、白色或*、长有多根刚毛的菇螨时,要立即选用以下方法将其杀死:熏蒸杀螨:用棉球蘸敌敌畏,放在床架底料面上,然后用塑料布覆盖床面,使用药物挥发熏蒸毒死螨虫。喷药杀螨:用菊乐合酯1500倍液或克螨特500倍液喷雾杀螨。
菇蝇 防治方法:在菇场四周设排水沟,排除积水,并定期用0.5%敌敌畏喷杀;培养料进行二次发酵,杀死料内幼虫和卵;用黑光灯诱杀。
菌蚊 防治方法:保持菇房干净,栽培场所应远离垃圾堆及腐烂物质,收获后的旧料应及早清除,严重时,出菇前或采菇后喷晶体敌百虫1000倍液进行防治。
草菇幼菇死亡原因
1.培养料偏酸草菇喜欢碱性环境,pH小于6时,虽可结菇,但难于长大,酸性环境更适合绿霉、黄霉等杂菌的生长,争夺营养引起草菇的死亡。因此,在培养料配制时,适当增加料内pH值。采完头潮菇可喷1%石灰水或5%草木灰水,以保持料内酸碱度在pH8左右。
2.料温偏低或沮度骤变革菇生长对温度非常敏感,一般料温低于28摄氏度时,草菇生长受到影响,甚至死亡。温度变化过大,如遇寒潮或台风袭击,则会造成气温急剧下降,会导致幼菇死亡,严重时大菇也会死亡。
3.用水不当草菇对水温有一定的要求,一般要求水的温度与室温差不多。如在炎热的夏天喷20℃左右的深井水,会导致幼菇大量死亡。因此,喷水要在早晚进行,水温以30℃左右为好。
根据草菇子实体生长发育的不同时期,正确掌握喷水方法。若子实体过小,喷水过重会导致幼菇死亡。在子实体针头期和小纽扣期,料面必须停止喷水。如料面较干,也只能在栽培室的过道里喷雾,地面倒水,以增加空气的相对湿度。
4.采菇损伤草菇菌丝比较稀疏,极易损伤,若采摘时动作过大,会触动周围的培养料,造成菌丝断裂,周围幼菇菌丝断裂而使水分、营养供应不上。因此,采菇时动作要尽可能轻。采摘草菇时,一手按住草菇的生长基部,保护好其他幼菇,另一手将成熟菇拧转摘起。如有密集簇生菇,则可一起摘下,以免由于个别菇的撞动造成多数未成熟菇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