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10-13 17:49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7 11:32
一、浪淘沙·北戴河
大雨落幽燕,
白浪滔天,
秦皇岛外打鱼船,
一片汪洋都不见,
知向谁边?
往事越千年,
魏武挥鞭,
东临碣石有遗篇。
萧瑟秋风今又是,
换了人间。
解析:
1954年,*曾两次来到北戴河,是在北戴河办公休息时间最长的一年。这期间,他写出了著名的《浪淘沙·北戴河》词,生动描绘了海滨夏秋之交的壮丽景色。在写这首词的前前后后发生了许多趣事。
1、评曹操。*在海里畅游了一个多小时,然后就在沙滩上散步,边走边吟诗,吟的次数一多,连身边的保健医生徐涛也记住了,徐涛就问*这是谁的诗,*说这是曹操的诗。徐涛很惊讶,说曹操只是个白脸奸臣,会做出那么好的诗?*就耐心地解释:曹操是一位了不起的*家、军事家,也是一位大诗人。他统一了北方,为创建魏国打下了基础,同时大胆改革,革除东汉弊政,使当时受到很大破坏的生产力得到了恢复和发展。*在《浪淘沙·北戴河》的下阕中说到曹操,并将曹操的“秋风萧瑟”升华为“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让人们感受到了一种强烈的豪迈*。
2、与老渔民在海上聊天。*好游泳,一次下海游出很远,跟随的人累得轮番上船休息,可*就是不肯上船。后来,到了快望不到岸边的海域,遇上一位驾船捕蟹的老渔民,工作人员再次请*上船,*马上痛快地上了渔船,不待擦干身体,就和老渔民聊起天来。他当时只穿着泳裤,老渔民一下子没有认出来,两人就从吃喝穿戴、鱼鳖虾蟹、锅台灶头、老婆孩子、新旧社会,直聊到互助组闹不团结等等。在《浪淘沙·北戴河》中,*写道:“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道出了*同老渔民交谈的美好回忆,也寄托着领袖对海上渔船安危的牵挂和关怀。
3、搏击大海。9月中旬的一天,北戴河连着几天大风大雨,海浪排山倒海而来,涛声像隆隆炮响。*很激动,要下海游泳,工作人员怎么也不同意。后来雨停了,但水温还不到20摄氏度,岸边的大浪仍然有1米多高。这时,*执意要下水,工作人员再也劝不住他。下水后,一个海浪劈头盖脑地扑过来,把大家打出四五米远。*却丝毫不在意,幽默地说:“我算找到了一个好对手。”后来,*多次说过:“要到大风大浪里去锻炼自己。”根据工作人员的回忆,*第一次讲这句话是在北戴河,也就是在这次与大海搏击成功之后。
二、《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观沧海》这首四言绝句借诗人登山望海所见到的自然景物,用饱蘸浪漫主义*的大笔,勾勒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描绘了祖国河山的雄伟壮丽,既刻画了高山大海的动人形象,更表达了诗人以景托志,胸怀天下的进取精神,是建安时代以景托志的名篇,也是古典四字绝言诗中出现较早的名作之一。当中的“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体现了作者的博*襟,是千古名句。
《观沧海》寄托了诗人很深的感慨,透过它我们可以看到诗人自己的胸怀。曹操这次登碣石山是在北征乌桓的途中。乌桓是当时东北方的大患,建安十一年(公元206年),乌桓攻破幽州,俘虏了汉民十余万户。同年,袁绍的儿子袁尚和袁熙又勾结辽西乌桓首领蹋顿,屡次*扰边境,以致曹操不得不在建安十二年毅然决定北上征伐乌桓。后来,曹操终于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这次胜利巩固了曹操的后方,奠定了次年挥戈南下,以期实现统一中国的宏愿。把前后的事件联系起来,我们可以看出,北征乌桓对曹操来说是一次多么重要的战争了。而《观沧海》正是北征乌桓途中经过碣石山时写的。身为主帅的曹操,登上当年秦皇、汉武也曾登过的碣石,又当秋风萧瑟之际,他的心情像沧海一样难以平静。他将自己宏伟的抱负、阔大的胸襟融汇到诗歌里,借着大海的形象表现出来。
白话译文
东行登上碣石山,来观赏沧海。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
树木和百草一丛一丛的,十分繁茂,
秋风吹动树木发出悲凉的声音,海中涌着巨大的波浪。
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发出的。
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我很高兴,就用这首诗歌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志向。
三、魏武今何在,时时心中忆
还是借用*与保健医生的对话来回答吧:
徐涛说:曹操只是个白脸奸臣。
*就耐心地解释:曹操是一位了不起的*家、军事家,也是一位大诗人。他统一了北方,为创建魏国打下了基础,同时大胆改革,革除东汉弊政,使当时受到很大破坏的生产力得到了恢复和发展。*还将曹操的“秋风萧瑟”升华为“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7 11:33
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