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10-13 18:03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7 18:52
引漳十二渠(又称西门渠)在魏邺地南(今河北岳城水库坝下)。据《史记·滑稽列传》记载,“西门豹即发民凿十二渠,引河水灌民田”。引漳十二渠是中国战国初期以漳水为源的大型引水灌溉渠系,灌区在漳河以南(今河南省安阳市北)。至今安阳县高穴村还有邺渠、闸门的遗迹。
引漳十二渠是中国战国初期以漳水为源的大型引水灌溉渠系。是与芍陂、刊沟、龙首渠、都江堰、郑白渠、灵渠、金堤、汴渠、鸿沟、瓠子堵口、鸿隙陂、浮山堰、赤山湖、破冈渎、松花坝、练湖、鉴湖、宁夏古灌渠、永济渠、相思埭、它山堰、戾陵堰等渠系齐名的水利工程。
引漳十二渠灌区在漳河以南。《史记》等古籍记为战国魏文侯时邺(治今临西南四十里的邺镇)令西门豹创建(公元前422年)。第一渠首在邺西18里(今岳城水库坝下),相延12里内有拦河低溢流堰12道,各堰都在上游右岸开引水口,设引水闸,共成12条渠道。灌区不到10万亩。漳水浑浊多泥沙,可以落淤肥田,提高产量,邺地因富庶起来,东汉末年曹操以邺为根据地,按原形式整修,十二堰称为十二登,改名开井堰。 《吕氏春秋.乐成》记渠为魏襄王时邺令史起创建,在西门豹后约100多年,并批评西门豹不知引漳灌田。《汉书.沟洫志》采用这一说法,和《史 记》有矛盾。后人调和两说,说是西门豹先开渠,史起又开。东魏天平二年(535)改建为天平渠,并成单一渠首,灌区扩大,后变称万金渠。渠首在今安阳市北40余里,漳河南岸。 隋唐以后这一带形成以漳水、洹水(今阳河)为源的灌区。唐代复修天平渠,并开分支,灌田十万亩以上。清代、*还有时修复利用。1959年在漳河上修建岳城水库。两岸分引库水,建漳南、民有两渠灌田数百万亩(1976年达339.3万亩),代替了古灌渠。古老的漳河焕发了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