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10-13 06:27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31 11:30
根据荆江分洪区的现状,考虑到荆江分洪区的运用是有计划的分蓄洪水,其安全建设应以国家投资为主体,其客观的历史成因和发展使其有别于国内外按洪灾风险图所划定的洪泛区。除担负分洪任务外,还承担国家税收、地方统筹收费等责任,这种双重责任严重制约着社会经济发展和建设投资积累。
为改变这种被动局面,首先,要根据分洪区应有别于非分洪区的*和法规,采取国家扶持和引导,调整区内产业结构和控制人口增长。区内居民以传统农业为主,种养殖业、高效农业应是优先项目,投资小见效快的加工业次之,长期投资项目就应慎重考虑。
要调整分洪建设的投资比例,按现行的1∶1投资比例,地方配套无力到位,致使大量的规划项目无法完成。应返还部分国家税收和统筹规费(如交通规费、工商收费)用于分洪设施建设的配套和区内公共基础设施建设。
其次,在安全建设方面应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和社会力量,提高标准,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1)制定建筑条例,减少分洪时房屋毁损。在分洪区内的建筑应按国家颁布的《蓄滞洪区建筑工程技术规范》和有关法规制定相应的建筑条例和标准,使建筑物具有抗风浪耐淹没和超过洪水位的使用层。对于集体公共建筑应采用强制标准,对于个人居民应采取引导扶持鼓励*,如贷款建房逐年偿还,补贴减免收费等,提供技术支持,引导居民将平房改成框架式或有一定构造结构的楼房,并通过植树绿化建成小区以增大抗风浪能力。
(2)加强安全区台建设,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尽可能多地定居人员,减少转移总量。安全区内有近30%的农业用地(水田、旱地、林木、果园)和5.3km2可用空地。从投资效益来讲,这是对安全建设资源的浪费,如果充分利用起来,可以相对提高安全区容量,比起重新扩建安全区在投资上是经济的。安全区现有主要问题是排水设施不全、地势低洼和道路交通不畅。这些设施必须通过国家投资和地方配套才能完成。
(3)加快交通网络建设,强化工程管理。发达的交通网络是撤离转移的决定因素,现阶段国家投资以建为主,且标准低,主干线以泥结碎石为主,维修管理经费无来源,其所建路桥完工后,即投入正常使用。因其责权关系不明,地方存在着只用不管的依赖思想,工程损坏严重。为改变这种状况,必须改变观点,强化工程管理,通过提高路面等级,纳入交通部门或地方*的公路修养计划,保证平时发挥效益,分洪时发挥作用。
在道路建设规划时,应全盘考虑桥路配套,并应结合本地的水利建设和农业综合开发,桥梁建设应根据所在道路等级标准和重要性,在满足安全使用条件下,采取多种形式降低成本,使投资效益最大化。
(4)改革安置工程的建管*,开创开发经营的新格局。应采用灵活多样的*,在分洪管理部门统一规划管理的基础上,结合社会、个人的力量,对现有的20万余m2安置砖瓦房及分洪预留地采取合作开发,出让土地使用权,出租或置换土地等形式,允许社会、个人参与其开发改造,引导群众到安全区台定居,并利用筹措到的资金进行新的资源开发和工程建设与维护,对部分闲置的躲水楼特别是1997年建的部分纯框架楼和无围护结构楼,应鼓励和允许群众居住,并承担平时的保管和维护责任,保证分洪时能避洪。
(5)切实控制分洪区人口增长。首先把安全区台建设和安置工程开发同移民建镇、工程拆迁结合起来,把迁移人员尽可能地安置在安全地;其次控制人口迁入,鼓励支持外出务工经营,赚钱回乡后为其在安全地定居创造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