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一直低温会有什么毛病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02:36
我来回答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3 07:54
体温过低就会消化系统紊乱
反应变慢
持续低温会造成丧失知觉
甚至死亡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3 07:55
会有很多毛病随时出玩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3 07:55
仅供参考
低温症
一、什么是低温症,它是如何造成的
病因人的正常体温是37 C度。低体温症是受害者的核心温度下落到35 C度以下.如果体温下跌在32 C以下,情况会变得严重并最终致命。低温,大风,和湿的内衣使人寒冷。只有运动和颤抖可以使身体产生热量。衣服,避风所,和脂肪层可以防止热量散发,但不会生成热量。出汗通过蒸发而降低体温。寒冷时的颤抖通过增加肌肉活动所需的化学反应而生成热量。颤抖最多能增加达500%的体表热量生成,但只能在几个小时内有效,因为最终会导致肌肉的葡萄糖过度减少和疲劳。在寒冷且大风的山上,体力透支的运动后,天黑降温,穿着湿的内衣,如果是全棉内衣且服装不够保暖,又没有帽子和手套,躺下后不再运动,此时制热和保温的因素长时间小于散热的因素,就可能导致低体温症。
1、暴露型(逐渐地)——在寒冷环境下通过呼吸、蒸发(汗湿或潮湿的衣物)或者没有适当保温造成的热量逐步散失。
2、浸泡型(突发地)——因为冷水传导造成热量快速丧失,表现为快速发作(海水中仅为10-30分钟)。
前一种类型的低温症易发于任何一种户外活动,特别是在气候易变的野外,或在旅行者迷路、受伤或食品供给不足的情形下发生。包括水上运动在内的户外活动,也会有落水或者后一类型的低温症的危险。差不多在所有的天气状况下,在水中身体冷却的速度,要比在空气中快25倍。在10摄氏度的水中,如果没有热保护装备,人们在30分钟后就会失去自救的能力。即使获得救援,浸在水中1小时后,能够生存的机会也微乎其微。
二、低温症症状简述
1、不受控制的颤抖和不能变暖。
2、糊涂、愤怒、笨拙、说话含糊。
3、奇怪举止,丧失方向感。
4、视力模糊,丧失协调性。
5、绝望和漠不关心。
6、脸和手呈灰白色。
7、肌肉僵硬取代了颤抖。
8、乱*服(因为大脑的体温调节系统被寒冷削弱)。
9、语无伦次,虚脱,丧失意识。
10、无法完成复杂的动作,特别是手不听使唤
11、瞳孔放大。
12、心跳巨减。
13、在32C度时身体进入"冬眠"状态(hibernation),关闭手臂和腿部的血流,急剧降低心跳和呼吸频率。
14、在30C度时身体进入新陈代谢几乎停止的"冰人"状态(metabolicicebox),看似死亡了,但仍然是活的。
三、低温症的发展过程及表现
较轻的低温症会在身体核心部位的温度低于它正常的37摄氏度时发生
在早期阶段,伴随着脉搏和呼吸节奏的加快,会产生剧烈的颤抖。冰冷的、发白的手和脚(因为皮肤下的血管收缩)是肢体的血流放慢的第一个征兆。不理性和易于兴奋是早期行为征兆。因此依靠队伍的成员来自己发现低温症并不安全。在寒冷条件下,要观察每一个人的表现。密切关注那些有糊涂、反常地笨拙、或者其它不正常的行为的人。
严重的低温症会在体温低于33摄氏度时发生
血液继续放慢流动,嘴唇和指尖等身体表面器官因为缺氧呈青紫色。血液循环降低同时导致手足的肌肉里产生酸性代谢物(废物),直到颤抖停止,取而代之的是肌肉僵硬。身体核心温度低至30摄氏度时,脉搏和呼吸开始放慢。身体核心温度降到33摄氏度以下时,重要器官开始变冷。因为大脑变冷、大脑细胞新陈代谢减慢,导致大脑功能削弱。意识程度开始降低,从困倦和绝望变为不感兴趣、语无伦次,甚至丧失意识。在30摄氏度以下,生命的特征已经难以发现,病人易被误认为已死。瞳孔放大,无反应。脉搏没有感觉。呼吸断断续续,每分钟呼吸频率低于4到5次,也能这是仅能证明病人还存活的唯一线索。那些没有因为丧失意识或灵敏度而溺死的病人,也可能因为心力衰竭而死。
四、如何救治
如果落水
1、如果你落水,尽量回到船上。
2、浮水法不适用于冷水中。
3、头部露出水面,并用帽子盖住。
4、如果你穿着潜水服,踏水是可以的,但是只要你不动,你只能维持两次。
5、短距离可以游泳——取决于你游10码或半英里的水温。
6、如果附近有救援,最好是安静地等待。
7、寻求救援。(保持热量的姿势):手臂折叠在胸前,脚踝相扣,大腿并拢,膝盖弯曲。
从落水中生存身体的如下部位易快速丧失热量: 1、头2、脖子3、*两侧4、腹股沟。因此,要避免热量丧失,要保护好上述部位。然后进行如下处理:
1、患重低温症的病人应当作急救处理。如果病人正在变得僵硬,或者丧失意识,或者表现出诸如意识不清、发音含糊或严重丧失协调性等特征,要立即送病人去有加温医疗设备之处,或者通过无线电寻求求援。
2、一般情况下,因为低温症的复杂性,要让医用的加温装备来处置低温症患者。但是,在旅程中,一般无法迅速得到医疗设施。要温暖地包住病人,送往安全之处。尽可能地在运送病人的过程中保持轻柔,也许可以用皮划艇或独木舟。猛烈碰撞病人可能导致心脏停止。
3、脱去湿的衣物。放置到干燥的睡袋中,以使病人产生热量。一旦颤抖停止,病人就丧失了自己产生热量的能力,所以简单地把病人放入一个冷睡袋里并没有帮助。病人需要一个温和的热量来源,比如另一个人的身体。把热敷袋放到病人的脖子、腋窝、两侧、*和腹股沟。盖住头部。通过嘴对嘴的人工呼吸暖和病人的肺。
4、不要加热、摩擦或刺激严重低温症病人的四肢。这可能导致体表冰冷的、停滞的血液流到身体核心部位,造成心脏搏动停止。热的饮料也是危险的,因为它们会使温暖的血液带离身体重要器官。使身体核心温度升上一度,几乎需要近3加仑热饮料。
5、当用加温装置使严重低温症病人复温时,需要警惕几种情况。一种是体温后降,因为身体被加温后,肢体的冷血会回到身体核心部位,造成核心部位体温降低1-2摄氏度。另一种是酸毒症,因为低温下肢体细胞新陈代谢放慢而产生的酸性废物,会回到心脏,可能会导致复温休克。体温后降和酸毒症都可能引起心脏骤停。
6、在难以区别严重低温症和心搏停止的情况下,旁观者可以尝试进行心肺复苏术。但是,对于严重的低温症病人来说,*按压或者任何其它的粗暴处理,都应转化为缓慢的、低速的心脏按摩,类似于对待心脏病发作的一种方式。在开始进行心脏复苏术后,观察病人的身体的动静或者呼吸,感受颈部的脉搏(在脖子气管的边上)满一分钟。
五、如何预防:
首先,应注意的是户外运动时不可以穿全棉内衣。有专门设计的面料帮助把汗单方向排到内衣的外层。通常穿化纤的内衣即可。全棉内衣平时是好的,长时间户外活动时是最糟糕的。寒冷的天气下一定要带帽子.在空气里,多数热通过头部丢失。
其次,了解你的伙伴易于患低温症,并不仅在于所处环境,而且与身体有关。孩子比*易于患低温症。老人比年轻人易患。瘦人比胖人易患。男人比女人易患(因为皮下脂肪较少)饮酒和吸毒会使削弱颤抖或者血管扩张或,所以导致低温症状不明显,或者血液流动不放慢。特定的疾病使人易患低温症,如:甲状腺功能减弱,其过低的甲状腺激素(管理细胞新陈代谢频率);糖尿病(低血糖);精神失调(癫痫病)。
最后,低温症可以通过常识来加以预防,潜在的低温症情况必须在变得严重之前就得到控制。
1、知道导致低温症的环境。
2、在寒冷湿润的环境下,穿适当的衣服。所有时间内戴帽子。穿排汗快干内衣,迅速带走皮肤上的水份,上面穿绒料或毛料,最外面是防风防水衣服。
3、保持身体健康,经常锻炼,高热量食物和热茶或热巧克力将帮助预防轻低温症。
4、知道自己的极限,避免透支。如果迷路,避免惊慌和其它消耗能量的活动。
5、在野外,带火种和一些宿营设备。
6、携带特高频对讲机,而且知道如何使用紧急频道来寻求求援。
7、在急救包里带化学加热袋和温度计。
8、了解你的同伴。
9、学习判断低温症的早期症状。
文章的结尾让我引用登山运动员CameronC.Bangs,M.D.于1986说过的一句话“凡是先前身体健康的人,都不应该在营救和治疗开始后死于低体温症!”,希望以后不再有人因患低温症抢救不利而死亡
六、出外旅游时低温症的预防与自救
低温症的预防措施主要是防止体热的大量散失,其次是提高肌体对寒冷的适应能力。具体方法有以下一些。
穿防寒服
防寒服隔热值高、携带方便,既能防风,又能防水,是一种理想的防寒用具。
在寒冷的环境里穿着厚的防寒服是必要的,但在作剧烈活动时,应脱去厚衣服,因为体力活动出汗形成的水蒸气不易透过衣服,于是身体产生热积蓄,会使人感到疲劳。另外,如果衣服内的温度接近0℃时,会在衣服里结霜,这就大大减低了服装的隔热性能。
保持服装的通气性相当重要。衣服不可穿得过紧,这样不仅不会使人感到暖和,反而会感到寒冷、难受。穿一件厚衣服不如多穿几层薄衣服为好,这样有更多的空气层,保温效果更好。
要保持服装的干燥。淋湿或汗湿的衣服要及时烘干,衣服上的冰雪要及时抖掉。
鞋的材料要选通气性好的,如帆布,皮革等,穿橡胶与塑料鞋,脚在出汗以后,易发生冻伤。硬而紧的鞋子妨碍脚部的血液循环,也易发生冻伤。当脚趾有麻木感时(冻伤预兆),可作踏步运动,以促进血液循环。
袜子最好是穿棉线袜,因为尼龙袜不吸收水分,不要使袜子皱褶,以免引起脚的损伤,袜子要经常清洗,保持干燥。
搭帐篷
帐篷可以防风、防雨和保暖,可作为睡觉和休息的场所。此外,夜间点火的帐篷在远处看来很象一盏明灯,极易被探寻者发现。
如果是长时间宿营,应在坚硬、平坦的地上搭帐篷。要刨开积雪,地面冻结时,不必把桩打入地下,可挖一个小洞,放入桩子用雪填满,然后加水使之冻牢。
如果是暂时宿营,可不必刨开冰雪,只需把雪地弄坚实点即可。坚实的雪层可作为冰冻地面的绝热体。火堆下面用石头或木头支持,以防火堆陷落熄灭。
帐篷的入口要背风。不可在河岸、山顶或干涸的河床上搭帐篷。尽量拉紧帐幕和支索。如强风将至,用大石块压住帐篷的边缘。
帐篷内用木柴、木炭等生火,可保持暖和。生火的帐篷上下都要有通气孔,保持通风良好,以防一氧化碳中毒。如觉得恹恹欲睡,或发现火焰呈*而不是蓝色,就可能是氧气不足,应该马上走出帐篷。
睡袋
据调查,在5℃以下的帐篷内,如不用睡袋一般人就不能安睡。使用睡袋时,即使在-10℃的气温下也可以舒适的睡觉。睡袋对防寒有重要作用。
睡袋必须保持干燥。用后应将袋内的热空气放掉,以免水汽在内凝结。进睡袋时衣服不可穿太多,以免出汗弄湿睡袋而隔热性能降低。气温不太低时,口和鼻应露在睡袋外面,以免呼出的水蒸气留在袋内。此外,天晴时要多晒睡袋。
在使用睡袋前应使其充分蓬松,这样保温的效果更好。睡袋不应直接放在有冰雪或有雨水的地面上,以免人体使冰雪融化而发冷。比较理想的是在睡袋下面放气垫作为与地面的隔绝物。
在紧急情况下,如睡觉时帐篷着火了或遇到雪崩。睡袋是迅速逃生的障碍。安全、迅速地从睡袋里钻出来的方法是:不必拉开拉链,先坐起来,把睡袋下推到腰部。然后躺下来,抬起臀部,把睡袋推到大腿间。再坐起来,一边把睡袋往下推,一边屈膝,把双脚抽出来。
---------------
认识“低温症”
日期: 2008-2-27 12:40:09 发布者: 张航 人气: 167
对你我来说,“低温症”或许是个很陌生的名词,一般人更经常误认为这种疾病只会发生在极度寒冷的地区,因而忽略了它可能造成的危险性,其实,低温症除了会发生在天寒地冻的气候当中,也容易发生在患有某些特殊疾病的病患身上,而这样不够深入的了解,便会让它的危险性甚至死亡率大为增加。
认识“低温症”
人类是属于恒温动物,正常情况下,体温会保持在37℃,但如果长时间处于寒冷的气温之下,又没有做好防寒准备,或是某些特殊的疾病,导致体内温度失调,便会让体温不断下降,一旦低于35℃以下,人就会开始变得意识不清、丧失判断能力、行动变得迟缓,严重时还会导致休克昏迷等现象,这就是一般低温症常见的症状。
根据美国的统计数据显示,每年有约七百人会因低温症而死亡,但是台湾地区却没有相关的统计数字,原因多半是在台湾地区所发生的低温症,除了因灾难或是疏忽所造成的死亡,只要能及时发现和治疗,其实并不至于会导致不可挽救的后果。
容易造成失温的主要原因
遇到海难或山难等灾害
这是一般最容易发生低温症的原因,尤其是遇到海难时,身体如果浸泡在冰冷的海水里,所流失的体温速度比起在冷空气当中要高达二十到三十倍之多,而且漂流在海面上,除了等待救援之外,根本束手无策,所以会使得其死亡率大为升高。
而若是发生山难时,只要能躲在遮蔽物下,避免衣物被雨水或露水沾湿,并且想办法生火取暖,就可避免失温现象发生。
患有特殊疾病
这是在台湾地区比较容易造成低温症发生的原因之一,特别是糖尿病、甲状腺机能低下症、脑下垂体机能低下症等疾病患者,因为本身循环代谢速率会变得比正常人慢,所以更加容易怕冷,需要妥善做好御寒措施。
天气寒冷,防寒衣物不足
除非是缺乏自主能力者,或是无家可归的流浪汉,不然通常都能自行做好保暖的准备,不至于因气候寒冷而发生失温的问题。
一般来说,暴露在外的身体部份越多,体温与能量的消耗也越大,因此最好也别忽略了容易暴露在衣服之外的手部、脖子、头部等处的防寒准备,就能有效减少热能的流失。
热能突然大量消耗
剧烈运动过后,体温会开始升高,这时为了保持衡温,身体便开始启动散热系统,使得汗水大量流出,甚至连衣服都湿透了,这种情形如果发生在寒冷的冬天,湿透的衣服再加上身体快速的散热作用,如果不马上补充能量,很有可能就会产生失温现象。
失温的三阶段
1.发抖、畏寒:身体刚开始感觉到寒冷时,脸色不但会变得苍白,还会不断发抖。
2.意识不清:当体温不断下降时,发抖的情况反而可能会停止,这时肌肉就会变得僵硬,并且出现神智不清的症状。
3.昏迷、心跳缓慢或停止:若是情况不断严重下去,患者的血压会开始降低,心律不整,并且导致心跳停止、昏迷休克,甚至是死亡的结果。
低温症不可不注意的危险族群!
除了天灾人祸这一类不可预知的意外灾难之外,有某些特定族群是容易被低温症给找上门的,他们很可能就是你身边的亲人,甚至是你自己。
多一份关心、多一点了解,就能避免这个疾病的发生。
*幼童
孩童对于自身的保暖能力本来就不足够,再加上他们的身体是属于头大身体小的比例,因此体温会更加容易流失。
寒冷的季节,除了穿上保暖的衣物之外,手套、袜子、围巾、帽子等也是不可缺少的防寒物料,这样才能确实预防寒冷。
*老年人
老年人不但行动缓慢,身体代谢循环也因老化而减缓,再加上皮下脂肪减少、学管收缩,因此调节体温的机能就会丧失,自然比较怕冷。
而另一方面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患有失智症等老年痴呆的患者,则因为对自身的行为或状况无法有正常的反应,因此可能不懂得在感觉到寒冷的时候,适时添加保暖衣物,因而发生失温症状。
*慢性疾病患者
一些患有慢性疾病的人,因为体内新陈代谢不正常、内分泌失调、血液循环减缓,特别是患有糖尿疾病、心血管问题、甲状腺机能低下症、脑下垂体机能低下症的患者,较缺乏调节体温的能力,体内在制造热能方面会有所障碍,因而比一般正常人更容易引起低温症。
*行动不便者
人体除了靠食物、营养来提供所需的能量之外,活动也是帮助制造热能的有效方式之一,像是平时有运动习惯的人,因为新陈代谢、循环作用都比较好,因此在冬天也比较不怕冷。
但如果是因骨折、中风或是其他原因导致行动不便者,因为活动能力降低,再加上缺少防寒衣物的保护,自然就有可能造成失温。
*酗酒&酒精中毒者
一般人都会以为在觉得寒冷时,喝一点酒会让身体变得暖和起来,因此有御寒的作用,但事实上,酒精会让皮肤的血管扩张,让体温的散热速度加快,反而会让体温迅速降低,再加上若是有酗酒习惯的人,摄入过量的酒精导致神智不清,因而无法做好自行保暖的措施,就有可能造成悲剧发生。
避免悲剧发生,从预防开始做起
长期处于压力之下、缺乏运动、睡眠不足、生活习惯不良等,都有可能使得身体末梢循环不良,或是自律神经失调,因而容易感到身体冰冷,不过这多半是属于轻度的寒冷症状,只要恢复正常的作息,多添加保暖衣物,其实并不用过于担心。
但如果是在一般正常的情况下,体温还是持续偏低,这就有可能需要考虑是否是因甲状腺机能低下,或是其他上述的慢性疾病所导致,因此最好能前往内科进行检查以确认。
过个暖暖寒冬的三大对策:
1.添加保暖衣物
寒冬季节,即使是在家中,也有可能感到寒冷,尤其是气温骤降的深夜,因此随时适时添加衣物是很重要的。
在衣物的选择方面,以舒适、轻便、透气度佳、保暖性高的质料为优,并且要合身,太过松垮或是紧绷的衣物,都会让保暖机能降低。
除了身体之外,也别忘了头、颈、手、脚部位的保暖。
有些人会在家中使用电暖炉来保持室内温度,这确实是御寒的好方法,但应该确保室内的空气流通,并且远离易燃物品,以避免发生火警或是灼伤的危险。
至于患有糖尿病及脊髓问题病患者,因为本身对于热能知觉较不敏锐,所以最好不要使用如暖暖包、电热毯等贴身暖物,以免造成烫伤而不自觉。
2.减少热量流失
穿着湿冷的衣物,或是长时间浸泡在水里,会让身体的热能迅速流失,因此即使是在运动过后,身体会产生大量的热能,但如果穿着被汗水浸湿衣服,也有可能会造成失温现象。
此外,游泳前一定要做好暖身运动才下水,游泳过后也要立即擦干身体,换上干爽保暖的衣物,以免身体中的热能急速被消耗殆尽。
酒精饮品虽然会让人感觉温暖,但其实会使血管急速扩张,加快热量的发散,因此造成体温下降,所以千万别相信在寒冬中饮酒可以驱寒暖身的错误说法。
3.提高体内制造能量机场能
除了靠外在的力量来保暖之外,提高自体体温才是最积极的方法,例如保持运动习惯,能够加强血液循环与新陈代谢机能;维持营养均衡,身体才有足够的能量来提供所需的热能,尤其是维他命E、C含量丰富的食物,如青背鱼、黄绿色蔬菜、豆类、柑橘、花椰菜,青椒、薯类等应多多摄取,高热量易吸收的食物,也能迅速帮身体加温,不过还是要避免高油脂、高胆固醇,以免过了一个寒冬,不但体重增加,健康风险也跟着增高了。
失温时的急救&自救方法
出现严重的失温现象时,最安全的方式,便是送医急救,但如果无法紧急就医,就得要学会自救的方法!
.保持冷静:这是首要条件。紧张不安的心理,会让身体循环、心跳加速,因而失去更多热能。
.让身体维持干爽:湿透的衣物会让散热速度加倍,须尽速更换干燥的衣物,或是想办法将身体弄干。
.从身体*开始加温:虽然手脚最容易感到冰冷,但要让体温上升最快的方式,应先温暖身体的*部位。
.缩小身体的散热范围:如果是不幸遇上海难等情况,必须浸泡在水中等待救援,最好是尽量将身体缩起来,双手抱于胸前,以便减缓热能流失的速度。
.饮用酒精之外的温饮品:在意识清醒的状态下,饮用温度适中的饮料可以迅速帮身体加温,但由于低温患者对于热能知觉反应较低,所以过烫的热饮可能很容易造成烫伤伤害。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3 07:56
你这个情况多久了?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3 07:57
看是否有肺结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