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02:36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04 12:47
从古代起,人们在采食野生蘑菇的同时便发现了毒蘑菇。目前,世界上已知有500~1000种毒蘑菇。我国的毒蘑菇大约有180多种,但多数种类的毒性轻微或尚不能确定,能致人死亡的常见毒蘑菇只有30多种,极毒的有10种左右。
要想确切地分辨一种野生蘑菇是否有毒是比较困难的,而且误食毒蘑菇中毒后目前还没有特效解毒药。
(一)毒蘑菇的毒性及形态
蘑菇的毒性主要是由其含有的毒素所致,毒肽(主要为肝脏毒性,毒性强,作用缓慢)、毒伞肽(肝肾毒性,作用强)、毒蝇碱(作用类似于乙酰胆碱)、光盖伞素(引起幻觉和精神症状)、鹿花毒素(导致红细胞破坏)等毒素单独或联合作用,引起复杂的临床表现。
有人认为,在野外,蘑菇越是好看、色彩鲜艳,就越有可能是毒蘑菇,千万不要采集和食用,以防中毒;新鲜的蘑菇只要经高温煮熟后毒性就会降低或消除,因此在吃野菇时,一定要高温消毒。菌盖上长疣、菌柄上有菌环和菌托的有毒;无毒蘑菇多呈白色或茶褐色;不生虫、蛆的有毒。有辣、苦、麻等味的有毒;无毒蘑菇则很鲜美。
毒蘑菇采集后易变色;无毒蘑菇则不易变色。毒蘑菇大多柔软多汁;无毒菇则较致密脆弱。毒蘑菇的汁液浑浊似牛奶;无毒蘑菇则清澄如水。毒蘑菇多生长在肮脏潮湿、有机质丰富的地方;无毒蘑菇则生长在比较干净的地方。
毒菌和可食用菌不但形态相似,而且颜色相近或相仿,很难辨别。色彩不鲜艳,外观丑陋的肉褐鳞小伞、秋生盔孢伞等都是著名的剧毒种类。漂亮的毒蝇伞有剧毒,同样鲜艳无比的橙盖鹅膏却是著名的食用菌。
实际上有些蘑菇有毒,但经过水洗、水煮、晒干或烹调后,毒性会减少或减除,但不是全部。而且事实证明,有些毒素不论是生吃或熟吃,均能引起中毒。有些毒菌不但无环无托,而且高大,生长在杂木林中,产量大。这类菌有毒种类的比例比较大,但也并非具环具托特征的都有毒。许多毒菌并没有什么特别的特征,像外观很平常的毒粉褶蕈就很毒。
著名的豹纹毒伞是蛞蝓和蛆虫的“美味佳肴”。不少有毒种类可以生蛆,但像松乳菇、红汁乳菇受伤处及乳汁均会变为蓝绿色,却是味道鲜美的食用菌。
毒蘑菇在形态上还是有一些特征的。我国常见的毒蘑菇有三类:
第一类,毒伞类(即鹅膏类):毒伞类的主要特点是地生,有菌托或不明显,有或没有菌环,菌褶白色,著名的毒蘑菇白毒伞就属此类。
第二类,生长在牛屎等畜粪上的蘑菇大多有毒,通常能引起神经中毒、肠胃中毒,如古巴裸盖菇。
第三类,环柄菇类大多生长在有杂草等腐烂发臭有机质的地上,菌褶通常白色、浅黄、黄绿色,有明显的菌环,铅绿褶菇属此类。
事实证明,蘑菇毒素中没有一种是与食用银器等发生化学反应变成黑色的。有“放入银器内或在烹调时加入大蒜能去毒”的说法,而众多的中毒事件表明,这种说法极不可靠。但大蒜与毒菌共煮可降低小白鼠的死亡率,仅说明在烹调时加入一些大蒜可提高鲜味,有一定的解毒效果。
(二)毒蘑菇的识别方法
民间流传的识别毒蘑菇的经验与方法不是非常可靠的。蘑菇的外形、色泽、生态与毒素没有必然的联系,对识别不清的野生真菌最好不吃。事实证明,一些民间的说法可能对某一种有毒蘑菇判断有效,但这些方法不能作为其他有毒蘑菇的鉴定方法,即不能将特殊规律作为普遍规律。
只有掌握各种毒蘑菇的形态特点,才能准确无误地将毒蘑菇和可食用菇区分开来,防止误食中毒,也可请教当地有经验的群众。
由于真菌的形态特点有时会因环境不同而有所改变,会因不同发育时期而表现出极不同的形状。因此,即便是专家到了一个新的地方,调查了解不够,也不能信口开河。
识别毒蘑菇的一般方法:
第一,对照法。借助适合于当地食用的彩色蘑菇图册,如项存悌(2005)的《野生的蘑菇》来辨认毒蘑菇。
第二,看形状。毒蘑菇一般形状奇怪,摸上去一般比较黏滑,菌盖上也常常粘有一些杂物或生长着一些像补丁状的斑块;菌柄上常有菌环,像穿了超短裙一样;菌柄(根)不生蛆、不生虫、鸟不啄、鼠兽不食的,只能说明它们可能有毒。
第三,品尝异味。嗅之有臭味,无菌香味,味道薰辣,极苦的有毒;香味特别浓的说明它们可能有毒。一些引起单纯性急性胃肠炎的真菌,多具有苦、辣、麻等口味或石灰味、腥味以及特殊的臭味。无毒蘑菇为苦杏或水果味。
第四,看分泌物。将采摘的新鲜蘑菇撕断菌杆,无毒的分泌物清澈如水,个别为白色,菌面撕断不变色;有毒的分泌物稠浓,呈赤褐色,撕断后在空气中易变色。
第五,看生长环境。生长于阴暗潮湿和污秽地方的野生菌有时带毒。
第六,简易的生物化学方法能够鉴别蘑菇是否有毒。例如,在一小块报纸上,涂上鲜蘑菇捣碎压出的汁液烘干后,在纸上滴一滴浓盐酸,如果在1-20分钟内呈现蓝色,就是含有毒伞肽。含有毒伞肽的毒菌有白毒伞、鳞柄白毒伞、肉褐鳞小伞等多种。如果滴上盐酸后,立即呈现红色或半小时后又变为浅蓝色,则是含有色胺类毒素的柠檬黄伞等毒蘑菇。鳞柄白毒伞菌类遇到氢氧化钾变为金*,毒伞遇到硫酸呈青紫色,豹斑毒伞呈橙*。
蘑菇中毒的几大症状
根据蘑菇毒素种类的差异,不同毒蘑菇也会产生不同的中毒症状。总体来说可以分为以下7中中毒症状:
1. 急性肝损伤型
主要是由含有鹅膏肽类毒素的蘑菇误食引起的。中毒症状会表现出4个阶段:潜伏期、胃肠炎期、假愈期和内脏损害期。因此一旦发现身体有所不适,应及时就医,以防留下病根。
2. 急性肾衰竭型
主要是由含有奥莱毒素的丝膜菌,和部分鹅膏菌引起。奥莱毒素潜伏期长,所以经常导致误诊。主要作用于肾。鹅膏菌引起的肾毒性通常伴有肝功能受损。
3. 神经精神型
这一类症状可以由4类毒素分别引起,分别是毒蕈碱、异恶唑衍生物、鹿花菌素和裸盖菇素。一般为产生幻觉或者心跳呼吸泌尿功能异常。
4. 胃肠炎型
这里指单独引发胃肠炎中毒,而不涉及其他脏器损伤。许多其他中毒类型也常伴有呕吐症状。引起胃肠炎型中毒的蘑菇种类较多,类群复杂。食用过多也会引起生命危险。
5. 溶血型
在我国主要是卷边桩菇这个物种。机制是通过自身免疫性溶血产生的,抗原抗体复合物的形成攻击红细胞导致凝聚和溶血。
6. 横纹肌溶解型
由亚稀褶红菇毒素引起。在我国主要由亚稀褶红菇引起。中毒机制仍不清楚。
7. 光过敏性皮炎型
卟啉类毒素。可以参照其他事物因为的光过敏性皮炎进行救治。
不同的中毒类型需要不同的救护方法。但是食用蘑菇后一旦发现身体不适,应及时催吐,并前往正规医院就诊。同时在食用前,应该对不确定的蘑菇进行多角度拍照,以为后续救治提供参考。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04 14:05
野生菌菇很好吃,可是食用有风险,不采摘、采购、食用自己不熟悉、不常食用或颜色鲜艳的野生菌类。不将多种野生菌混合加工食用,烹饪时一定要煮熟炒透。各类餐饮店应谨慎加工和销售野生菌,并落实安全责任,要积极开展野生菌安全知识宣传,使我们必须知道的。
此外,卫生健康委员会日前发布预防野生菌中毒预警公告,公告称,广大群众要提高自我健康安全意识,不随意采摘食用不熟悉、腐烂、幼小不能辨别的野生菌类。
食用野生菌应避免多种类混杂,烹饪加工时一定要烧熟煮透,严禁生吃凉拌,不宜同时饮酒。
食用野生菌如出现头昏、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烦躁不安、幻觉等症状,应第一时间到最近的医疗机构就医,不要耽误。
各级卫生健康部门要做好预防野生菌中毒宣传、监测报告和应急救治各项准备工作,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报告、早治疗。
如何安全食用野生菌?
一起来看
采食蘑菇始终要遵循以下原则:1 避开长有白色菌褶,茎基部有菌托(环状附着圈)以及带菌环茎上的真菌。伞状真菌中任何切开的伤口处菌肉变黄的种类都不要食用。2 避开任何正发生*的真菌。除非能确认是可食种类,否则扔掉。不同种类的毒菌,会引起不同的中毒症状。常见的症状有呕吐、腹泻、极度口渴、盗汗、痉挛、晕眩、失明、体温下降等。3 误食毒蘑后,应尽快设法排除毒物,除可用温盐水灌肠导泻外,对中毒后不呕吐的人,还要饮大量稀盐水或用手指按咽喉引起呕吐,用1%的盐水或浓茶水反复洗胃,以免机体继续吸收毒素。
不认识的野生菌最好不要吃,毕竟有的一辈子只能吃一次,雨季来了,不要冒这个险。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04 15:40
中毒后会出现幻觉、头晕、呕吐等症状。颜色越鲜艳的一定不能吃,长的比较独特的也不可以吃。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04 17:31
首先要注意,颜色越鲜艳,毒性越大。如何分辨有毒野生菌,这个很复杂,种类太多,其实最佳避免中毒的办法就是,不要自行采摘食用野生菌。中毒症状很明显,轻微中毒表现为恶心干呕无力,严重的产生幻觉,损伤神经。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04 19:39
在野外可以看蘑菇的颜色来区分有没有毒,一般有毒蘑菇的颜色比可食用蘑菇鲜艳。中毒后可能会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的轻症,也可能发生休克,昏迷,出现少尿,无尿等肾功能衰竭的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