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的由来是什么样的?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10-01 17:15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2-18 12:28
第一、中秋节源于古人对月亮的崇拜。
《易经·系辞》说:“悬象著明,莫大乎日月。”日月分别是阴阳的代表,是构建历法体系的基础。中国古代很早就有祭祀日月的宗教礼俗,比如古代帝王的礼制中有春秋二祭:春分日的早上在东门外祭祀太阳,秋分日的晚上在西门外祭祀月亮。而由于每年的“秋分”日在八月内都不同,不一定有月亮,所以为了避免尴尬的祭祀月亮的氛围,就把祭祀的日子固定在八月十五日,此时皓月当空、月色皎洁。祭祀月亮原本是严肃的帝王礼制,后来达官文人纷纷效仿,并传到了民间,渐渐形成了一个以赏月为主的带有轻松团圆氛围的传统活动。
第二、中秋节与农业生产有关。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农历八月十五前后恰好是秋收作物和各种果品成熟的时候,此时大家载歌载舞庆祝自己辛勤劳作得到的丰硕果实,同时会祭拜土地神和祭天,而月为丰收之神,祭祀活动也叫秋报祭月。可见中秋节与古人“秋报”遗传下来的习俗也是息息相关的。
第三,中秋节与人类的生活习惯有关。
中秋时节一般在白露或者是秋分节气中,此时地球与太阳的倾斜度加大,夏季风逐渐消退,冬季风还很微弱,气温凉爽、空气清新、天空洁净。特别是八月十五的晚上,月亮看上去大大圆圆,光辉皎洁,让人心旷神怡,进行赏月活动可以让人放松愉悦。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2-18 12:29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传统的中秋佳节。这时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节”。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 我国人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 今天,月下游玩的习俗,已远没有旧时盛行。但设宴赏月仍很盛行,人们把酒问月,庆贺美好的生活,或祝远方的亲人健康快乐,和家人“千里共婵娟”。
中秋节的习俗很多,形式也各不相同,但都寄托着人们对生活无限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