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10-01 17:07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3-01 05:00
在现实生活中,65岁以上的人一般会不太感到口渴,因此除了三餐饮食外几乎不太喝水。当周围没有人提醒他们喝水时,他们几乎一整天也不喝上一口水。一旦补水不足,老年人会比年轻人更容易脱水。这种渐进式忘记喝水的习惯开始于65岁,那时我们体内应有的水量刚刚超过50%。但65岁以上的人的体内水储备量较低,这是自然老化过程的一部分。
在临床上,脱水很严重,会影响整个身体,可能会导致突然的精神错乱、血压下降、心悸加重、心绞痛、昏迷甚至死亡。那么,老年人真的会感觉不到体内缺水吗?借着这篇文章,我们详细看一看。
正常成年人身体的水量大约占身体70-75%,而一般65岁以上高龄长者,体内含水量确实会较低,大约占50%,这是身体老化的现象。老年人高龄者容易缺水,可能的原因有多种多样。以传言提到的机转来说,是有可能发生的。
一般来说,人身体缺水时,会感到口干舌燥,自然就会去喝水,补充水分。但年者者的唾液腺退化、口感退化,导致部分长者会感觉不到自己口干舌燥,会不自觉地「忘记」要补充水分。但并非所有年长者都一定会如此,且也并非所有年长者都无法感觉到口渴,仍因人而异。
除了口感退化的机转外,许多年长者因膀胱功能退化,会因为担心排尿问题,会不敢喝水;也有长者是吞咽功能不佳,会不想喝水等,每位长者排斥喝水的状况不同,要根据年长者的身体状况而定。人之所以会口渴,是因为身体缺水诱发人体主动喝水,但这个生理机制会随着年龄增长而退化,所以部分年长者会感觉不到口渴,进而会忘记喝水导致身体缺水。
也就是说,年纪大了已经感觉不到体内缺水,可能过度夸大“年长者因为口感功能退化一定会脱水”。因为导致老年人缺水的原因,也不只口感机制退化,部分老年人因为有特殊疾病、感染问题、牙口、吞咽问题等,也会导致食欲不振,减少进食进水量。
在临床上,精神错乱是一个比较通俗的说法。一般在医学上,若是脑部认知功能障碍的疾病像是失智症,或是老人忧虑、焦虑、思觉障碍等。传言所提因为身体慢性疾病并发的急性且短暂的精神错乱,在医学上会称为谵妄,并不是疾病,而是一种症状或现象。
其实,谵妄是由多种疾病引发的症状,像是泌尿道发炎、肺炎,因为病情严重且急性,引发短暂时间的时间或空间错乱、言语错乱等。若是身体严重脱水,导致血液钠、钾离子上升,确实可能会造成谵妄的症状。而传言中的脱水通常是指身体大量流失水分,若身体无法吸收水分或大量流失水,确实会造成心跳快、血压低的状况。
但正常情况下,身体若喝水量不够导缺水,仍会透过身体表征像是口渴、嘴唇干燥等反应,提醒大家应多补充水分,就算老年人口感退化,仍可以用排尿的状态来看。此外,谵妄是一种急性的精神状态改变,与脑部疾病的认知功能障碍不同。年长者严重脱水、肺炎、泌尿感染时,确实可能会引发谵妄的症状。谵妄的产生目前尚未有很明确的机转,但身体严重脱水时,血液中钠、钙离子上升,这可能是导致产生谵妄的机转原因。
若身体严重缺水,确实可能会有谵妄、头晕、心跳加快、血压下降等症状。虽然年长者可能会因为口感退化忘记喝水,但也可以从身体的外观、尿液颜色来提醒自己是否有缺水,进而提醒自己补充水分,避免像传言提到,直接变成严重地脱水现象。
在临床上,如果皮肤、嘴唇干燥,那有很可能是身体缺乏水分;若四肢水肿,压下去弹不回来,可能身体积水量过多。但这只是初步用外观判定。
其实,最明显可以用尿液状态来判定身体是否缺水,若尿液颜色为透明的淡*,且没有特别的尿*味,这代表身体水分充足;但若尿液颜色浓度深,且味道较重,上厕所数量少,可能就要注意是否缺水。
1、按体重计算每日饮水量
一般来说,每人每天要喝的水量,是自己的体重(千克)x30ml的水量。例如一个70千克体重的人,一天大约需要饮用2000ml的水量,老年人的水量需求也是如此推估。但是,喝水最重要的关键是平衡。
2、把握平均喝水的原则
老年人喝水切记不要拼命灌,要把握平均喝水的原则,如果一天需喝2000ml的水量,要分配在24小时之内喝完,扣除掉睡觉时间8小时,大约每2小时喝200ml的水。当然也可以依个人习惯而异,重点是要平均分配在每一天。
3、依个人的情况决定饮水量
值得提醒的是,老年人记得多喝水,这是非常正确的概念,但是多喝水并不是要猛补水。喝水的状况还是要依个人而定,部分老年人可能心脏、肾脏功能不佳,若过量饮水,过多的水量排不出去,会造成四肢水肿,严重会有肺水肿等问题。若老年人长期待在冷气房,或在室外活动量大流汗等,就需要更注意水分的补充。
4、白开水是最好的补水来源
尽管老年人养成喝水的习惯很重要,但这里还是建议,喝白开水就是最好的补水来源,也不会*一定要喝热水或是冷水。当然平常喜欢吃水果、茶的老年人,只要适量摄取,并无大碍,但要注意糖尿病或其他慢性疾病者,勿摄取过多的含糖饮料、水果等,或是用饮料来代替白开水,反而对身体有害。#谣零零计划# # 健康 真知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