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10-01 08:12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20 07:44
现如今,我们生活的环境中有各种电子产品。手机、电脑、平板、 游戏 机,各种各样的太多,令人眼花缭乱。慢慢的,孩子从小就可以接触各种电子产品,最常见的就是手机、平板。
因为过早的接触手机、平板,导致越来越多的孩子成了近视眼或者散光。
第一,正确的引导
孩子的模仿能力比较强,如果作为家长,每天回到家里抱着手机和电视不放,那么久而久之孩子就会跟家长说:“爸爸妈妈,我也想玩手机,我也想看电视。”所以,我们就要引导孩子,当我们自己放下手机陪孩子做做 游戏 、看看书的时候,我想孩子不会去主动要求玩手机。
第二,卸载所有手机里面的 游戏
家长不玩,孩子怎么去玩?所以,建议各位爸妈手机里面不要装 游戏 软件!作为家长的我们,要给孩子树立好的榜样。
第三,树立规矩
可能有些孩子接触 游戏 很久了,但是我们可以一点一点的减少孩子的 游戏 时间。比如,规定每天 游戏 时间不能超过1小时。所以,要及早的给孩子灌输这种思想和规矩!
第四,可以给孩子报一些兴趣班
给孩子报几个兴趣班,让孩子没有时间去玩手机 游戏 。而且可以认识更多的同学或者朋友。
第五,闲暇时间多带孩子出去玩
周末有时间的时候,多带孩子出去走走看看。一方面可以接触更多的新鲜事物,还可以分散孩子玩 游戏 的心思。
手机给我们的生活带来许多方便,同时也带来许多烦恼。所以,家长要做好引导,多陪孩子 游戏 。各位宝爸宝妈都是怎么做的?
首先,分享给您我是怎么接纳孩子爱玩手机这件事的。
我上小学的时候,连固定电话都很少见,所以同学们之间不存在玩手机的现象。但是那时候大家玩的 游戏 很多,比如跳皮筋,丢沙包,抓石子,还有跨步,跑圈,捉迷藏,骑自行车……非常多,记得那会一下课,一放学,我们都会冲出教室去玩,那种兴趣非常浓厚,几乎达到痴迷的状态,但是父母并没有觉得有什么问题,我也觉得没有怎么影响我的学习。
后来,会看到很多男生痴迷于打篮球和踢足球,常常一玩就几个小时。
现在时代进步了,孩子们还是很爱玩,不过他们最容易接触到手机,周围小伙伴谈论的也是手机,手机里有那么多好玩刺激的内容,他们的好奇心自然被激发起来了,你看我们大人有时候都离不开,更别说孩子了,孩子爱玩手机,可以说是人性使然,所以不爱玩手机的孩子才奇怪呢!
每个人每天的时间都是一定的,如果你选择去做另一件事,同一时间就得舍弃其他事,所以,对于孩子来说,充分利用时间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比如看书, 旅游 ,和父母聊天,和朋友玩都是不错的选择。
任何事情都要把握“度”,有的孩子沉迷手机就不好了,而且这类孩子一般是父母陪伴少,孩子存在感缺乏,所以会在手机 游戏 里寻找。
帮孩子戒掉手机 游戏 要根据孩子的不同年龄采取不同的措施。
如果孩子还比较小,刚刚开始玩手机 游戏 ,这个时候家长跟孩子多讲玩手机 游戏 的坏处,慢慢的控制孩子玩手机的时间,就可以让孩子摆脱手机 游戏 的危害。
如果孩子已经大了,沉迷 游戏 很多年,这个时候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完全把 游戏 帮孩子戒掉是很难的,其实,也没有必要。只要孩子认识的过度的沉迷手机 游戏 的坏处,孩子依靠自身的自制力也是有可能戒掉 游戏 瘾的。
阿里巴巴董事局*马云的儿子马元坤曾经也是一名网瘾少年。当时马元坤已经12岁了,已经上了初中,正值学习的重要时期,却整天泡在网吧玩 游戏 。马云一开始也是采用说服教育的方式,不过失败了。最后无奈之下,马云给了儿子200元钱,索性让孩子玩个够,三天三夜不回来都没关系,但是,回来之后一定要告诉他玩 游戏 的好处是什么?
马元坤很是高兴,拿着钱走了,真的三天才回家。回家的时候,一身疲惫,先是大吃了一顿,然后倒头大睡。当儿子醒来的时候,马云问马元坤,打 游戏 有什么好处?儿子想到又困又累的情形,竟然一点感觉不到打 游戏 的快感,就这样沉默了很久。从此以后,马元坤就很少去网吧打 游戏 ,开始发奋学习,最后逆袭变成了学霸。
给大家讲马云儿子的故事,是想告诉大家,孩子必须从心底里认识到沉迷 游戏 的坏处,才会做出改变,每个孩子的性格都不同,家长采用的方法肯定也不同,但,最终目的是相同的。
希望家里有沉迷 游戏 的孩子的家长,能够帮孩子尽早摆脱 游戏 的危害。
想要孩子戒掉手机 游戏 ,首先我们要找出原因,然后再对症下药。
(一)纯粹接触效应手机对很多家庭来说是非常普遍存在的。很多大人一下班回来,特别是爸爸就想要放松一下,就会拿起手机去玩 游戏 ,妈妈忙完家务以后也会拿起手机在那里不停的刷刷刷。孩子时常在这样的家庭环境里,时间一长,孩子自己也想要去亲自尝试一下。
比如当你第一次看到别人在玩手机的时候,可能觉得很厌恶,这是不应该的行为。但是当你和他呆的时间长了,就渐渐的觉得对方的行为也没有那么厌恶了。
当孩子开始接触手机 游戏 ,慢慢的一回生二回熟,甚至是觉得好玩,好玩到停不下来。这就好比我们大人在玩一些小视频的时候,当你初次体验很可能就是这样的:打开小视频之后就舍不得关闭了,刷着刷着就过去两个小时了,你竟然还在跟这款小视频APP“死磕”。
有时候虽然自己知道时间已经很晚了,明明第二天还有很重要的事情要做,但是就是控制不住自己,就是一个接着一个视频的去刷,舍不得关掉它去睡觉。
孩子玩手机 游戏 也是一样的,心里明明想着再玩一会儿就关掉,再玩一局就不玩了,结果玩到下一局的时候,又想着通过这一关就不玩了。结局就是玩了一局又一局,就是舍不得关掉手机。
孩子的这种行为叫做行为上瘾。
这个实验告诉我们:每天你在刷短视频,玩 游戏 时跟这只34号老鼠脑中的电极是一样的——它们都一次次的刺激你的“快感中枢”,也就是让你的大脑感觉到特别爽,爽到停不下来。
是的,这种行为就是典型的行为上瘾。
(三)如何上瘾?1、轻松“入坑”——让你觉得你入的不是坑,是有趣的 游戏 。
通过实验结果对比这两位心理学家,把这个现象命名为“登门槛效应”,也就是“得寸进尺效应”,是指某个个体一旦接受了一个小要求,以后为了避免自己认知上的不协调,会有较大的概率去接受之后更过分的要求。
这就好比当我们的孩子在刚开始玩一款 游戏 的时候,如果他们就觉得非常的困难,这就好像是主妇们一开始就被要求挂上一个又大又丑的招牌一样。
对于很多玩家来说的,如果遇到这样的情况,他们一般都会关闭 游戏 ,甚至是卸载 游戏 。但是互联网行业的精英们非常懂得去抓住用户的心理,他们设置了新手福利机制。
这种机制是可以让玩家在轻松完成 游戏 的同时有获得奖励。他们会设置“用户拉新”,或者是“首单免费”的活动。比方说在你参与“用户拉新”的活动时,会给你奖励一些红包、装备,或者是 游戏 积分等。甚至是对新用户开放“首单免费”的活动,并且这个活动期有七天,过后就不能够享受首单免费这个活动了。
孩子在这样的奖励机制下,会努力的拉新,以及及时做出消费。
2、挑战升级——让人欲罢不能的晋级楼梯。
游戏 开发者非常懂得去抓住 游戏 者的心理,他们往往会在 游戏 的最初设置得非常的简单,要玩 游戏 的孩子们能够轻松的过关斩将。就这样,孩子们能够一下子就通过一个关卡,他们会得到一个非常愉悦的心理,这就促使他们有一直往下玩的玩劲儿。
这也就是为什么那么多 游戏 会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出现一个版本的资料片,开放更多的等级种族或者职业的原因。现在很多手游APP几乎每隔两周就会举办一个新的活动,错使用户在新的规则下完成任务,以获得更大的装备和角色升级的奖励。
3、未完成感——让你始终停不下来。
蔡格尼克把这种对未处理完的事情比已处理完成的事情印象更深刻的现象命名为“蔡格尼克效应”。简单来说就是未尽之事,更让人印象深刻,且令人回味无穷。
孩子们在玩 游戏 不断的升级打怪的过程中,需要购买装备才能够得以继续,虽然说购买一次装备花不了太多的金钱,但是 游戏 的体验被打断的痛苦要远远大于支付金钱的感受,所以一旦孩子打开了这扇门,蔡格尼克效应就会促使你成为愿意付费的用户。
4、社交元素——沉浸其中,无法自拔。
马斯洛的五层需求层次理论里有一种需求,叫做社交需求:社交需求也是归属感和爱的需求,是人们对友情,爱情,信任,温暖等的需求。
孩子在玩 游戏 的时候,他们通常是在跟别人对打,或者是一帮人一起打的 游戏 。在这种 游戏 的玩法中,他们能够找到友情,爱情,信任,或者是温暖的需求。孩子们正是沉浸在这种需求里,无法自拔。
(四)如何让孩子戒掉手机游戏?1、给孩子营造一种良环境。
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启蒙老师,不仅要教会他们如何生存以外,还要言传身教,给孩子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
《孟母三迁》的故事相信大家都听过,孟母为了孟子能够生存在一个良好的环境,她不惜劳苦搬家三次。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们每个人在环境里或多或少都会受到身边人或者事物的影响。孩子在幼儿时期的模仿力是非常强的,为了孩子能够有一个良好的行习惯,我们就要规范我们身为父母的行为准则。
比方说不要一下班,或者一有空就在家里捧着手机不停的刷。这样的行为,孩子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他们会在不知不觉的情况下,慢慢地迷恋上手机。
想让孩子戒掉手机 游戏 ,首先就要给孩子营造一种良好的氛围环境。
2、当断则断——卸载手机 游戏 。
为什么孩子总是戒不掉手机 游戏 呢?其中的一个原因就是:我为这款 游戏 付出了那么多,怎么能说放弃就放弃呢?
经济学里有这么一个原理,叫做“沉没成本”。它是指发生在以往,但和当前决策并不相关的费用。这就好比孩子为了这款 游戏 ,不仅付出了很多时间,还有更多的是金钱。
但是为了能够让孩子戒掉手机 游戏 ,我们应该当断则断,直接卸载手机 游戏 。这就好比鳄鱼法则里当一只鳄鱼咬住了你的脚,你下意识的用手去挣脱,鳄鱼就会同时再咬着你的手,你越挣扎被咬住的部位就会越多。所以当前最佳的策略就是牺牲你那只被鳄鱼咬住的脚——卸载手机 游戏 。
3、结交一些有良好行为习惯的好伙伴。
很多时候孩子玩 游戏 ,他并不是一个人在单玩,而是有好几个好朋友同时对这款 游戏 上瘾。他们会经常在一起讨论如何升级打怪,如何买装备……除此之外,他们还会在 游戏 上进行比较的心理——我一定要做这款 游戏 的佼佼者——我一定要做这群伙伴里的佼佼者。
4、学习APP取代 游戏 APP。
现在我们这个21世纪相对来说是比较发达的,很多软件开发者开发出了很多学习APP。这些学习APP同样抓住了孩子们的心理。在孩子刚开始玩学习APP的时候,同样是非常的简单,非常容易的升级。孩子就会被一层一层的,引导到这个学习APP里。在孩子懂得了更多的文化知识,特别是能够在同学里或者伙伴里能够做佼佼者时,他们更加愿意付出更多的时间到学习APP里,从而能够取代 游戏 APP。
要想孩子能够戒掉手机 游戏 ,首先我们要找到为什么孩子会迷上手机 游戏 的原因?然后再一一解决它。
孩子爱玩 游戏 ,可能是外在的事物不吸引孩子,可以带他出去野餐或者陪他玩益智类的小 游戏 ,像乐高之类的。
转移孩子的兴趣点 ,现在孩子爱玩 游戏 是因为没有比 游戏 更吸引他的事 了,想让孩子远离 游戏 , 给孩子一个比 游戏 更吸引他的东西 ,他就会把注意力转移到这件事上来,从而远离 游戏 。
给父母几点建议:
1、 给孩子买一些乐高积木,家长和孩子一起玩 。玩乐高积木,既可以开发孩子的智力,又可以培养孩子的耐心和动手能力。几百块的乐高积木,拼装时挺复杂的,孩子需要一定的耐心,也要有极强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如果孩子一个人拼的话估计没有那么大耐心,家长陪在身边和孩子一起玩,既能提起孩子的兴趣,又可以培养亲子关系,一举两得的事。
2、我看到有好多人用乐高积木录制小视频, 我们也可 以买一些人物的乐高积木,和孩子表演小故事 ,这样可以锻炼孩子的表达能力和创做能力,也有利于孩子记住故事情节,为以后的作文可以打一点基础。
3、 买一些跳棋,象棋等等一些玩具 ,只要有空就和孩子一起玩,这些玩具都有利于开发孩子的智力。
4、闲暇时父母放下手中的事(主要手机), 带孩子走出家门 ,找小朋友玩。小孩子有了玩的,自然而然会忘掉 游戏 。
5、 如果没有小朋友,家长带孩子去附近的公园溜湾, 接触大自然,呼吸新鲜空气,锻炼身体。
其实每一个孩子都愿意和爸爸妈妈一起做 游戏 ,这是孩子的天性,孩子之所以玩 游戏 ,无聊,没有兴趣点,除了 游戏 没有其他东西。父母一定要记住, 孩子玩 游戏 一定是你冷落了他 ,想让孩子放下 游戏 ,父母一定放下手中的事,陪在孩子身边,陪她/他玩,让他/她有事可做。
如果父母做不到,放下自己的事(手机),让孩子放下 游戏 ,估计不可能。一个大人尚且控制不住自己的*,孩子怎么可能控制住自己呢?
想把孩子管理好,首先管理好自己。
想让孩子戒掉手机瘾,一般的家长会怎么做?直接简单粗暴没收手机?到往往会事与愿违的!首先,要知道孩子沉迷手机这个普遍性的难题。很多家长也为之头疼不已!
在这个普遍性的难题面前,会有两种家长这样处理问题:
一种是比较硬核的家长:
直接把孩子没收,把 游戏 卸载,如果孩子再偷偷玩,就再打骂一顿。
一种是比较妥协的家长:
对孩子的闹脾气没有任何办法,只有妥协,放任去玩。
也相信很多家长都会这样做的!
但是在做样这样的举动之前,我们要先思考一个问题!直接没收手机,或者场场妥协,以后呢?就万事大吉了吗?其实不是这样的,这还往往会起到相反的作用!
其实我们要知道这两种做法,效果都不好,而且都有危害。
第一种:表面上家长看似取得了胜利,但是这是治标不治本,而且付出代价很大。
首先,孩子会对父母产生怨恨。
其次,更不会有什么自律精神。
再次,家长监督的成本很高,背后里又去玩了,起不到作用。
第二种:向孩子妥协放纵的,这种行为会让孩子更为所欲为,觉得自己一发脾气,父母就会顺着他。
这样会造成孩子的性格 “易怒”“任性”“无法管教”,并养成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不懂得与他人合作的性格。这种孩子直接被我们宠坏了,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我们如何正确的处理这个问题?
有一种方法可以双方都认同,双方都不会输:“约法三章”:让孩子玩 游戏 是可以的,但一定要约定时间和规则,一旦违反,要承担违约责任。
这样会让孩子更有参与感,而且更有积极性,成功率也更高。因为相对于父母强制,孩子会觉得“约定”是自己弄主意!他自己的事,他就有执行的动力!
“约法三章”要注意的四点:
1、给出清楚的指令、明确具体事宜。
比如:一天玩手机不能超过1个小时,玩手机必须是在完成作业以后。目标具体,明确,不能模糊!
2、明确孩子完成后的“奖励”与“协议”。
在这个过程中,要少说“不”,多说“可以”。给孩子积极的表态,让孩子有目标!
3、把“约定书”白纸黑字书面化,有理有据。
当孩子完成了约定,哪怕是阶段性的约定时,父母都要及时给与鼓励。没有完成,一定及时惩罚,说到做到!
4、既然是“约定”,也要听取孩子的意见,不能搞单边主意,一言堂。
所以,我们在处理孩子沉迷于玩手机的这个问题上,一定合理妥当的处置,这样才能达到我们正确教育孩子的目的!
让孩子戒掉手机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