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9-29 05:42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06 04:54
“汉地”这个词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了。相比以前经常提及的“中原”、“中土”、“华夏”等历史名词,似乎现代人更喜欢使用汉地这一词汇,来形容和描述历史上汉族人聚居的这片地区。
那么,汉地这一词汇,是从何而来的呢?经常在网上可以看到“汉地十八省”这一概念,想必所有人都不会陌生。那么,我们现在就来仔细梳理一下这些词汇的来龙去脉。
汉地,最早指汉朝的领土,后来演变为汉族地区的代称。早先我们说过,汉武帝打下的这片疆土,成为了汉民族形成的共同地域。汉地的范围,最初是由汉武帝确定下来的。
汉族分布图
在古代,华夏族居住的地区,那时候没有汉朝,所以也没有汉地这个称呼。当时的人们形容天下的地域的时候,往往使用“华夏九州”这一概念。
九州,又名赤县神州,最早出现在先秦时期典籍《尚书·禹贡》中,是中国汉族先民自古以来的民族地域概念。根据禹贡的记载,九州分别是:冀州、兖州、青州、豫州、徐州、扬州、荆州、梁州、雍州。由于年代久远,所以存在几种不同说法,《尔雅》中有幽州与营州,没有青州和梁州,《周礼》中有幽州与并州,没有徐州和梁州。这有可能是因为年代久远说法不同,也有可能是先秦不同时期的不同阶段的划分方式有异。
禹贡九州
那么根据记载,当时的冀州包括今天的河北、山西,有可能包括部分辽东。兖州在今天山东西部,青州在山东东部,徐州在江苏北部,豫州在河南大部,荆州在湖北、湖南两省,扬州在淮河以南的安徽、江苏部分以及浙江、江西等省,雍州在今天的陕西、甘肃东部和宁夏,梁州在今天的四川、贵州一带。幽州则在今天的河北北部,营州在辽东,并州大约是山西,十二州据传是舜帝的时期。
大禹像
很难认为当时的人们有明确的行政区划概念,所以九州的概念更多的只是地域名称,华夏先民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九州实际上是汉地的雏形,后来成为了一个别称。
西汉在最初统一的时候,疆土也局限在上述九州之内,两广、云南等地当时并不属于中原王朝。经过秦汉四百余年的大一统时期,汉族民族共同体形成,开始出现汉地、汉疆、汉土、汉境等一系列概念。
比如北魏时期,明元帝对崔浩曰:“卿谓先帝如何?”崔浩曰:“太祖用漠北淳朴之人,南入汉地,变风易俗,化洽四海,自与羲、农、舜、禹齐烈,臣岂能仰名。”此时汉地这一名称已经广泛出现。
所以如果总结一下,汉地的来历就是秦汉大一统王朝统治长久,通过*统一与经济文化发展而形成的汉族民族共同体的民族共同地域的普遍称呼,与藏地、印度斯坦、阿拉比亚等地的称呼一样,是一种民族共同地域称呼。
那么这个民族共同地域在之后的两千余年里,基本保持了长期稳定,有很多地方可能汉朝纳入了版图,但是并没有改土归流或者人口也不多,但是它们中的绝大部分地区在后来都没有脱离中国,并最终同质化为高度统一的中原王朝的核心地带。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06 04:55
汉地指的就是中华大地。而十八省,在古时候指的就是一个泛指。“汉地”这个词从何而来?经常可以在网上看到“汉地十八省”这个概念,想必大家都很熟悉。所以,现在我们仔细梳理一下这些话的来龙去脉。汉,最早是指汉朝的疆域,后来演变成汉区的名称。前面说过,汉武帝划定的疆域成为汉族形成的共同区域。汉地范围最初由汉武帝确定。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06 04:55
汉地的来历就是秦汉大一统王朝统治长久,通过*统一与经济文化发展而形成的汉族民族共同体的民族共同地域的普遍称呼。清*在明朝两京十三布政使司的基础上,将湖广布政使司分为湖北、湖南两省,将南直隶分成江苏、安徽两省,从陕西分出甘肃,于是形成了十八个省。这就是后来“汉地十八省”的由来。 是真实存在的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06 04:56
“汉地十八省”这个概念,就没有这么简单了。这个概念严格来说,是一个本身并不存在的概念。你现在如果问一问网民,他们十有*都会回答,这是清朝的概念。一般人会说这是清朝的行政区划,民族主义者会说这是清朝*汉族发展的地理概念。但是这都不是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