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殿阁大学士的特点?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9-28 23:27
我来回答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20 07:36
题主你好
内阁大学士的一种
内阁大学士为中国清朝官制之一,品等为正一品。1659年,清*将文馆与内三院统一且更名为内阁,其内阁设大学士。满人与汉人各两名。大学士于1730年代乾隆朝时,成为三殿三阁定制。事实上,内阁大学士有票拟之权,可说是清朝的实际宰相。
相权废止后,朱元璋集皇权、相权于一身,每天要处理大量政事,为保证君权不至于旁落,又便于处理政事,洪武十五年(1382年),朱元璋仿宋制,从翰林院等机构挑选了几名文臣充任文渊阁、东阁、华盖殿、武英殿、文华殿的殿阁大学士,协助皇帝批阅奏章,充当顾问。明成祖朱棣又准许阁臣参予机务,但不置僚属,不得*百官。
从明仁宗朱高炽开始,用六部尚书、侍郎兼殿阁大学士,阁臣权力渐重。明中叶以后,阁臣又有了首辅、次辅和群辅的区别。首辅拥有票拟权,位极人臣,一切朝政皆归其调度。随着时间的推移,阁权一代一代的积累,明中叶以后的殿阁大学士已经掌握了一部分宰相之权,早已不是最初的皇帝“顾问”了,首辅已成为实际上的宰相。内阁则成为事实上的全国行政中枢机构。但首辅的地位经常受到专权宦官的挑战。首辅毕竟不是合法的宰相。明中期朝政的混乱与此有着密切的关系。
望采纳!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20 07:37
开始的时候只是皇帝的顾问,但是到明中后期的时候就分为首辅次辅,这个时候的殿阁大学士身份地位就相当高了,可以说是跟宰相没有区别,实际上行驶的也正是宰相的权利,统辖百官。但是明朝中晚期,君主权力大的时候,那首辅也就没什么话语权了。反之首辅权力大的时候,也可以把君权俄制的一动也动不了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20 07:37
明成祖(1360年—1424年)始开内阁于文渊阁,延揽大学士入内阁,正式有“内阁”之名,仁宗、宣宗、英宗时有三杨(杨士奇、杨荣、杨溥)入阁,多所扶正,海内清平。
文渊阁
大学士中居首者,号称首辅,其权最大,有票拟之权。明世宗嘉靖以后,内阁权力急速发展,首辅大学士的职权如同以往的丞相,但必须与宦官合作,才能执掌大政,如张居正结合冯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