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9-29 18:29
共1个回答
懂视网 时间:2023-01-23 09:24
1、“绿”读作lǜ,输入法输入为:lv。“绿水长流”的读音:lǜ shuǐ cháng liú 。
2、释义:来日方长,后会有期。
3、词语:嫩绿,绿色,碧绿,绿叶等。
4、也可读作:[ lù ]专用于某些名词:绿林好汉。绿营(中国清代由汉人编成的武装,用绿旗作标志)。通“菉”。一种野菜 。终朝采绿,不盈一掬。——《诗·小雅·绿竹猗猗》。地名:鸭绿江。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29 21:36
绿(拼音:lǜ、lù)为汉语一级通用规范汉字(常用字)。此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古字形从糸,录声。“绿”本义是草和树叶壮盛时的颜色。蓝颜料和黄颜料配合时即呈绿色。古时谓之青*。“绿”也作动词,表示“使……变绿”或“呈现绿色”。
“绿”文读读lù,白读读lǜ。在普通话中,lù音只用于“绿林”“绿营”“鸭绿江”等词语中甲骨文中已有“绿”字,,左部为“糸”字,右部为“录”的古文字形。字形有所繁化。小篆字形)将上部构件简化,而隶书、楷书又将字形进一步简化,成为上下“氺”的组合。简化字将左边的“糸”变为了“纟”。
许慎《说文解字》中说,“绿”是一个以“糸”为形,“录”为声的形声字,释义为“帛青*也”。形旁“糸”,本义是“细丝”。“帛青*也”是说丝织品呈现介于蓝色和*之间的颜色,这是“绿”的本义。颜色是很抽象的概念,必须借助丝织品等载体才能很好地表达,所以“绿”用“糸”作形旁表义。
绿,也往往以色代物,如“千里莺啼绿映红”,“洗却枝头绿上尘”,前句的“绿映红"就是绿叶映红花;后句的“绿上尘”就是绿叶上的灰尘。“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是说暮春时节草木枝叶繁茂而花却萎谢了,“绿”借为草木枝叶。上述三个“绿”,都是借颜色代事物。
“绿”是草和树叶茂盛时期的颜色,也给人以抽象的色彩联想:春天、新鲜、大自然的生命、安全和理想。由于环保意识的增强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汉语中出现了一批包含有“绿色”的词语,如绿色和平组织、绿色食品、绿色*、绿色文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