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9-28 13:38
共5个回答
好二三四 时间:2022-09-28 17:59
原因一:乾符元年,河南连年发生水旱灾,“麦才半收,秋稼几无,冬菜至少”。但自懿宗以来“用兵不息,赋敛愈急”,各州县又不上言灾情,致使“百姓流殍,无处控诉”。于是王仙芝与尚君长等聚众数千人,于长垣揭竿而起。王仙芝自称“天补平均大将军”,兼“海内诸豪都统”,传檄诸道,斥责唐朝吏治腐败、赋役繁重、赏罚不平等罪恶。军阀混战,百姓民不聊生,有造反的条件。黄巢不反,其他人也会造反。
原因二:在于黄巢本人。黄巢在未造反前,就写了“菊花诗”:待得秋来九月八,我花开时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12 03:05
其实他也是被当时的局势所*迫,如果当时能有有一个臣子站出来说明当地的灾情,不让那么多的百姓活活被*死,或许就不会有这一出了。黄巢虽然以前是去考过科举,没有成功,但这并不是他造反的直接原因,只是当时的状况实在是不得已而为之。黄巢本就是有文采之人,怎会不懂战争带给百姓的伤害是最大的。在当时的情况下,如果他不选择造反,那死的百姓也不在少数,再加上当时的朝代真的是很多不足。对于一个有文采之人,怎会抛弃自己的一腔热血,让自己的国家成为更惨的状况。
当初的他也是为了让国家变得更好,想把自己的抱负实现。于是在他与父母的决定下,选择考取功名,入朝为官,为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只是在那时候,并不如意,他在考场上屡屡失意,没能有机会展现自己的雄心壮阔。在那个时候,有人取笑着说是他长得实在是不堪入目,所以才不会被朝廷录用。在他选择最后一次科举落榜之后,他还写了一首批评当时朝代科举的诗,然后返回家乡。
在家乡的时候,学起了跟父母经营生意,由于自己的才能,使得自己的生意做得越来越大,最后成为他那一片贩私盐的首领。本来黄巢可以好好的过他的日子,奈何这时候国家很多地方干旱,加上还有蝗灾。使得很多百姓流离失所,朝廷也没得到消息,也没有选择救济。于是在有心人之下,选择了造反。由于黄巢也是为了国家好,也参入了其中,加上他的才能和武功都是出众的,于是成为了首领。
其实黄巢的造反并不是有意而为之,只是被生活所*迫而造成的。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12 03:06
当时皇帝昏庸,**,黄巢科举屡次不中,他觉得这个朝代已经没有任何希望了,在当时的情况下就跟着起兵造反。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12 03:06
科举屡次不中,黄巢对国家已经心生不满,后来他直接放弃赶考,从了起义军。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12 03:07
黄巢是一个有抱负的人,因为国家局势动荡不安,几次都考不上,所以让他产生一种想自己弄个科举考试的想法。考不中不是造反的唯一原因。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12 03:07
因为黄巢科举屡考不中,产生了心里问题,觉得是这个不公平的社会导致的自己能力发挥不了,所以要反抗。